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九成企業感到貿易便利,八成認為成本下降,上海自貿試驗區政策效應顯著

來源:上觀新聞2023.9.21

9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主題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張江科學會堂舉行。

作為全國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十年來,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不建“盆景”建“苗圃”,形成了大量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通過制度創新,上海自貿區經營主體活躍,外資不斷涌入,經濟規模能級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貿區累計新設企業8.4萬戶,是同一區域掛牌前20年的2.35倍,并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1/74的GDP。

論壇上,先后發布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白皮書》,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典型案例》,進一步生動展現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成果。

白皮書總結10年發展經驗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白皮書》回顧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歷程和發展情況,系統總結評估建設10年來的改革成就和經驗,并展望未來發展,主體部分包括“國家開放戰略與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歷史使命”“確立制度型開放的基本框架”“構建統籌開放和安全的自貿試驗區治理體系”“建設服務國家戰略的先行示范區”以及“展望”等五個章節。

10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改革了境外投資管理方式,對境外投資開辦企業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管理方式,對境外投資一般項目實行備案制,提高了境外投資便利化程度,有效促進了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業務。例如,某酒店集團通過在自貿試驗區設立的下屬企業完成了多筆境外投資,實現品牌擴張的同時也將部分酒店品牌引入中國市場,境外投資的便利化極大地支持了該酒店集團的國際化戰略。

10年間,上海自貿試驗區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數和實際到位金額迅速增長,為上海和全國的外商投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數量、金額及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均高于浦東新區和上海市平均值,2016年外商投資企業的合同項目數達到上海市的一半左右,2022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達到101.96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上海自貿試驗區在金融制度創新上取得的重要成效,也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金融創新制度,多批次發布的金融創新案例為進一步推動制度落實提供了指引。企業調查問卷結果顯示,九成以上的企業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后金融開放程度有明顯或較大提升;八成以上的企業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后的融資成本不斷下降,融資便利化程度不斷增強,為緩解企業融資困境提供了切實有效的途徑。

總體來看,上海自貿試驗區10年間,外資企業的結構出現了顯著變化,新領域和新行業不斷增加,包括商品認證、增值電信、職業培訓和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突破了原有的準入限制。

上海自貿試驗區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持續提升,讓企業獲得感增強。根據區內企業調查問卷結果,九成以上的企業認為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后貿易便利化程度有明顯或較大提高;超過八成企業認為開展貿易的總成本不斷下降;九成五以上的企業認為投資政策的可預見性不斷增強,為企業決策提供了穩定的制度和政策依據。

展望未來,上海自貿試驗區明確將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標國際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繼續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當好標桿,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開展更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加強更高水平開放制度供給,切實有效防控風險,加快培育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

典型案例講述上海自貿故事

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是世界領先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在全球范圍提供保險和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受當時金融業外資股比的限制,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最早由安聯集團和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上海自貿試驗區近年來持續推進在金融服務業領域的嘗試和突破,希望吸引更多優質的外資金融機構落戶。安聯集團快速響應,于2018 年4月向上海市政府正式表達了在華設立全資保險控股公司的意向。經過近一年的籌建工作,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獲得中國銀保監會開業批復并完成了注冊登記,成為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安聯集團方面表示,上海自貿區這一開放舉措將有利于加強安聯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把握更多業務新機會。這一項目的落地,也對其他外資項目的啟動和推進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將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能級和競爭力。

當天發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典型案例》,以“典型企業案例講好上海自貿故事”為原則,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十年來的制度創新事項進行深度挖掘提煉,選取了其中100個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集成化創新成果。

其中包括率先試點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一站式互聯互通、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浦東國際人才港打造高能級人才服務綜合體、率先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建立長三角網絡市場監管一體化新機制等,涵蓋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開放、航運服務、科技創新、人才服務、政府職能轉變、服務國家戰略等多個領域,全面展現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10年來的各方面改革成效,重點突出解決企業發展瓶頸的具體實踐。

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試點也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發展典型案例》中提及的一項重要的創新成果。長期以來,中國法律對外國律師事務所在華代表處執業范圍是有限制的,外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不能出具正式的中國法律意見書,不能聘用中國職業律師,不允許和中國律師事務所建立合伙關系。中國法律服務只能由中國律師提供,外國律師事務所只能提供外國法律服務,當事人一旦需要跨國的法律服務,往往要聘請中外兩方律師才能解決問題。中外律師事務所在項目合作時也只能分別向客戶提供中國法律服務和外國法律服務。

探索密切中國律師事務所與港澳臺地區、外國律師事務所業務合作方式和機制,實行聯營與互派法律顧問新模式,是促進法律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上海自貿試驗區首批23項服務業擴大開放措施之一。2015年4月15日,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獲得核準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北京市奮迅律師事務所和貝克 ?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自貿試驗區)聯營辦公室(奮迅?貝克麥堅時)。這是上海市司法局核準的首家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辦公室,標志著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試點工作正式落地。

聯營的方式和安排使得雙方能夠聯手為客戶就國際和中國法律提供一站式咨詢和服務,也為雙方現有中國業務以及全球范圍內的長遠發展帶來良好的前景,提供了開拓新客戶的契機。截至目前,8家中外律所聯營的辦公室均位于陸家嘴,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大開放重要成果之一。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