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下企業“分內事”,打出一套“組合拳”,企業切身感受:這里是“高維”園區
來源:上觀新聞2023.3.20
“小年夜辦理手續,上班第一天就拿到了證,效率簡直太高了!”位于G60科創云廊的舶新(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出于發展需要,需要辦理新的營業執照。行政總監裘逸翔找到臨港松江園區招商服務團隊——吳黎英工作室,遞交材料后,營業執照快速辦理,解了燃眉之急。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土壤。產業園區是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主陣地。今年以來,臨港松江園區多措并舉,打出一套“組合拳”,持續推進營商環境的優化。
有事就找“吳大姐”
像舶新這樣的創業型企業,在園區還有很多。“這些企業決策快、效率高,我們作為園區服務方,也要拿出相應的勁頭,配合好他們的快速發展。”工作室負責人吳黎英說。
這段時間,吳黎英正帶著團隊一起研究上海新出臺“優化營商環境6.0版行動方案”。“6.0版行動方案更加強調全生命周期和跨前服務,注重數字化轉型與營商環境改革相結合,‘一網通辦’‘一站式’都是方案里的關鍵詞。”
為更好配合企業發展,吳黎英帶著團隊排摸企業“痛點”,“就比如在一網通辦申請證照,申報材料如何填報更加規范、在什么節點遞交,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摸清這些流程可能要花不少時間。”為此,工作室包攬下企業“分內事”,從企業成立、證照辦理到股權變更、涉稅事項,“我們可以解決企業在落地、經營等各個環節的疑難雜癥,全生命周期為園區企業服務。”
很多企業沒有跟園區打過交道,吳黎英帶人主動找上門來,企業也納悶:“你們怎么一天到晚跟我聯系?”不過,正是靠著“向前一步”主動服務,吳黎英逐漸成為不少企業口中的“吳大姐”,工作室也成了企業的“第二行政中心”。
在臨港松江科技城,不少企業從租到買,從買一層樓,到買一棟樓,再到訂制建造,與園區共同發展壯大。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園區新辦出證數總數為424項,比去年同比多出53%;變更出證總數為67項,比去年同比多出28%。
位于上海市松江區的G60科創云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做企業的創新“護盾”
位于G60科創云廊的美克生能源,是數字能源和儲能安全領域的“雙獨角獸”。在美克生能源副總裁孫海峰眼中,這里是一座“高維”園區。
“G60是滬昆高速公路的簡稱,東起上海松江,途經浙江杭州,一路延伸至云南昆明。”孫海峰說,以G60高速公路為紐帶的科創走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一批長三角城市因這條路串聯了起來,科技創新要素在這里流動。
位于松江區莘磚公路668號的G60科創大廈(海沙爾 攝)
科技創新是園區不少企業的相似基因。為此,臨港松江科技城積極推動企業項目成果申報和品牌建設,幫助企業“搭橋”,形成獨特技術優勢和壁壘。
“早在十年前,我們就將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園區重點服務工作,把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融入激勵創新的全過程、促進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的各環節、擴大對外開放的各方面。”園區科創服務部業務經理管玉婷介紹,目前,園區企業每年專利持續保持30%以上增速,形成了臨港松江科技城獨特特色和優勢。
在這套工作機制的保障中,美克生能源就是受益者之一。“在知識產權體系構建方面,園區為我們點對點提供幫助,我們多個項目實現成功申報。”一般來說,專利申請時間為2年到3年,有時甚至會3到4年,落戶松江以后,美克生重點專利申請時間已經提速至一年左右,目前已在這里申請了290多項專利。
無數像美克生能源一樣的科創型企業,通過知識產權鞏固了創新成果,形成了技術到效益的良性循環。數據顯示,臨港松江科技城現有企業累計專利總數8910項,共有1170項發明專利,5060項實用新型專利,2100項外觀設計專利。“我們企業能有今天的項目成果,離不開園區對我們實實在在的幫助。”孫海峰說。
與企業共成長
臨港松江科技城聚焦特色產業集群,是全市首個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園區。園區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等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導入了海爾CosmoPlat、用友精智、徐工漢云、紫光云等國家級重點平臺,并引進優也信息、邁迪信息、上海電氣慧程等一批行業應用企業。
一方面注重招大引強,形成龍頭帶動;另一方面,依托園區豐富的產業資源和服務優勢,為創業者打造了一條加速跑道。
2017年,園區首個自主運營的孵化載體——G60工業互聯網專業孵化器正式運行。5年時間里,總共孵化項目接近200個,孵化器的面積從一開始5000多平方米拓展到1.6萬平方米。
從園區經營角度來看,運營孵化器需要付出土地、人力和時間成本,但收益卻沒有招商引資那么直接迅速。“孵化器關乎的是產業生態。”園區創新孵化部副總監戴祎瑋說,一個成熟的產業園區,需要導入龍頭企業,這些企業是金字塔的頂端,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這些企業是“中流砥柱”,創業者和小微企業也是產業鏈條上的一部分,是金字塔的底端,這樣的生態才是健康的。
G60科創云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做孵化器的理念很簡單,我們有句話叫作與企業一起成長。甚至企業還沒注冊成立,當創始人找到我們時,服務就開始了。”戴祎瑋介紹,辦證、選址、交稅、申報補貼……在企業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搭把手,根據企業不同階段,輔導企業申報合適的科技政策,企業遇到資金壓力時,幫助企業融資貸款,企業產品上市時,幫助企業進行產需對接,拓寬銷售渠道,幫助企業跨過一道道坎,“讓創業者把更多精力放在產品研發上,別的事我們來做。”
五年來,不少初創企業在孵化器里畢業,今年,已有3家孵化企業在園區落地生根,成為園區客戶。戴祎瑋說:“園區最寶貴的財富其實就是企業。對于他們而言,我們要把營商環境打造成企業可知可感的氛圍,我們并不僅是載體的運營方,更希望可以跟企業一起同行、共同成長。”
更多資訊
-
大虹橋閔行部分有新動作:5個方面18項重點,還有4項……2023.8.3
閔行區作為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和“南向拓展帶”建設的主力軍、主戰場、主引擎,將以48平方公里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部分)(以下簡稱“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全面落實國家戰略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查看詳情 >
-
黃浦江畔,這個有“上海之本”之稱的鎮,有底蘊、更“好白相”!2023.8.3
三岡之上,孕育了千年歷史的馬橋文化;黃浦江畔,見證了鄉村振興的華麗蛻變;俞塘河邊,描繪了綠色生態的宜居畫卷。這里是閔行區馬橋鎮,在這里,可以探尋“上海之本”的文化底蘊,也可以感受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還… 查看詳情 >
-
木雕、陶藝、藝術展…上海最早的私營經濟小區地塊上,老舊廠區轉型文創產業園2023.8.3
驅車到青浦練塘,沿著老朱楓公路一直向西,到俞匯塘和螞蟥涇交界處,一大片稻田映入眼簾。那里是東厙村,滾滾稻浪左側,一個名叫“阿特麥”的文創產業園坐落于此。走進去,里面別有洞天:有陶藝課堂,有木工作坊,有… 查看詳情 >
-
上海推出今年第七批次集中供應樓盤,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2023.8.2
8月2日,記者從上海市房管局獲悉,2023年,本市第七次以集中批量供應的方式推出房源。該批房源共涉及23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77.9萬平方米,共計6805套,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分布在浦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