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新片區最具特色的產業功能名片!海洋創新園做好“海洋+智能制造”這篇大文章

來源:周到上海2023.8.18

“到2025年,入駐海洋創新園實體企業將超過300家,上市企業不少于3家。”海洋創新園開發運營主體、港城集團直屬上海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嘉麟向記者表示。

作為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現代海洋城市”,臨港新片區發展“藍色經濟”產業的重要載體,坐落于臨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區的海洋創新園,形成了海洋科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五大特色產業集群,并于2021年獲批成為上海市特色產業園區,是上海唯一以“海洋+智能制造”為核心產業的特色園區。

在臨港新片區成立四周年之際,記者走進海洋創新園,實地了解園區是如何發展智能藍色經濟,做好“海洋+智能制造”這篇大文章的。
海洋+智能制造:最具特色的產業功能名片

新片區掛牌成立的第二年,海默新宸水下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在海洋創新園區內誕生。

海默新宸研發團隊成功研制出可實現水下單井油、氣、水產量的連續、實時測量的水下多相流量計,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際壟斷,并很快獲得了國際訂單。

“最初,公司計劃選址在南方的一座城市,但到臨港實地考察之后,綜合這里的政策、區位優勢、營商環境等因素,最終選擇了臨港新片區。”海默新宸公司總經理陳小平介紹說,“正是因為園區內已經集聚了亨通海裝、壯舉海洋、上海遨拓等同行業企業,已經基本形成了優質的園區產業生態,能夠催生更多的協同效應和溢出效應,所以我們毅然選擇落地海洋創新園。”

陳嘉麟介紹說,海洋創新園的產業定位不止于海洋產業,而是以“海洋+智能制造”集群式發展為特色,聚焦海洋高端裝備、深遠海探測、海洋生物科技和航運服務領域,同時全面推進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四大前沿產業。園區打造了彰顯特色產業集聚度的海科數智廣場、海立方AI未來谷、海立方科創總部基地、海立方智行科技園、海立方生命科技港五座特色產業樓宇,形成了產業創新、人才培養、創新孵化、功能配套“四位一體”產業生態體系,以系統集成優勢引領重點產業上下游企業集聚,促進園區企業形成良好生態黏性。

產業創新驅動,園區著力構建海洋創新園車規級芯片驗證實驗室、滴水湖無人船試驗基地、院士專家服務中心、海洋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等。其中,海洋創新園車規級芯片驗證實驗室主要包括ESD實驗室、失效分析實驗室、可焊性實驗室、電器參數測試實驗室、可靠性實驗室等五個實驗室,在服務臨港新片區集成電路企業的同時,正在推動上海半導體企業更廣泛參與車規芯片的研發。滴水湖AI+無人船試驗基地是我國首個封閉水域內面向智能無人船實景測試的專業測試場,也是臨港新片區、海洋創新園的重要涉海研發及生產配套資源,能夠承接各種型號的中小型無人船、水下機器人、水上水下傳感器的常規測試服務。試驗基地的正式啟用,將極大提升海洋創新園服務能級,推動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創新應用,打造智慧航運場景。

■?滴水湖AI+無人船試驗基地

人才培養賦能,園區建設產教融合基地、創新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創新孵化助力,園區傾力打造臨港新片區留學人員創業園、海客空間品牌孵化器、集成電路專業孵化器。海洋創新園孵化基地今年通過科技部評審,獲批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園區孵化基地圍繞“重點前沿產業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發展、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的目標定位,大力引進高新技術、科技研發、科技創新企業,形成了“眾創空間(創業苗圃)-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產業園“全鏈孵化模式。截至目前,海洋創新園孵化基地累計入駐科技類孵化項目100余家,累計畢業企業20余家;并助力園區累計培育62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專精特新企業、6家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業,3家企業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

■ 園區孵化器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功能配套完善,園區推出的海立方黨群服務中心、海客咖啡、海客公寓、海客直播間、青年活動中心等,全方位服務企業、服務黨員、服務人才,助力臨港新片區引人、留人,促進企業互促互贏,打造充滿活力和溫度的產業社區。

■ 園區設有海立方黨群服務中心

據統計,海洋創新園已累計實現企業營收236.76億元,實現企業各類稅收14.352億元。臨港新片區揭牌近四周年以來,海洋創新園新增戶管企業1011家,新增實體企業(含研發機構)147家,引進了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醫藥科創型平臺、標新生物、保視麗科技、先積集成電路、圣永丞半導體、中航凱邁紅外科技、鈦方科技等37個重點產業項目,實現總投資額超過100億元,通過持續招引優質項目落地,海洋創新園有力地推動臨港新片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產城融合。

?■ 2019年入駐海園區的理純公司已在籌劃IPO

發展駛入快車道:入駐海洋創新園,選對了

“公司基本確定,計劃在海洋創新園購置辦公樓。”理純(上海)潔凈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與海默新宸是一家誕生在海洋創新園的新創公司不同,2019年理純入駐海洋創新園時,是一家有著近10年成長歷程的公司。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理純致力于為泛半導體、光纖通信、生物醫藥等高端行業客戶提供涵蓋整個先進制程工藝系統的解決方案。

選擇離開市區的辦公場地來到臨港,入駐海洋創新園,是什么吸引了理純?

“起初,公司只想把注冊地變更到臨港新片區,而團隊仍留在市區辦公,”理純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接觸到海洋創新園的招商團隊并到臨港實地考察后,公司便決定將遷入海洋創新園。“臨港是一片熱土,有著非常適合企業發展的土壤,能夠助力加速企業的成長。”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理純來到臨港新片區、進駐海洋創新園,是公司做出的一次正確選擇。

初到臨港時,公司團隊中一部分人因為臨港與市區相距70多公里的距離而選擇了離職。但公司在臨港很順利地招聘到所需人才,重新組建了團隊。“臨港出臺有非常有吸引力的引智招才政策,是一座宜業宜居的活力之城。”

2021年,理純公司遇到了資金困難。海洋創新園急企業之所急,積極協調臨港新片區融資擔保公司和相關銀行,促成理純公司成為臨港新片區融資擔保公司成立后首家獲批擔保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如果沒有園區和政府擔保公司的背書,當時要獲得超過千萬級的貸款,對于理純而言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記者了解到,海洋創新園則積極探索與臨港新片區融資擔保公司及新片區內多家銀行機構的合作機制,合力提升對園區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像理純公司這樣新片區重點培育的前沿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滿足園區企業多層次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這筆擔保貸款對公司而言,可謂雪中送炭,”理純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這筆錢讓公司度過了難關,承接了幾個重要的項目,并為公司的后續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作為臨港新片區“起步即是沖刺”的高速發展的見證者,理純公司自身的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在企業自身發展及園區支持下,理純公司完成了30余項知識產權的受理及授權,其中專利授權15項,軟著近20項,是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并獲得了臨港新片區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及集成電路等多個專項政策扶持。

“入駐海洋創新園之前,公司只有21人,尚未實現贏利。而目前公司團隊達到280人,年產值2億元,利稅1000萬元。”

更振奮人心的消息是,IPO已經列入理純公司計劃之中,“2025年申報材料,2026年計劃完成上市,”?理純公司財務負責人介紹說。

選擇臨港就是選擇未來!理純公司決心要扎根臨港。打算在海洋創新園購置辦公樓,便是他們對在臨港的發展充滿信心的例證。

?■ 園區企業贈送錦旗

金牌店小二:服務不打烊,持續擴大朋友圈

陳嘉麟與園區內所有入駐企業的負責人都互加了微信,任何企業有事需要反饋,都可以第一時間找到他。

“運營服務是產業園區的重要競爭力,園區作為服務企業的第一界面,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始終從企業出發,盡一切辦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伴隨企業共同發展。” 陳嘉麟表示。

今年6月份的一天晚上9時許,由于電力外網線路突發故障,造成海洋創新園·海立方園停電。

“人身安全、設備安全、信息安全是大事,”陳嘉麟獲知情況后,立即指導園區運營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排查每一棟樓,確保沒有人員被困在電梯內。隨后,園區運營人員立即聯系園區配有核心機房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負責人了解情況,并安排工作人員做好機房重要設備的應急處理。

當天夜間,園區緊急調配的發電機與工業風扇,在沐曦公司核心機房派上了用場。在斷電的2個小時內,經過園區和沐曦公司的通力配合,保障了其核心機房正常運行,沒有出現任何數據與財產損失。

沐曦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為異構計算提供全棧GPU芯片及解決方案的公司。

公司負責人表示,停電當晚公司核心機房正在進行相關實驗,對公司高性能GPU芯片的研發和可靠性驗證極其重要,一旦斷電將大大延緩芯片研發進度。“公司機房備用不間斷電源持續時間極其有限,所幸有園區提供應急支持,對我們幫助非常大!”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沐曦公司在近日向園區送來了錦旗。

陳嘉麟表示,作為上海市以“海洋+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特色產業園區,海洋創新園持續對標最好水平、最高標準做好園區招商引資工作與營商環境建設。“海洋高新公司將持續通過專業化、精細化、高效化的企業服務,以服務‘不打烊’精神,在應急處置、企業運營、科技加速、金融財稅、人才服務等方面為海洋創新園企業做好高質量全方位支持,持續擴大‘朋友圈’,打造園區高效能‘服務樣板’,助力企業做大做強,點燃園區高質量發展引擎。”

就在本月,海洋創新園·海立方園(三期)項目正式竣工驗收,正式進入運營階段,成為臨港新片區集總部辦公、國際交流、應用展示、研發轉化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新地標。

■?海洋創新園·海立方園(三期)建成投用

陳嘉麟特別向記者提到,海立方園(三期)引進了肯德基、Tim Hortons咖啡、申慧城體育等一批商業和功能配套項目落地。“海洋創新園也因此成為目前新片區唯一一家引入肯德基的產業園區。”

作為新片區最具特色的產業功能名片,海洋創新園運營物業面積到2025 年將超過 100 萬平方米,將實現園區年產值 300 億元;到2035 年,將建設成為千億級園區。“誠摯期待與更多的有識之士齊聚在臨港新片區、相會在海洋創新園,注入發展新動能、構筑發展新優勢、共創發展新未來,在江河湖海交匯之地大有作為、成就夢想。”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