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工業上樓”項目啟動,持續推進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來源:上觀新聞2023.6.5
日前,位于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金地威新·寶山科創園項目正式啟動,標志著曾經的汽車線束廠地塊將徹底改頭換面,成為區域“新門面”。
結合寶山實際情況,項目積極探索“工業上樓”發展新模式,力爭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集實驗空間、創造平臺、研發生產、產業配套、生活配套于一體的產業綜合載體,利用存量工業用地轉型升級的契機切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提升容積率,進而提高畝產稅收
1999年,金亭線束來到寶山城市工業園區,也就是現在的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南區,拿下了近50畝土地建廠,用于生產制造。線束應用廣泛,汽車、家用電器、計算機和通信設備、電子儀器儀表等都要用到,而這又是個需要大量用工的行業,企業幾乎常年在招聘。那時園區被大量類似的企業占據,盡管熱鬧,但低矮、分散的廠房,以及路上往來的貨車、集卡,都讓區域呈現出一種“灰撲撲”的工業氣息。
隨著城市發展進程加快,上海一些區域面臨著重點產業發展空間緊缺、 產業區塊品質不高、 用地成本不斷攀升等問題。作為緊鄰外環、距離市中心最近的市級工業園區之一,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提質增效、盤活利用低效產業用地、為新興產業導入提供高品質空間作為重要課題。恰逢金亭線束因業務調整整體搬遷,如何用好這50畝地、為“北轉型”注入新發展動能也顯得尤為關鍵。
“工業上樓”近年來被視為推動產業園區城市更新的一種新模式,德國、新加坡等國已積累了一定經驗,我國深圳、東莞等地也率先展開了探索。與傳統工業園區相比,“工業上樓”模式下的載體樓層更高、形態更豐富,形象也更現代。容積率的提升節約了土地資源,提升了單位用地的產業承載力,也讓載體功能適度多元化,進而有效提高畝產稅收。
經過綜合評估,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引進了長期致力于“工業上樓”研究與實踐的金地威新,共同啟動了金地威新·寶山科創園建設運營項目。項目總投資6.8億元,對地塊實施“零增地”技術改造,運用“工業上樓”路徑將容積率提升至2.5,目前已完成產業準入和優質項目認定工作,預期開工建設后18個月完工。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王朝陽介紹,項目地塊周邊目前以低矮廠房為主,東側為豐翔智秀公園,西側為可連接滬嘉高速的業績路,地理位置優越但風貌層次欠佳,“未來通過山連路沿街50米的高層產業空間建設,園區天際線和沿街界面形象也將進一步提升。”
按需造樓,建筑工藝和標準升級
“工業上樓”熱度不低,但實行起來頗有難度。房地產信息綜合服務商克而瑞執行總裁劉文超解釋,“工業上樓”項目普遍成本更高,建筑單方造價較標準廠房平均增加20%左右,后期運營維護成本也更高,對建設運營方來說意味著更高的投入,而相應拉高的租金也會讓一些企業產生顧慮。
為何還要探索推進?劉文超說,“工業上樓”適合特定產業,有利于形成產業集聚,構建產業生態。
據金地威新產業研究院統計,我國現階段“工業上樓”園區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醫療器械、新材料等產業為主,入駐企業要具備生產工藝不斷提升、生產線智能化及部分設備輕量化等條件。同時,要達成“工業上樓”還需要從建設初期就做好規劃,提升載體產業適配度。舉例來說,新材料和精密儀器設備兩個產業所關注的建筑指標不盡相同。層數、平面設計、減震隔振、廢氣處理屬于共同項,而新材料對倉儲、消防和廢液處理還有特別關注,精密儀器設備則必須考慮柱距和噪聲處理。
結合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總部、北制造”發展戰略,金地威新·寶山科創園將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相關產業為引領,聚焦核心領域的研發、中試、制造等環節,打造產學研一體產業引擎。為了讓企業“上樓”后“住”得舒心,建筑進行了垂直設計,立足立體化空間優勢,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對樓層承重、層高、柱網間距、生產輔助設施等建筑工藝上提升標準。
例如北側8-9層高層研發廠房,首層層高6米、荷載1噸,2樓以上的層高荷載和5層高的研發廠房擁有相同標準。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建筑參數能適應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產業各個研發、生產環節,考慮到垂直運輸效率,設計時還做了貨梯載重和抬升速度的提升,方便叉車進入。此外,每個生產單元配置了不小于7平方米的設備平臺,方便空調室外機或生產設備擺放,對于面積較大的生產單元,還預留了第二個設備平臺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只有根據產業發展實際需求來打磨產業載體,打造研發、中試及生產的全鏈條生態體系產品,才能真正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鏈格局。
讓更多沉睡資源“重獲新生”
當前,寶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正按照《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要求,全力推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服務產業升級,推動存量工業用地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促進空間利用向集約緊湊、功能復合、低碳高效轉變。這也反映了寶山區的“土地觀”。
寶山不屬于“局促”的中心城區之列,但對空間資源的統籌設計布局格外重視。“十三五”以來,寶山積極推進存量企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共完成1.2萬畝低效產業用地轉型升級,讓沉睡資源“重獲新生”。其中,在促進落后產能淘汰退出和低效企業轉型轉產方面,已完成500多家列入市產業結構調整計劃的低效企業關停。同時,推進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羅店工業園區、羅店富錦工業園等3個區域調整專項實施,加快園區低效用地盤活,園區產業能級逐步提升。今年,寶山區計劃完成低效產業用地盤活目標任務不少于2000畝。
為更好盤活存量資源,寶山區鼓勵園區圍繞“一塊地”探索創新。譬如,探索存量用地“二轉二”轉型開發、混合功能用地、創新型產業用地等新舉措。其中,在混合功能用地方面,明確推進工業、研發辦公、中試生產等功能混合,支持園區探索和推進“工業上樓”。
寶山區經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引導和鼓勵存量轉型項目工業“上樓”和更高密度開發,引導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推動新產業、新項目、新平臺、新生態加速集聚和構建。同時,簡化和優化規劃調整審批流程,加快“工業上樓”項目建設開發進度。
更多資訊
-
建成國內首個“開放創新中心”,閔行助力企業打造“出區”保稅展示廳2023.7.25
近日,全球最大肉制品高端加工設備制造企業馬瑞奧公司,在其位于莘莊工業區的展廳里,通過保稅展示交易新模式展示著多臺保稅進口狀態下的肉制品高端加工設備,此展廳成為該公司全球第7個“Demo Center”… 查看詳情 >
-
在鄉村會客廳看美景、在水上餐廳吃下沙燒麥……這個美麗鄉村將有新變化2023.7.24
位于浦東新區航頭鎮的牌樓村,白墻黑瓦的傳統農宅、整齊潔凈的鄉村道路、粼粼湖面上的木質藤廊……而今,這個擁有一派田園風光的美麗鄉村示范村,將新建三個項目↓航頭鎮牌樓村新建鄉村會客廳項目 鄉村會客廳基地位… 查看詳情 >
-
上海報業大廈——著名媒體的聚集地2023.7.24
上海報業大廈位于威海路陜西北路口,在上海是比較有年代感和文藝感的商務樓。前身是文匯報業大廈,2013年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后改為上海報業大廈。這幢樓里聚集了上海最著名的媒體,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以及… 查看詳情 >
-
曹路鎮全力打造高端產業聚集、人才精英薈萃的現代城鎮2023.7.24
一個“東部灣”現代產業園、一個“金海灣”現代城鎮,今年2月底,位于外高橋、金橋和張江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及高科技園區腹地的曹路鎮,提出了“兩灣”驅動產城融合新發展的全新理念。 近年來,曹路鎮充分利用內外優…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