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曾因污染大能耗大“聞名”上海,現成野趣橫生的藝術公園,格外出片……

來源:上觀新聞2023.10.13

在上海,工業遺址變身城市公共藝術空間的探索實踐越來越多,給人們帶來諸多驚喜。有學者認為,城市工業遺產承載著城市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信息,公共藝術介入一定程度提升了其人文屬性,使之成為城市的文化符號和網紅打卡地,進而成為獨特的社會交往空間。

寶山區素有“鋼鐵重鎮”之稱,區域內留下不少重要的鋼鐵工業遺存。今年的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期間,寶山區作為13個實踐案例展區之一,在曾經“棕地”上海鐵合金廠、如今的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鋼雕公園,通過各式裝置奉上了一場向生態與藝術轉身的故事。漫步其中,野趣橫生,格外出片。

長江西路101號,本是成立于1958年的上海鐵合金廠。該廠主要經營鐵合金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冶金設備制造,曾擁有14座鐵合金生產電爐,年產鐵合金20萬噸。在老一輩上海人眼里,工廠“聞名”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污染大、能耗大。資料顯示,當時的上海鐵合金廠每年消耗的電量一度達到6億5000萬度,約占當時全市用電總量的1/200,每年排放的粉塵更是高達3000多噸,占全市排塵總量的1/7。正因為此,當時民間流傳一句俗話,“寶山百姓真辛苦,每天要吃二兩土”。

2006年6月,根據市、區對吳淞工業區環境整治的總體安排,上海鐵合金廠正式關閉停產,后經改造成為國家級、國際化的節能環保中心。此后,鋼雕公園在園內建成,集藝術創作、展示、交流、銷售功能為一體,以“資源再生利用、藝術創造價值”為理念,將上海鐵合金廠和上海世博動遷項目拆遷遺留下來的廢舊鋼鐵,經藝術家們的藝術創造,制成一件件精妙獨特的鋼雕藝術品。

今年城市空間藝術季,鋼雕作品旁新出現了一批生態藝術空間,以明快的色彩為藍天綠地和略顯“深沉”的鋼雕作品帶去了生機活力,為市民游客打造了可對話的未來生活場景。

從大門進入沿著中央通道水景往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型除塵塔。它是原上海鐵合金廠唯一被完整保留的工業遺存,隨著鋼雕公園建成有了“鋼雕一號”的新名稱,成為園內鋼雕作品中最大、最高的一件。如今依然矗立在原地的除塵塔,默默見證周圍變得綠意盎然,此次藝術季更是承擔了重要使命,成為寶山展區體量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公共藝術作品——城市呼吸。夜晚絢麗的燈光秀讓塔身重煥光彩,除塵塔的煙囪上會顯示實時監測的PM2.5空氣質量數據。為環保而生的它,用全新形式再次回歸了使命。

除塵塔北面平臺,以“水”為題,結合水面的環境特點,在汀步上繪制由同心圓組成的圖案,輔以水凈化知識,隨著同心圓的一步步縮小,最后形成一滴實心“水珠”匯入池塘。隨著訪客踏上汀步,四周蕩漾起的漣漪仿佛賦予了堅硬的石板以生命,體現了城市與自然相融交織、人文與藝術交相輝映。

棕地改造,有水的課題,也有土壤的課題。園區專門搭建了土壤污染修復的小型科普展區“土壤研究院”,講解了生物修復較物理修復和化學修復更具優勢的原因。人們可通過對土壤類型、分層、有機物的了解,知曉不同的物質和微生物如何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展,從而增強對于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意識。

走累了,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來到大草坪處的兒童樂園玩耍放松,從特制的土坡通道中鉆進鉆出,在炫彩秋千上蕩來蕩去……在歡聲笑語中感受棕地轉身的實效,品味寶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為全市轉型重點區域,26平方公里的吳淞創新城規劃、開發、建設等各項工作已進入快車道。鋼雕公園所在的吳淞工業區風貌保護街坊內,多個項目也即將進入實施階段。人們期待著這片中國近現代工業承載地,早日成為新興產業集聚的創新高地和環境更友好、生活更美好的宜居之地。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