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治理共享單車的辦法,為何讓專家們紛紛點贊
來源:上觀區情2017.10.31
今年“十一”黃金周,黃浦區景點接待游客82.676萬人,同比增長22.58%。作為中心城區,黃浦區重要景區多、人口密度和客流大,向來是共享單車企業的必爭之地,也是共享單車使用頻率最高的區域之一。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十一”期間,黃浦區再次實現了共享單車的有序管理。據初步統計,“十一”期間黃浦區共整理共享單車796841輛,日均整理近10萬輛,共出動運維車輛4111車次,清理共享單車78425輛。
這只是一個縮影。早在2016年下半年,黃浦區就搭建了“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共享單車企業、停放管理企業”四方溝通協商平臺,定期會商研究共享單車管理問題。并根據黃浦區交警早已明確的非機動車禁行道路規定,于2017年4月11日在全市率先發布《黃浦區共享單車投、騎、停禁限區域》(簡稱“33條”),為探索共享單車治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典型案例,有效推進了中心城區管理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
依托新媒體 變單向管理為多方共治
“十一”期間,黃浦區市政綜合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周嵐創建的一個微信工作群響個不停。
這個微信群名為“‘十一’共享單車保障群”,其中黃浦區的政府部門、非機動車管理公司、共享單車企業等均在群中。每天,群里諸如“中山東一路正常”、“金陵東路正常”等信息此起彼伏。一旦出現了異常情況,多方隨時調配力量去前方管理。而在此前,一個名為“黃浦區共享單車共治管理群”的微信工作群,早已建立并發揮實效作用。
周嵐告訴記者,黃浦區擁有市政道路591條,近50%為中小道路,共設置非機動車停放點約1500個,可停放非機動車約15萬輛,其中可停放自行車約7萬輛。但是,共享單車出現后,由于過度投放,造成共享單車投放總量超5萬輛,為城區管理帶來各種隱患。
2016年12月,黃浦區市政綜合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牽頭召集摩拜公司、OFO公司、小鳴公司等共享單車公司以及街道、風景辦、交警支隊、非機動車管理企業召開了專題協調會,建立了定期的雙向溝通機制。在各街道層面,形成了公安交警、城管中隊、市容所以及非機動車管理公司、共享單車企業參與的多方聯動機制。通過協商,在增進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同時,努力尋求在管理界限、工作職責、基本規范等方面的“最大公約數”。
同時,黃浦區借助自行車行業協會平臺,向共享單車企業發出行業自律倡議,在今年4月之前就發布黃浦共享單車投放飽和等相關警示提醒,控制單車集中投放量,效果十分明顯。在政府部門的多次溝通協商下,各共享單車企業也加派了管理力量,加強與各街道、非機動車管理公司的聯動和響應,同時也加大了對超量投停放點的定期搬運清理力度。
率先出臺政策 強化問題引導和規范
今年4月,黃浦區根據非機動車禁行道路范圍,在全市率先制訂并發布了《黃浦區共享單車投、騎、停禁限區域》,明確南京東路、淮海中路等5個禁投、禁騎、禁停路段,北京東路、福州路等22個禁投、禁騎路段,以及人民廣場、新天地等6個限制投放、停放區域。
周嵐坦言:“當時共享單車發展迅猛、輿論及社會普遍熱議,又缺乏管理方面的樣本,出臺規定時我們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但黃浦一度成為共享單車亂停放等矛盾集中爆發的城區之一,我們本著‘在規范中發展,在發展中規范’的原則,決定破冰,先行先試,首先聚焦‘投放、騎行、停放’三大環節,做到有章可循。”
針對共享單車過量投放、不文明騎行等情況,在此基礎上,黃浦區劃定共享單車分類停放管理區域(禁止區域、限制投停放區域和適宜投放區域),與各共享單車企業簽訂管理協議書,約定企業方管理責任和投停放標準(禁止區域禁止集中投放,限制性區域不得超過停放站點總量的30%,適宜投放區域不得超過停放點投放總量的60%)。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企業、社會力量、市民群眾配合政府共同治理停車秩序。
此外,圍繞“騎行、資金”兩個安全,黃浦引導規范管理。支持鼓勵單車企業通過管理公約向社會共同承諾提升服務質量,為用戶購買人身傷害保險和非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保障用戶騎行安全;設立專門賬戶用于押金存管,并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金融機構加強賬戶監管,防控資金風險。
嚴格執行《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加大對違法騎行的執法力度。截至5月底,黃浦區共處罰非機動車(含共享單車)總數161540起,對不文明騎行起到了警示作用。組織共享單車企業、非機動車停放管理企業、市容輔助管理力量、社區志愿者,及時清理超量共享單車、整理亂停放。截至目前,已整理亂停單車累計約1800萬輛;與單車企業聯手,累計清理超量停放以及廢棄的單車約12.4萬輛。
堅持托住底部 強化社會保障和服務
共享單車是受市民歡迎的新生事物,但給城市交通和管理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政府究竟該有何作為?黃浦區給出的答案不僅在于率先出臺政策,還在于強化政府統籌,堅持托住底部,強化保障和服務,妥善化解管理矛盾。
據介紹,為了應對激增的共享單車停放需求,黃浦區對全區非機動車道路停放資源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因地制宜在有條件的道路增加非機動車停放點位,實現在較短期內停放點位由不足1000個增加至1510個,其中900多個點位可供共享單車投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共享單車需求量大與停放難的突出矛盾。
另一方面通過管理共擔,保障停放秩序。世博會以后,黃浦區便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兩家停放管理企業向社會免費提供非機動車道路停放管理服務。為應對大量的共享單車的規范停放問題,黃浦區在要求單車企業加強管理基礎上,委托停放管理企業增加160余人,配合共享單車企業加強重點區域以及面上的管控。目前全區共享單車日整理量在80000輛左右,每天勸阻亂停、亂騎不文明行為的車輛約5萬輛。非機動車管理公司還配合公安、城管等執法部門,對違投違停共享單車開展治理,托底處理12345市民熱線、12319城管熱線、信訪、網格中心等有關共享單車的各類投訴以及因共享單車引發的突發事件。
在實踐的過程中,黃浦區不斷提高應急管理的反應速度。針對重要節點、重點區域出現的“堰塞湖”現象,提前制訂應急預案,建立了區、街兩級應急聯系網絡,明確了區市政辦、各街道、交警、城管等職能部門、共享單車企業、非機動車管理企業等多方面的應急管理人員、聯絡人員,落實應急管理車輛以及區、重要景區兩級應急疏導點,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加強疏導,確保城區安全。
目前,黃浦區結合“33條”等規定,制作地區非機動車道路停放點的電子地圖,在對全區非機動車道路停放點進行全面梳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非機動車停放點的設置分布情況,梳理可適宜投放的區域和停放點;同時探索把握共享單車的使用停放規律,對接網格化管理強化管控,探索“互聯網+技術”在共享單車管理上的運用,不斷提升科技化、信息化、法治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同時,也將加快制定黃浦區關于加強共享自行車規范管理的具體管理細則,進一步明確區各職能部門、各街道、共享單車企業的各自職責,細化管理標準,在規范企業準入、投放規模控制、信息數據開放、信用管理約束等方面探索操作性強的管理措施,完善托底管理和保障機制,從而進一步形成多方共管共治合力。
專家點評
鄒榮(行政法專家、華東政法大學社會協同合作處處長):現代政府必須緊密關注社會上出現的新事物、新現象,靈敏有效及時地履行法定職責,保障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共享單車是社會主體創新的成果,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對城市管理也帶來挑戰。如何在尊重社會創新、發揮新事物帶來的各種便利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保障城市管理秩序,是共享單車出現后政府面臨的急迫現實問題。黃浦區的共享單車“33條”,是在充分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基礎上形成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希望在實施中不斷總結,盡快形成成熟的制度安排,為其他城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甚至為未來可能的立法提供實踐參考。
程金華(上海交大凱原法學院教授、法社會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33條”是一個真正具有前沿探索性的制度建設案例。它的發布充分體現了管理者平衡“創新”與“秩序”的良苦用心,既沒有完全扼殺新興業態的發展空間和服務創新,也體現了管理者并沒有被動坐等混亂的泛濫。在與共享單車企業反復博弈的最前沿陣地,“33條”的發布體現了制定者具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勇氣,也不乏國際大都市基層公共服務提供者的智慧。
更多資訊
-
“世紀劇院”第二季啟動,世紀匯廣場以精神內涵賦能商業升級2023.7.28
上海世紀匯廣場第二屆“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暨“Grow Up申長”公共藝術展演計劃近日啟動。作為世紀匯廣場打造的獨家IP,“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以共創與互動形式… 查看詳情 >
-
全面拉動“智慧”引擎!靜安這個“智慧園區”究竟“智慧”在哪?2023.7.28
園區管理人員通過特定AI攝像頭的人臉、人體算法識別,便可快速高效生成如在園區內走散兒童、黑白名單等特定人員的行動軌跡,定位所處位置,成倍縮短人工查看比對時間,大大提高了尋人效率;園區入駐企業只需點點手… 查看詳情 >
-
預計惠及10000戶家庭,寶山“數字生活100”行動計劃發布2023.7.28
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技術飛速發展,全方位、深層次、零距離的數字生活正在到來,打通數字新基建“大動脈”成為構建數字生活的重要支撐與堅實底座。當前,上海寶山正大力推進地下停車庫信號覆蓋… 查看詳情 >
-
?金山與普陀、臨港、商飛攜手啟動“鑫講堂·合伙人計劃”2023.7.27
今年5月,由中國商飛自主研制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完成商業載客首航,而今,在金山的華東無人機基地,一架展出的同比例縮小C919模型也受到了前來參觀市民的“追捧”。這個場景,正是金山區聯合中國商飛等多家…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