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建筑垃圾亂堆放……小區難題社會組織能解嗎?
來源:上觀區情2017.10.31

社會組織究竟能夠完成哪些光靠政府完不成的事?解決了一樁樁社會治理個案的它們,如何維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了有“金牌小巷總理”之稱的市人大代表張雅玉。離開居民區書記崗位后的她,眼下正帶領著一支社會組織,繼續扎根社區。
哪些問題需要第三方介入
天山路街道是上海市區典型的“二元街道”,轄區內有金虹橋國際中心、天山SOHO等位于虹橋商圈內的甲級寫字樓,也有天山新村這樣興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工人新村。
2015年4月,張雅玉牽頭成立了長寧區雅玉黨群工作事務所,地點就在她長期擔任居民區書記的天山三村。從治理居民區,到管理居民區中的第三方社會機構,張雅玉想要弄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個新組織究竟能干什么,尤其是能為老小區的居民們做什么。
空想想不出好辦法。事務所便找來天山三村和周邊5個居民區的老百姓坐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一番討論后,居民們最大的一塊“心病”終于浮出水面:消防安全。
天山路街道約七成的住宅都是老公房,以磚木結構為主,經理半個多世紀的洗禮,本就是消防“高危”群體。而在參與討論的6個居民區中,天義、天山、遵義?、三村4個居民區都分別有近2/3的房屋建造于上世紀50年代,煤衛合用房型居多,“不成套”是小區最大的硬傷。而友誼、玉屏2個居民區的房屋雖然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但均由多個物業管理,物業關系復雜是最明顯的“短板”。
“硬傷”和“短板”,使居民區的消防問題長期得不到系統解決。物業管理不到位,消防設施無人管,居民獻計獻策的積極性也不高,層層問題疊加,卻讓張雅玉看到了“第三方能干的事”。
2016年3月,由上述6個居民區的居民組成的“樂惠自治小組”在雅玉事務所的指導下成立。居民們聚在一起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開展“老公房消防安全管理與消防設施老化”的微型課題調研。
“不調研不知道,原來樓道里安一個滅火器、天花板上裝個噴淋,背后有那么多學問。”
今年65歲的殷衛東是樂惠自治小組的6名“元老級”成員之一。家住玉屏南路友誼居民區的他在去年夏天同小組成員們跑遍上述6個居民區,并同區司法局、街道平安辦、治保辦負責人和各居民區的書記們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實地調研,最終明確了改善消防設施和管理的職責分工——街道出資為老公房增配滅火器并檢修消防噴淋,每月抽查消防設施;各居民區樓組定期組織消防演習,建立志愿者隊伍每月相互檢查消防設施狀態。
新生組織破解新生問題會有新辦法?
首次提出建議就被采納實施,張雅玉認為事務所“初戰告捷”的關鍵原因是明確了需求導向,“站在老百姓的立場社會組織就有需求。”
根據長寧區民政局提供的數據,截至7月底,在長寧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共655個,其中社區生活服務、公益慈善、文體活動、專業調處為主的社會組織已占總數的36%,經備案登記的社區群眾活動團隊就有1537支。
“黨群工作事務所不是第二個居委會,而應該是一個新平臺。”張雅玉說,除了幫助協調居民區消防、供水、居民糾紛這些“常見病”,能否幫助政府一同解決小區停車難、“五違四必”拆除后建筑垃圾亂堆放等新問題,更考驗社會組織的“真功夫”。
正巧,在此前的消防安全調研中,建筑垃圾亂堆放這一近年來集中涌現的新問題也成為居民討論焦點。于是,雅玉黨群工作事務所的第二次微課題調研就鎖定建筑垃圾,今年3月到7月,尤其在今夏40℃的高溫天里跑遍6個居民區后,終于梳理出了建筑垃圾堆放的兩大成因:一是清運速度緩慢,二是樓道和小區清掃不到位。
參與了建筑垃圾調研的殷衛東告訴記者,調研期間,6個居民區原本打算各自行動解決小區問題,但經過事務所牽頭召集的多部門聯席會議后,各居民區決定相互取長補短。比如引入天山居民區的黨員服務隊傳統,借鑒天義居民區加裝探頭監管亂堆放的成效,學習遵義居民區規范保安工作方法、明確標識建筑垃圾堆放點等。
此外,來旁聽的天支居民區書記吳光宇還帶來了自己的“土辦法”:恢復樓道組長的“小本子”工作法,在樓道里掛上一本監督表,每天填寫樓道堆物、消防設施的查看情況,樓內居民相互監督,同時作為樓道保潔員工作獎懲的有力憑證。
“可持續發展”仍是長期議題
“光靠解決個案,社會組織恐怕無法長久。”事務所運行2年有余,張雅玉一直在思考如何“可持續發展”,提供專業化服務當仁不讓地被排在首位。
在事務所成立之初舉行的幾次座談會上,不少居民就提出希望獲得“靠譜”的法律咨詢和健康咨詢,而此時與事務所簽約的20余家單位中,恰好不乏市一中院周欣法官工作室、東明社區紅梅調解工作室以及長寧區司法局旗下的“常思源”法律義工站。室所聯建、站所聯建機制的形成,使法律咨詢成為雅玉事務所區別于周邊區域其他同類社會組織的“招牌”,截至今年10月,事務所已接待法律咨詢近300人次,為860多人次提供了法制普及。
在玉屏小區居住了30余年的張全榮也是樂惠自治小組的初始成員。今年65歲的他回憶起一年多前加入小組時的初衷,耿直地告訴記者:“我就是閑不下來,能做啥做啥唄。”
老張坦言,原本以為自治小組就是一般的居民志愿者服務隊,日常巡邏、參與環境清掃就好。沒想到,不僅要正兒八經做調研,還要同區里職能部門、街道干部坐在一起商討對策,“以前看到小區清掃員把建筑垃圾偷藏在變電站還不以為然,現在知道這些‘表象’都是解決小區問題的突破口。”
目前,雅玉事務所中像老張這樣的自治小組成員共有12人,加上日常參與法律咨詢、健康咨詢的專業志愿者和工作人員,已形成了20多人組成的固定團隊。張雅玉說,從解決一樁難事到組建一支隊伍,背后離不開的是整合政府、社會和居民三方資源的努力。
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表示,目前長寧每萬名戶籍人口擁有社會組織數已達9.8個,這一數字到2021年前將提升至12個。全區目前共有1.08萬名社會組織專業從業人員,專職化程度達到57.4%,到“十三五”末期,長寧社會組織專業技術人才的資源總量也將得到顯著提升。
形勢雖好,但社會組織的發展仍舊任重道遠。上海申杰社會組織培育評估中心副理事長章輝指出,當前大部分社會組織仍需首先明確自身定位,“究竟擅長在哪些領域參與社會治理”。其次,社會組織募集資金、提供項目、搭建平臺、培育人才的方式和渠道仍需政府加以引導。同時,政府也需要在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機制和資金保障上有所突破。
她建議,政府部門可率先梳理出能夠由社會組織承接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集納優質組織形成一套動態變化的政府推介目錄,使居民區、相關單位和機構在需要第三方服務時有據可循,有標準可依。
更多資訊
-
“世紀劇院”第二季啟動,世紀匯廣場以精神內涵賦能商業升級2023.7.28
上海世紀匯廣場第二屆“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暨“Grow Up申長”公共藝術展演計劃近日啟動。作為世紀匯廣場打造的獨家IP,“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以共創與互動形式… 查看詳情 >
-
全面拉動“智慧”引擎!靜安這個“智慧園區”究竟“智慧”在哪?2023.7.28
園區管理人員通過特定AI攝像頭的人臉、人體算法識別,便可快速高效生成如在園區內走散兒童、黑白名單等特定人員的行動軌跡,定位所處位置,成倍縮短人工查看比對時間,大大提高了尋人效率;園區入駐企業只需點點手… 查看詳情 >
-
預計惠及10000戶家庭,寶山“數字生活100”行動計劃發布2023.7.28
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技術飛速發展,全方位、深層次、零距離的數字生活正在到來,打通數字新基建“大動脈”成為構建數字生活的重要支撐與堅實底座。當前,上海寶山正大力推進地下停車庫信號覆蓋… 查看詳情 >
-
?金山與普陀、臨港、商飛攜手啟動“鑫講堂·合伙人計劃”2023.7.27
今年5月,由中國商飛自主研制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完成商業載客首航,而今,在金山的華東無人機基地,一架展出的同比例縮小C919模型也受到了前來參觀市民的“追捧”。這個場景,正是金山區聯合中國商飛等多家…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