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中醫機器人可坐堂“望聞問切”?這些機器人應用場景亮相閔行大零號灣

來源:上觀新聞2023.7.7

在茶歇區,你說一句“小颯小颯,我要一瓶雪碧”,售貨機器人立刻就從身后貨架上五顏六色的飲品中取出來遞給你;在體驗區,中醫機器人通過舌象、脈象、面象等“望聞問切”,很快就可以為你出具一份體檢報告……2023年7月6日-8日,第六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閔行人工智能全場景首次在世界級舞臺上全面亮相,向全國、全世界展現強制造、新科技、硬實力。

近日,記者探營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閔行同步活動現場,在大零號灣提前體驗一系列智能機器人應用場景,感受人工智能給生產、生活帶來的驚喜和美好。據悉,7月7日-8日這兩天,閔行同步活動現場共設置近30場學術專家觀點分享,其中20余場產業領袖主題演講、3場圓桌對話同頻共振,展現最具前沿洞察、國際視角領域的人工智能行業觀點,同時發布多項重磅成果,努力打造一場高規格、高層次、本土化的人工智能會議盛宴。

機器人如何看診?

在大零號灣科創大廈會議中心,3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體驗區里,布展人員最津津樂道的就是中醫機器人看診演示。

看舌苔、搭脈,是中醫“望聞問切”的重要手段。機器人如何實現?它通過一個舌象儀,拍攝患者舌苔,采集到“舌形正常、舌色淡紅、苔色黃白兼具、苔厚膩、點刺較明顯”等特征信息,然后,初步得出舌象檢測結果:“常見于身體處于食積、痰失衡的人群”。

搭脈,則是借助一個手環狀的脈象儀。體驗者將其分別扣于左手和右手的手腕處,大約10秒的脈象采集后,屏幕顯示脈象指標分析信息:“脈力:無力;脈位:中;脈率:71次/分;脈勢:正常;節律:齊”,檢測結果為“虛脈:見于虛癥,多為氣血兩虛”。

之后,機器人還可以借助血糖儀、血壓儀,采集體驗者的血糖、血壓等信息數據,進一步記錄、分析其健康狀況。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款中醫機器人學名叫“中醫四診儀”,是由上海國民集團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中醫診斷設備,今年已成功上市,并獲批國家醫療器械注冊證。它可采集并分析舌象、面象、脈象以及體質信息,用于中醫辨證論治參考和輔助診療。這套智能設備還可以實現醫院與家庭的檢測數據的信息互通,不斷補充完善患者電子病歷,運用高質量數據,助推科研,反哺臨床。

上海交通大學也帶來了多款醫療機器人穿戴產品展示,包括低功耗智能指環系統、大腦數字孿生系統、帕金森平衡障礙智能輔助康復系統等。比如一種指環,會自動采集佩戴者日常的心率、心率變異性、血氧飽和度、步數、卡路里、站立時長、呼吸率睡眠識別、睡眠分期、活動等效距離、壓力評分等健康數據。又如一雙鞋子,可精確捕獲足底壓力,通過左右腳分時采集進行的患者步態和平衡分析,再通過多路電刺激幅值、頻率、占空比實時調控,進行患者的平衡及步態輔助康復。

據了解,這幾年,隨著閔行區生物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和產業園的建設運行,越來越多的醫療機器人相關項目和應用場景正在向大零號灣地區集聚。

四大應用場景呈現

記者了解到,閔行此番設置的應用場景體驗區,共有10多家當地智能機器人企業展示了產品和技術,主要進行四大應用場景的演繹。除了醫療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教育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也在現場分頭“上崗”。

一款六關節的機械臂,展示了工業機器人的平衡性和穩定性。在現場,這款機械臂托著的托盤上被放置了一個紅酒杯,旁邊一個機械臂往其中斟滿紅酒,之后,不管機械臂如何大幅度搖晃擺動,紅酒杯和杯中酒紋絲不動;待盤中紅酒杯加到3個,甚至在第二層疊放了第4杯紅酒,情況仍是如此,杯中未灑出一滴紅酒。據介紹,類似的機器人操作,在細節上幾乎零偏差,可應用于對準確度要求非常高的小零部件安裝環節。

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除了有迎賓、售貨、配送等常見展示外,還有一種安防機器人頗引人注意。它看起來就像一輛小卡車,可在地面行駛過程中打開箱蓋,讓自帶的無人機飛上天,同時開展地面和空中雙維度巡邏,并同步上傳采集的信息數據,無人機最遠可以飛十幾公里,可應用于消防、部隊、學校等安防巡邏。

而教育機器人展示區,則搭建了一個迷你足球場,一群可愛的人形機器人正在進行“三對三”的競技比賽。旁邊,還有一個“智慧港口”,通過小朋友的編程,可以實現貨物從港口到船只的全程智慧運輸。

據了解,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上海馬橋人工智能試驗區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將正式發布,包括AI+交通、AI+生態、AI+教育、AI+養老、AI+城市治理、AI+公共服務等各種場景,展現無限可能性,吸引各類企業前來“對號入座”,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大生態。目前,園區擁有人工智能產業鏈企業100余家。

一批研究成果發布

7月7日上午9:00,WAIC 2023閔行論壇暨智能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將在大零號灣開幕。據悉,這一論壇受到國內外行業人士和上下游企業的密切關注,幾天前的報名參會人數已遠遠超過了原定的500人名額。

該論壇聚焦人機交互、環境感知、自動駕駛算法、關節減速器、Al芯片等核心發展方向,以及類人腦控制器、多傳感融合、手眼腳協調算法、機器人操作系統等技術,邀請各相關領域專家、行業頭部企業到場分享實踐經驗,共同探討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

除了這個論壇,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閔行還將舉辦三大論壇,分別為WAIC 2023智能制造融合創新論壇、WAIC 2023 AI賦能運動健康高峰論壇、WAIC 2023智慧能源產業論壇。閔行同步活動將以打造“閔行人工智能名片”作為辦會宗旨,結合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AI+運動健康、智慧能源等閔行特色產業方向,深度聚焦政策法規、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場景應用、投融資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組織“政產學研用金”融合交流對話,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為數字經濟價值賦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論壇上,閔行將陸續發布多項重磅成果,包括閔行區最新產業地圖發布、2023閔行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十大杰出人物榜單發布、2023人形機器人產業白皮書發布、人工智能賦能運動健康創新應用案例集發布、首個虛擬電廠大模型發布、數字孿生大腦發布、康復全周期生態化AI系統、移動操作復合機器人一體化智能控制器發布等。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