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提升10%多交21%電費?為解上海制造隱秘苦惱,一幫工賦創始人拼了…
來源:上觀新聞2023.3.31
林鷗后來想想,情有可原。中國制造已今非昔比。“20年前我們是小學生,人家是碩士生,扔點東西給我們,不擔心我們會趕上。但現在,我們已從跟跑轉向并跑,對方必有所保留。所以,只能靠我們自己探索。”
江南造船基于“單一數字模型”的數字造船體系。
中國制造在全球占據相當份額,其中上海制造又獨樹一幟,正全力行走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征程上,轉型場景極豐富,所遇挑戰亦無“作業”可抄。
能否破題?記者在2023“工賦上海”創新大會的系列活動“2023工賦創始人峰會”上似乎找到答案。正如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會長張錫平所言,“在上海,有一群懂行、敢闖、深耕不輟的工賦創始人,正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不斷為產業升級賦能,為創新發展拓行。”
70多歲的老廠上海汽輪機廠在節能降碳上的痛點,就在上海本土工業互聯網的賦能之下獲得優解。近年來,上海汽輪機廠搶到了全球不少訂單,但總經理工作部副部長龐兆智一打開電費賬單便震驚了:“我們產能提升10%,要多交21%的電費。”于是,上海汽輪機廠計劃部署新能源,卻依舊迷惘。第一,8萬平方米廠房,該鋪多少光伏?第二,兼用儲能技術,每天進出量與產能難匹配怎么辦?第三,需增加多少人力來維護這些綠電設備,投資回報周期有多長?這些經濟賬不得不算。
上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這一超復雜場景,很快等來了解鎖者——上海電氣數科,解鎖利器名為“星云智匯能碳雙控平臺”。
上海電氣數科總經理侯智斌把上海汽輪機廠的需求歸納為“有名、有利還省心”,這在過去可謂“不可能三角”。然而,當節能技術與產品疊加了數字技術,不可能便成了可能。
侯智斌介紹,我國工業用電階梯很多,電價可從標準電價的40%節節跨到225%,對工廠而言,每小時的電價都不同。與此同時,工廠部署光伏和儲能技術后,發電量同樣實時變化。比如天空來一片云彩,光伏發電量立馬下降。另外,工廠如今多離散制造,排產中充滿變量。侯智斌說:“一部手機每秒計算量相當于一個人不眠不休近100萬年的計算量。所以,要對一個多變量、多參數、多實時變動下的能源供給和使用進行實時監測及預測,靠人算或經驗不可能完成。這時候恰恰需要數字化。”
據介紹,上海電氣數科的“星云智匯能碳雙控平臺”,背后是上海電氣數十年積累下的超過300個基于工業和能源的機理模型和算法,可實現能源規劃與仿真、設備接入和數字化能碳管理,甚至能依據氣象情況提供輔助決策,預計先期可為上海汽輪機廠每年節省600萬元電費,減排超過6000噸二氧化碳,5年內可收回投資成本。
不止上海電氣數科,上海本土工業互聯網直面上海制造業不為人知的痛點高頻發力,還表現在雷昶科技的“雷昶制藥智造質量管理平臺”,解決了疫苗企業上藥康希諾在生產管理中的“三防”問題,即防混淆、防差錯、防污染。另外,得帆信息的“得帆云DeCod低代碼aPaaS平臺”,已運用于上海三菱電梯的設計、制造、安裝、維保整個業務流程,上海三菱電梯業務量和維保量逐年快速增長,但相應管理部門人數未見明顯增加。
上海三菱電梯信息部部長助理左文杰坦言,20多年前,公司就已用上了德國軟件巨頭思愛普的ERP(企業資源計劃)軟件,“但隨著公司越來越多的創新型業務,傳統軟件已不足以支撐。”
事實上,左文杰道出了許多上海制造企業的共同感受。過去,他們多采購思愛普SAP、甲骨文Oracle等歐美軟件巨頭的產品,然而近年來,國內一些曾供職于老牌制造企業的人才開始自立門戶,因為深諳本土制造業流程和管理痛點,自主研發出了更對路的數智化軟件,反而更受企業歡迎,一批本土工賦創始人新勢力也因此迅速崛起。比如,10年前,傅源還是麥肯錫工業能效業務提升亞洲區負責人,但2016年她創辦了優也科技,并立下目標:用數字化為中國節能降碳增效1%的GDP;又如郭文蔚,他曾任職于博世、霍尼韋爾等世界500強工業企業,于2021年創立羚數智能。另據張錫平透露,目前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已集聚會員企業超過400家。
上海市經信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處長裘薇介紹,根據《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到2025年,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實現全覆蓋,數字化轉型比例不低于80%;上海全市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并形成“12345”,即10個試點示范園區、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3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40家“工賦鏈主”、50個超級場景,其中以“場景為王”的工賦創始人無疑是最關鍵力量。
更多資訊
-
上海徐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揭牌,服務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2023.10.12
10月11日下午,上海徐匯區科技創新推進大會在西岸召開。會上,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區委副書記、區長鐘曉詠,共同為“徐匯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成立揭牌。 澎湃新聞記者從徐匯區獲悉,該中心成立后,將致力… 查看詳情 >
-
支撐科研創新從0到1,Tee Labs陪伴醫藥創業企業成長2023.10.12
在英語中,Tee指的是高爾夫的球座。以此命名,坐落在張江科學城的Tee Labs是一家致力于幫助新藥研發、診斷和個體醫療(包含人工智能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等醫學前沿領域發展的專業孵化器。在Tee Lab… 查看詳情 >
-
徐匯發布六大科創街區,全面亮出“科創繡帶”品牌2023.10.12
10月11日,徐匯區科技創新推進大會在西岸召開。會上發布徐匯“科創圖譜”、徐匯“科創街區”以及AI人才全球招募計劃,徐匯科創投基金暨徐匯科創金融聯盟同步成立,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等12家單位與… 查看詳情 >
-
把握“雙重機遇”,未來繼續深耕中國市場2023.10.12
在位于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廣場敞亮的金光集團APP中國總部辦公室內,被同行譽為“紙業女將”的集團副總裁翟京麗娓娓道來企業的“進博故事”: “連續參加五屆進博會,集團不僅獲得了逾5億美元的意向訂單,而且在…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