??融360最新的房貸報告顯示,9月份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為5.22%,相當于基準利率1.06倍,環比8月上升了2.01%,同比去年9月的4.44%,上升了17.66%。在融360監測的35個城市首套房平均利率中,最低的為上海4.89%,最高為鄭州5.60%。

在全國35個城市的533家銀行中,9月有137家銀行首套房利率上升,占比25.70%;房貸利率下降的有13家銀行,占比2.44%;與上月持平的有367家銀行,占比68.86%。9月份,共有36家銀行分(支)行因額度等原因暫停受理房貸業務,比8月的29家增加了7家。

統計一統計一

統計二統計二

????首套房貸利率最高上浮20%,銀行面臨額度不足問題

一線城市中,依然只有上海首套房平均利率維持在基準以下,北廣深三城市的首套平均利率均已突破5.15%。二線城市房貸利率上浮城市范圍進一步擴大,除廈門以外,其他主要城市都上漲到5%以上。從銀行方面看,一二線城市銀行房貸利率上浮幅度普遍維持在5%-10%之間,個別銀行突破20%。從銀行規模、性質看,大型銀行資金成本較低,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上浮幅度也相對較小,普遍為基準利率上浮5%;中小型銀行資金成本壓力較大,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普遍為基準利率上浮10%或以上。

從國內信貸市場角度看,對于部分銀行,上半年信貸投放過快,下半年信貸額度相對少些,今年央行將控制房貸占比結構納入MPA考核,敦促銀行優化信貸結構,合理控制房貸占整體業務比例和增速,導致銀行信貸投放受到較大約束,也是利率上浮的一個原因之一。

從全球信貸市場角度看,9月21日凌晨2點,美聯儲宣布從10月份開始啟動漸進式被動“縮表”。所謂的“縮表”就是縮減“資產負債表”,被動縮表是指國債、MBS到期之后,美聯儲不完全“續作”,造成持有債券的被動減少。美聯儲這一舉動對中國影響最明顯的就是人民幣匯率,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大趨勢應該是穩中有貶,但貶值的空間有限。

對于樓市來說,美聯儲縮表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房價上漲的壓力,人們很有可能會為了保值選擇買房,使得原本供需不平衡的市場房價失控,控制房貸額度、提高房貸利率,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上而打的預防針。由此可見,國際信貸環境對房貸利率、額度的影響不容忽視。

定向降準并非貨幣寬松信號,為實體企業減負才是根本目的

不久前,有傳言說央行將實施定向降準,有人認為這是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信號,然而從9月27日的國_務_院常_務_會議提出的要求看,定向降準的根本目的在于優化信貸結構,通過減稅、定向降準等手段,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企業的支持,讓更多的資金用于實體經濟的發展,而不是流向房地產。目前,在銀行貨幣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小微企業由于經營情況不穩定,其融資需求不受銀行待見,維持經營遇到資金問題,不解決這些難題,實_體很難重振。

另外,9月份先后有多個城市出臺新的限制政策,加上去年的政策疊加,金融去杠桿的進程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沒有結束,部分企業的債務問題依然嚴峻,因此樓市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依然會維持下去,利率一時半會降不下來。

供給端增加租賃住房的同時,控制住宅用地量穩定房價

隨著北京共有產權新政的發布,我們向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的方向又邁進了一大步。與此同時,9月28日,國_土_部正式宣布全面啟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也就是說城郊或者城中村的集體用地都要拿出來統一建造住房,用于出租。早在這之前,嚴控城市新增建設用地,16個城市土地新申報規模減半的措施也是出自國_土_部之手,其目的在于,在加快建設住房租賃住房的同時,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這看似減少土地供應的做法,實際是為了增加供應。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城鎮低效用地占到40%以上,農村空閑住宅達到10%—15%。處于低效利用狀態的城鎮工礦建設用地約5000平方公里,占全國城市建成區的11%。通過控制新土地的申報量,來盤活已有土地的利用效率。今年以來,已對16個城市進行了“建設用地土地核減”,共計4541.9公頃。以深圳為例,依靠舊改、棚改等手段釋放存量土地,緩解庫存不足的住房供應問題,從而間接地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不過土地和房價的微妙關系歷來就很緊密,以目前的條件,住宅用地占比的降低也會對房價產生不利影響。

2011年-2017年住宅用地占比情況:

數據數據數據來源:統計局、國土部等部門、機構

從上表不難看出,2012年-2013年住宅用地占比逐年降低,但2015年-2016年住房用地占比降低了4%左右,但房價上漲幅度最大。同樣以深圳為例,2016年房價漲幅超過50%,住宅用地供應也創下歷史最低,供需矛盾的問題依然嚴峻。雖然避免土地流向房地產的意圖是好的,但在住房租賃體系還沒有完善的情況下,在短期內,房價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特別是人口眾多、住房需求旺盛的一二線城市,如果不采取政策控制的話,也許房價還會迎來下一波上漲。

融360說房君認為,在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刺激下,房價上漲的可能性并沒有完全消除,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將持續下去,購房人在買房前要從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多方面考慮,房貸放款時間變長已經成為常態,時間從一個月到半年不等,同時臨近年底,銀行放款額度吃緊,能否成功放款都成為問題,說不定等了幾個月后會得到無法放貸的答復,這是最傷人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