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不愁、距上市“臨門一腳”企業都著急這件事?為上海工業增加值貢獻真增速
來源:上觀新聞2023.3.20
“僅三周,接待了上百家企業!”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工業和服務業大客戶部技術總監張君霄忙到飛起。自從公司入選上海市首批“智能工廠評估診斷機構與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推薦目錄”后,前來求解智能工廠轉型方案的制造企業出現井噴。
企業這股內生轉型潮,羚數智能創始人郭文蔚同樣體會到了。近三年,公司簽約的中大型制造工廠既多又快,且幾乎100%復購、增購。郭文蔚認為,頭部的鏈主企業引領著行業上下游由點到鏈進行數字化改革,同時越來越多中腰部企業也希望借數字化轉型實現“艱難一躍”,從專精特新小巨人進階為年產值二三十億元的頭部企業,為上海工業增加值貢獻實實在在的增速。
被羚數智能賦能的某汽配車間。(供圖)
不愁訂單的企業最剛需
殊不知,那些迫切向智能工廠“搬救兵”的企業,往往是業務增長樂觀,正處于開新廠擴張期,或距離上市還差“臨門一腳”的企業。羚數智能一位售前負責人說,這些最剛需客戶,急盼通過數字化轉型來穩住管理、利潤與核心競爭力。
張君霄也洞察出客戶兩大特征——一線生產人員超過300人、當年產品銷售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規模一旦做大,就容易出現‘部門墻’林立難打通、‘數據煙囪’多且數據呆滯、成本高企和用工難等煩惱,需要一場變革來實現產品創新、管理和運營優化。”
事實上,企業數字化轉型有著最短路徑,項目上線后為企業帶來的降本增效,可輕松覆蓋投入成本,邊際效益逐年提高。
企業倉儲物流的智能化便是典型場景之一。偉本智能副總經理高飛近期在“智能制造信息基礎新設施走進閔行現場會議”上,分享了偉本賦能的一個案例。“在上汽變速器熱處理車間,我們對立體倉庫布局了一物一碼和一張網,兩條巷道部署10臺AGV(搬運機器人),車間從原45名操作工人減至3名維保人員,產能從每天250爐上升到350爐。投入不大,但即刻見效。”
痛點切入,轉型成癮
率先布局的企業早已嘗到甜頭。
上海某汽車動力系統企業,在數字化軟件精益管理驅動下,工廠200余款產品得以“共線柔性生產”,各生產環節被“神機妙算”,交付周期從原來的108小時縮短至20小時。但這只是開始。近期,羚數智能又在為該工廠部署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工廠有多個車間、千余臺設備,常年備有數千萬元的設備備件,但其中大部分‘用而不備、備而不用’。另外,工廠設備維保也需要通過數據監測來提升預測性維護比例。我們從企業這些痛點切入,通過科學的設備維保機制,提升設備可用性3個百分點,預計每年至少還能為企業省下200萬元的備件管理成本。”郭文蔚說。
羚數智能賦能工廠數字看板。(供圖)
作為智能工廠領域“老司機”的蘭寶科技,同樣感到越“轉”越上癮。蘭寶科技是傳感器領域頭部企業,已建成了3條全自動生產線和3條柔性生產線,與上下游企業也實現了數據的互聯互通。然而上門診斷的上海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專家們仍看出了癥結。公司副總謝勇告訴記者,公司以前的模式是在生產末端設一檢測站,產品完工后,在檢測站判斷好壞,不好即報廢。“但專家建議,在生產過程中就應把相關數據采集出來,對可能成為不良品的產品進行提前干預、及時糾偏,讓它最終依然是良品。”于是,蘭寶科技與專家團隊一起,對生產線進行半年數字化改造,變事后檢測為事中檢測,生產過程中所有參數與檢測平臺實時通訊、及時調整,良品率很快從不足80%變為99.5%。
蘭寶科技的智能工廠。
謝勇透露,正是徹底擁抱數字化轉型,蘭寶才有底氣在疫情中承接國內一些過去只采購海外品牌傳感器的大客戶。
診斷藥方藥房上海都有
“制造業是數字化轉型最豐富場景,沒有之一,上海所具備的智能工廠建設沃土,可能海外都難以企及。”張君霄經常對前來咨詢的企業“凡爾賽”:“上海制造業想上數字化系統,有一個問題似乎很久沒碰到過,那就是找不到機房和服務器。無論AI算力、基礎算力還是超算算力,在上海都能在家門口找到專業的服務機構。”
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提供的數據也可佐證這一說法。目前,上海算力指數位列全國第一,累計建設5G室外基站已超6.9萬個。超前部署的5G和千兆光網“雙千兆”網絡建設,已為上海構筑起智能制造的領先優勢。
對此,上汽乘用車數據及信息系統部總監強斌太有體會了。他介紹,在上汽臨港乘用車基地,利用5G大帶寬和5G網絡延展性,榮威、名爵、智己汽車的軟件灌裝甚至可擴展至臨港室外3萬平方米停車庫,大大提升了生產效能和人員效率,“這種全鏈路的連接,讓海外望塵莫及。”
“上海智能工廠建設,無論診斷、開藥方還是‘藥房’,都已較為完善。”上海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院長任吉告訴記者,考慮到目前大量中腰部企業對于“艱難一躍”需求,也為減少企業試錯成本,上海已創新推出信息基礎新設施公共服務平臺。“該平臺相當于智能工廠淘寶店,成熟的信息基礎新設施產品或集成商、可以‘抄作業’的典型示范場景,以及靠譜運營商、服務商等都可在平臺上找到。”
湯文侃還透露,2021年,上海成為國內首個工業增加值破萬億元城市;2022年,即便經歷大上海保衛戰,上海工業增加值僅微降0.6%。這背后,恰是智能工廠這股高質量發展的力量。眼下,上海正持續引導全市1萬家規上工廠開展信息基礎新設施評估,量身定制數字化轉型方案,“一業一策”“一廠一案”推進改造升級。到2025年,上海高端裝備制造、汽車等六大重點產業骨干企業將實現智能化全覆蓋。
更多資訊
-
大虹橋閔行部分有新動作:5個方面18項重點,還有4項……2023.8.3
閔行區作為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和“南向拓展帶”建設的主力軍、主戰場、主引擎,將以48平方公里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部分)(以下簡稱“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全面落實國家戰略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查看詳情 >
-
黃浦江畔,這個有“上海之本”之稱的鎮,有底蘊、更“好白相”!2023.8.3
三岡之上,孕育了千年歷史的馬橋文化;黃浦江畔,見證了鄉村振興的華麗蛻變;俞塘河邊,描繪了綠色生態的宜居畫卷。這里是閔行區馬橋鎮,在這里,可以探尋“上海之本”的文化底蘊,也可以感受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還… 查看詳情 >
-
木雕、陶藝、藝術展…上海最早的私營經濟小區地塊上,老舊廠區轉型文創產業園2023.8.3
驅車到青浦練塘,沿著老朱楓公路一直向西,到俞匯塘和螞蟥涇交界處,一大片稻田映入眼簾。那里是東厙村,滾滾稻浪左側,一個名叫“阿特麥”的文創產業園坐落于此。走進去,里面別有洞天:有陶藝課堂,有木工作坊,有… 查看詳情 >
-
上海推出今年第七批次集中供應樓盤,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2023.8.2
8月2日,記者從上海市房管局獲悉,2023年,本市第七次以集中批量供應的方式推出房源。該批房源共涉及23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77.9萬平方米,共計6805套,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分布在浦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