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瓜弄又要變樣了!人民日報聚焦上海最大老小區拆除重建項目
來源:上觀新聞2023.11.23
“這真是個好消息啊,聽了我都覺得病好了一半!”
11月12日,上海市中心規模最大的居民小區拆除重建項目——蕃瓜弄小區舊住房改造正式開工,創下了兩個全市最快:項目簽約生效至居民100%搬離僅用30天,從居民搬離到項目開工只花了90天。
58歲的蕃瓜弄居民王春平,是在養老院的病床上聽到這個消息的。帶消息給他的是居委會干部蒲春,3個月前倆人還是陌生人,因為這場舊住房改造,現在成了時常見面的親人。
蕃瓜弄地處市中心,就在上海火車站旁。新中國成立前,這里是棚戶區。新中國成立后,蕃瓜弄經過改造,成為5層樓房的工人新村。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蕃瓜弄又進行了加層、平頂改坡頂。蕃瓜弄,幾乎經歷了上海城市更新改造的各個階段,濃縮著一部城市變遷史。
但隨著歲月流逝,蕃瓜弄的房屋又逐漸老去,慢慢出現了新問題:經常漏雨,煤衛共用……14幢房屋的1122證居民中,超過10%是低保戶,大家都在盼:蕃瓜弄何時能夠再變樣?
2022年7月,上海在完成為期30年的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改造后,迅速啟動了對“兩舊一村”——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不成套舊住房和“城中村”的改造。蕃瓜弄作為“小梁薄板”非成套住房,率先被列入改造計劃。
今年7月起,簽約后的居民陸續搬離蕃瓜弄,在外過渡,等待改造完成后回搬。
8月7日,是王春平約好搬家的日子。蒲春準時到達約定地點,可左等右等不見人。放心不下,蒲春趕到王春平家,發現王春平突發腦梗昏迷,于是趕緊送到醫院搶救。出院后又考慮到王春平獨居不利于康復,就幫他聯系住進了養老院,居委會干部輪流上門探望。現在,兩人熟悉親近得好像自家人。
王春平的故事,只是蕃瓜弄小區舊住房改造中很多事跡里的一例。
相比以前的成片舊改,“兩舊一村”的改造資金籌措起來更難。但事關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靜安區為了辦好蕃瓜弄拆除重建這件事,預算出資超過14億元。區房管局還協調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將重建期間居民在外安置的過渡費納入前期費用先行審批,以解決部分居民租房缺錢的困難。
“舊住房改造是群眾歡迎的好事,可家家情況不同、想法不一,簽約同意、搬家過渡、選房回遷,沒有哪個環節不難。解了一難,還有一難。”蒲春說,但是,只要付諸真心真情和耐心,設身處地幫居民一起想辦法解難題,所有的難也就不再難。
這也是居委會干部們的共同感受。經歷了一年多來的“磨破嘴皮子、跑瘦腿肚子”,大家都覺得,做群眾工作,要用力,更要用心用情。現在,有居民回來看看重建工地,見到在活動板房辦公的居委會干部,都會上前主動關心問候,干群關系更加融洽了。
今年9月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后,靜安區按照上海市委部署要求,著力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深入開展大走訪,摸清摸準社情民意,努力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我們想方設法保安全、抓進度,就是希望居民能夠早日回搬。”靜安區房管局副局長張拓說。
拆除重建后,新的蕃瓜弄小區將有1幢7層和5幢高層建筑,設計了8種基本戶型,全部居民的套內面積只增不減,并增加獨用廚衛與陽臺。小區將建設中心花園,周邊還有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公益性托育點等公共配套建筑。預計到2027年年中,居民們將實現回搬,住上明亮整潔的新房子。
蕃瓜弄又要變樣了!
更多資訊
-
穿越張園——90秒帶你縱覽百年街區新韻味2023.11.28
百年前,這里點亮過滬上第一盞電燈、試騎過第一輛自行車、演出過中國第一部話劇……張園,是彼時當之無愧的“海上第一名園”。 1918年,它被改建成28條獨立弄堂,獲無數名人雅士偏愛,居于此處。2022年1… 查看詳情 >
-
魔都賞秋必備!內含177條秋色景觀道路和11個古樹名木推薦點,官方賞秋地圖來了2023.11.28
銀杏黃了,楓樹紅了,梧桐落葉了,魔都的”美拉德“色系終于顯現。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制作了一份魔都賞秋必備地圖,內有177條秋色景觀道路和11個古樹名木推薦點,趕緊收藏吧。 查看詳情 >
-
“莫德納速度”背后的上海營商環境…2023.11.28
眼下,在莘莊工業區,華西路、顓興路旁,一片開闊的土地上,一輛輛工程機械車正緊張忙碌著。在這里,全球制藥巨頭莫德納在中國首個藥廠“美德納中國研發生產總部”項目已進入樁基施工階段。 占地270畝,總投資3… 查看詳情 >
-
70年老國企點“數”成金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2023.11.28
隨意走進一家賣場,貨架上琳瑯滿目的煙酒糖奶等輕工商品令人眼花繚亂。輕工商品的極大豐富,一方面映射出中國工業的飛速發展,但另一方面,傳統輕工行業市場趨向飽和,給許多輕工制造企業乃至為之提供設計工程服務的…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