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里竟有這么多“新空間”?你也許從未發現,嘉定安亭把它們發掘出來了
來源:上觀區情2017.10.30

每天早上到小區的中心花園去做操散步,是78歲的陳季娟保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最近,她驚喜地發現中心花園讓她“眼前一亮”了:“原先老舊的花壇重新裝修過了,花園里的植物也比以前種類更多、綠意更濃,周圍還添置了長凳、遮雨亭和防滑步道,每天來這里走走的人多了,大家還能坐下聊聊天。”
陳季娟住在嘉定區安亭鎮紅梅小區,是半個多世紀前和丈夫一起從市中心搬來的。居委干部告訴記者,這個名為“老區新景”的改造項目,旨在打造一塊居民談天說地、商議事務的“新空間”。在安亭,這樣“新空間”今年誕生了數十個:通過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居民自治,全鎮30個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居委籌建組都有了屬于自己的社區營造項目,有的改造了樓道,有的改造了院落,有的改造了公共綠化帶,有的改造了小區共有房屋,原本不起眼的一些社區空間經過重塑,煥然一新。這項名為“宜居家園·樂享空間”的項目,鎮里今年已為之多方籌措近400萬元。
在安亭鎮黨委書記陸強看來,隨著社會流動的不斷增強,“單位人”逐漸向“社會人”、“社區人”轉變,住宅小區承載著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功能,宜居家園建設是大勢所趨。“安亭探索推出‘樂享空間’項目,通過協商共治方式對小區公共空間、閑置空間進行改造,讓居民在社區有更多融入感和獲得感。”
紅梅社區。
打造共享空間有助于提升社區“人情味”
位于嘉定、昆山、青浦三地交界的安亭,如今鎮域面積近90平方公里。全鎮有30個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居委籌建組,下轄110個住宅小區,管理近6萬戶居民。安亭鎮副鎮長黃月珠告訴記者,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人到安亭安家落戶,這給社區治理帶來了很大挑戰。“目前安亭常住人口達26.3萬,其中來滬人員16.7萬,居民訴求不均衡現象突出。而且,安亭的住宅小區分布比較散,性質不一,有的是農民動遷小區,有的是農民別墅小區,有的是老公房,有的是商品房,管理起來不容易。”
紅梅小區內改造一新的中心花園,成了居民們共商共治社區事務的一方天地。
比如,紅梅、水仙小區建立于上世紀60年代,居民熟識度高,但房屋老舊,公用設施相對落后,歷史欠賬較多;新安社區轄區范圍內是德式風貌建筑,文化娛樂配套設施齊全,居民文化素質較高,但居民凝聚度不夠,對社區認同感不強。
針對這些問題,安亭鎮在宜居家園建設中專注于共享空間打造。“小區沒有‘人情味’,很大原因是社區的共享空間不足、不夠吸引人。比如,小區綠化帶本應是居民走走聊聊的好地方,但有些小區綠化帶破舊,人們不太愿意去;樓道、門廳也屬于共享空間,但此前有些小區存在亂停車、亂堆物現象,擠占了這些共享空間。”黃月珠說,安亭的宜居家園建設致力于將樓道、綠化帶、小區花園共享空間重新“發掘”出來,讓居民們愿意過去走走聊聊,從空間形態上看是空間功能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在重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喚起人們對社區的感情。
改造、重塑社區共享空間的資金來自于政府、專項項目資金和居民自身,每個項目一般需3萬到5萬元。“不少小區的居民聽說要對社區空間進行改造,自發提供各種支持,有的出一部分錢,會木匠活、泥瓦匠活的毛遂自薦承擔相關工作,還有不少人拿出了盆栽綠化、社區全家福照片,點綴改造好的樓道、小區花園。”?黃月珠說。
項目內容因地制宜直擊“痛點”
“樂享空間”改造項目啟動后,安亭鎮各社區居民熱情高漲,紛紛為讓社區更溫馨、更美麗出謀劃策。黃月珠告訴記者,由于改造項目、改造方式均由居民自己決定,因此這些改造項目個個直擊居民需求的“痛點”。比如謳象社區的“紫藤庭院”項目,在公共區域搭建了一條紫藤長廊,大大改善了動遷小區的居住環境;再比如新源社區的“安居樂源”三道門項目,明顯提升了小區治安水平。
農民動遷小區沁樂社區內的農具博物館,各種老物件透著濃濃的鄉愁。
老年居民比例較高的玉蘭第二社區,居民自治是從一塊綠地開始的。此前,10位居民向居委會“請愿”,希望認養小區里的公共綠地。這讓居民區書記吳銘賢有些為難,因為不少小區都出現過居民亂種花草的情況。但考慮到綠化缺失一直是小區長期存在的大難題,和物業公司協商后,居委會同意了居民的請求。
讓吳銘賢欣慰的是,他的擔憂非但沒有發生,被認養的綠地反而成了小區亮麗的風景線,各種花卉一年四季輪番綻放。其他居民見狀,爭相向居委會表達認養綠地的意愿,但小區綠化面積有限,如何是好?為此,居委會推出“一米陽臺”項目,向居民發放花草種子和肥料,鼓勵他們在陽臺上種植花草,并請來園藝師上門指導。
環境臟亂差、居民沒文化、矛盾問題多是大家對動遷小區的固有印象。沁樂社區居委籌建組為了改變大家對農民動遷小區的固有成見,從樓道空間改造入手,開展“樓組微自治,鄰里大空間”建設,居民自發清潔美化樓道、建設樓道客廳。如今,以往的居民自留地成了大家自發養護的“百草園”,底樓公共空間搖身一變成了“會客廳”,圍墻上的黑廣告被藝術涂鴉所覆蓋,樓道墻面上是色彩斑斕的彩繪……
在沁樂社區里,有一個別具一格的農具博物館,這是由原先烏煙瘴氣的車庫棋牌室改造而成的。在這里,油燈、糧票、連環畫……五花八門的農村老物件,透著濃濃的鄉愁。“這里是一個農民動遷小區,我們想保留一些農村的回憶。不少居民家里都有農村的老物件,于是我們就有了打造農具博物館的想法。”?沁樂社區居委籌建組負責人朱玉芳說。
未來“樂享空間”將延伸到農村
安亭鎮“樂享空間”的打造,也得到了各方專家學者的認可。在不久前由嘉定區社建辦和安亭鎮共同舉辦的一場社區營造研討活動中,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城市治理比較研究中心主任韓福國認為,“樂享空間”的成功之處在于吸引大家走出居住空間,在共商共議中達成共識,突破了原有的人群區隔。
沁樂社區。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副院長、社會福利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范斌則認為,“樂享空間”是“有溫度的社區空間”,體現了治理理念的更迭。“比如修筑小區道路,原來是指令性的,未必能做到人人滿意,現在通過協商,能達到互諒的效果。事情看來繁瑣了,但效果更好了。”
在安亭鎮地區辦主任陶瀅看來,安亭打造“樂享空間”項目,對居民來說,既擁有了便捷舒適的生活,還能感受到友好互助的鄰里情誼,獲得感全方位提升;對居委會來說,則回歸到了培育居民自治的“主業”上來,激活了社區的自治功能。
記者了解到,在目前全鎮30個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居委籌建組全覆蓋的基礎上,安亭正準備將“樂享空間”項目模式在全鎮推廣,把建設觸角延伸到農村地區,讓更多人感受到“樂享空間”營造帶來的溫暖。
更多資訊
-
“世紀劇院”第二季啟動,世紀匯廣場以精神內涵賦能商業升級2023.7.28
上海世紀匯廣場第二屆“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暨“Grow Up申長”公共藝術展演計劃近日啟動。作為世紀匯廣場打造的獨家IP,“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以共創與互動形式… 查看詳情 >
-
全面拉動“智慧”引擎!靜安這個“智慧園區”究竟“智慧”在哪?2023.7.28
園區管理人員通過特定AI攝像頭的人臉、人體算法識別,便可快速高效生成如在園區內走散兒童、黑白名單等特定人員的行動軌跡,定位所處位置,成倍縮短人工查看比對時間,大大提高了尋人效率;園區入駐企業只需點點手… 查看詳情 >
-
預計惠及10000戶家庭,寶山“數字生活100”行動計劃發布2023.7.28
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技術飛速發展,全方位、深層次、零距離的數字生活正在到來,打通數字新基建“大動脈”成為構建數字生活的重要支撐與堅實底座。當前,上海寶山正大力推進地下停車庫信號覆蓋… 查看詳情 >
-
?金山與普陀、臨港、商飛攜手啟動“鑫講堂·合伙人計劃”2023.7.27
今年5月,由中國商飛自主研制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完成商業載客首航,而今,在金山的華東無人機基地,一架展出的同比例縮小C919模型也受到了前來參觀市民的“追捧”。這個場景,正是金山區聯合中國商飛等多家…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