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 | 蘇州河生態廊道一期建成段搶先看,明年4.9公里建成
來源:上觀區情2017.11.2

聯友路往北開到底,一片正在漸漸變黃的銀杏樹陣映入眼簾,往里走,深紅色的紫藤花架向東蜿蜒,沿途有孩童游戲的場所,穿過花架,眼前一片開闊的水域,這就是上海三大源流河道之一的蘇州河——這條二三百米長的柏油路,就是剛剛建成的10.5公里蘇州河生態廊道閔行段一期端點。
附近的孩子放了學就喜歡踩這些木樁
位于華漕鎮北側蘇州河沿線,東與長寧區接壤,西起青浦區界,在蘇州河南岸呈鋸齒狀分布,寬度70米至300米不等,蘇州河生態廊道閔行段分三期建設,2016年7月啟動至2020年完工,通過一帶三片,打造3000畝水韻涵養林、10公里紫堤綠廊,率先將生態廊道的生態功能提升為復合型林地生態系統。
紅黃綠對應一二三期
全市生態廊道34條,閔行11條, 占全市總數三分之一,涉及多條市級高架、重點公路、市級河道,市級控制線面積751公頃,目前已建成329公頃,未來還有很大建設空間,這意味著除了華漕、新虹等地的居民,閔行人將會有更多的“廊道”可以享用,未來將逐步全線貫通。
10公里紫堤綠廊郊野森林自然生態系統
蘇州河生態廊道主要水系為蘇州河及其支流,周邊村落自西向東依次有趙家村、紀東村等9個村。廊道建設依“整體設計,分期實施”的原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郊野復層自然森林風貌,整體自西向東城市化程度逐漸增強。
根據場地拆遷和林地覆蓋情況,廊道分三期建設,一期自2016年7月啟動整體方案設計,這段現狀林地資源豐富,但因被多條城市主干道、鐵路以及數十條蘇州河支流分割,建設中將通過廊橋的方式進行連通。
被支流分割的將由5座形態各異的橋梁連接。系桿拱橋效果圖
閔行報記者日前在已建成的趙家村段看到,200多米的紫藤長廊已造好,兩旁紫藤正往廊架上攀爬,廊架旁有粗繩結成的架子和木樁,村里的孩子喜歡在這里踩來踩去。柏油路鋪成的主路上紅花檵木已變色,旁邊是粉墻黛瓦的公廁和鋼結構自行車棚。
自行車棚及公廁
“10.5公里廊道四季都有景色,主要是春景秋色,以地被草花植物為主,冬天,落葉樹種形成的季相變化營造出通靈的感覺。”閔行區綠容局黨委書記、局長林靖介紹。
“兩旁種的是紫玉蘭、二月蘭、紫藤等紫色開花植物,真正成氣候要一兩年,到時會更好看”,區林業站副站長朱潤甬說。
廊道在設計建造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紫堤村志》載,現廊道南側諸翟鎮原名白鶴村,明、清白鶴村沿堤多紫藤,又稱紫薇村、紫堤村,后更名諸翟鎮,目前鎮內仍有紫堤路、紫堤小區等。設計中借助苦楝、泡桐、合歡、紫玉蘭、二喬玉蘭、紫丁香、紫荊、垂絲海棠、日本晚櫻、紫薇等紫色系植物,打造紫堤綠廊的郊野自然森林風貌,形成整體風貌統一,局部變化豐富的生態森林水岸。
主打以紫色系植物,營造紫堤綠廊的感覺,局部效果圖
生態廊道整體布局“一帶三片”,一帶,指貫通一條濱河紫堤綠道,沿路整合林地空間并串聯各個區域地塊;三片,指依托城市界面及規劃道路將帶狀空間縱向劃分為“自然休閑段、生態綠林段、郊野野趣段”三大板塊,不同板塊的植被特色不同,通過生動靈活的景觀生態長廊,體現從自然到現代的生活演變,體驗自然野趣到現代藝術的審美感覺。
總體布局一片三帶
設計原則遵循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實地樹種、可持續發展。充分考慮周邊生態環境狀況,優先保護蘇州河及其支流水系、林地、農田及鄉村自然風貌,營造以沿河水源涵養林為主體的復合型林地生態系統,不但有水杉、落羽杉、香樟、廣玉蘭、樸樹、黃連木等鄉土優勢樹種,還合理引進北美紅楓、日本晚櫻、楓香等外來樹種,層次豐富,季相鮮明。
新建274畝林地美出天際線的復層林風貌
蘇州河生態廊道閔行段總體區域面積2576.7畝。一期485.44畝,分為新建實施區域274.37畝和已有林地提升區域211.07畝,新建實施區域主要是工廠拆遷后復墾區域。一期分東西兩段,西段西界河旁華漕鎮西邊界至雄偉河約3.3公里,251.02畝,呈片狀分布;東段東起華漕鎮東邊界至華江路長約1.6公里,23.35畝,呈帶狀分布。
將新建林地和保留林地整合,打造出具有天際線和季相變化的復層林自然林風貌
一期新建工程,除局部廠房,已基本完成貫通,部分已完成喬木基底營造及部分基礎配套,水韻森林雛形基本成型,但距景觀化可游覽休憩還有距離。場地被鐵路、高架、廠房、蘇州河支流等隔斷,現狀道路大多為碎石渣土路面,夏秋季常受臺風暴雨侵襲。
一期新建主要是植樹造林,結合場地因素,將新建林地和保留林地整合,打造出具有天際線和季相變化的復層林自然林風貌。設計中,整合現有林地斑塊,沿路兩側通過紫色系中層和地被植物,營造“紫堤綠廊”的景觀特質,形成春天觀花、秋日賞葉的郊野生態自然景觀。
選擇優勢本土樹種,形成縱向由低到高,橫向波浪起伏的宜林自然林,如濱水及外圍防護林帶,杉樹林與各類闊葉常綠樹混植為主,主要品種有水杉、香樟等;水源涵養林主林帶,以針闊混交林團狀混交為主,楓楊、日本晚櫻、紫玉蘭、水杉、落羽杉、含笑、欒樹、無患子等搭配烏桕、銀杏、紫玉蘭、三角楓、黃連木、桂花、石楠等,營造紫堤特色林帶。這也是郊野野趣段通常段采用的搭配樹種。遠期可能還要服務周邊及上海游客,預留空間打造成可供游覽的郊野景觀林。
廊道中部的主園路是廊道的主要道路,支河口通過橋梁相連,次園路蜿蜒進入林地,結合防汛通道,形成主次分明變化有致的道路系統。主園路3米寬,彩色瀝青路面,通過路面涂裝,指示引導作用,負荷維護車輛通行。
次園路即卵石步道,寬1.5米,以步行游覽為主,分兩種,碎石園路以養護為主,多直線,木棧道以游覽為主,多曲線。沿堤1.5米的巡視便道采用木平臺和汀步結合的形式,郊野段多采用汀步,親近自然。另外還將結合規劃水系格局和基地內部現狀進行水系布置。整條水體為封閉水體,提高城市濕地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3000畝水韻森林合適的時節可每天兩次觀潮
作為附屬工程,一期改善提升部分和新建部分設計是統一的,都是構建縱向由低到高,橫向波浪起伏的宜林自然林,整體林帶結構相同。 設計建設中合理利用場地內碼頭、農田,結合原有小徑設置新路網,在原拆遷廠房的區域適當設計地形,增強場地排水,豐富景觀效果。
沿路實行隱蔽式排水溝,上有卵石覆蓋,整體生態自然
綠化配套上,在已有林地的基礎上完善復層林下木風貌,種植低維護多年生混播草花,采用紫色系觀花觀葉地被成片種植,打造特色林帶,沿路紫色系植物,局部營造季節性紫色花海的震撼效果,八仙花、松果菊、蛇鞭菊、柳葉馬鞭草、藍花鼠尾草、多花筋骨草、紫穗狼尾草、千屈菜、紫花地丁、二月蘭等都是最佳選擇。
水生植物帶選取江南常見的水蔥、千屈菜、水菖蒲、澤瀉、再力花、梭魚草、常綠鳶尾等,景觀效果好,“水蔥對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極佳,水菖蒲可有效減少蚊蟲”。
目前河岸一景,廊道主打春秋兩季
為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水系靠近野生動物(鳥類)棲息地邊界,為鳥類提供一個更好的棲息場所,同時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附近村民說,趙家村段剛剛建成,就不時有白鷺光顧。
野生動物棲息地
生態廊道設置有休憩空間,在游人停留的主要節點準備了原木座椅和石材座椅,有3個公廁和若干停車場。通過裝置藝術對空間分割,形成融入郊野的人工自然景觀,用廢棄材料建造小動物及昆蟲之家,為小動物及昆蟲提供庇護所。
路燈就有好多種
廊道東段與城市交接緊密,沿主園路配備基礎照明,方便市民晚上休閑游憩。在建成段記者發現暖白色光源高桿景觀燈,整體風格現代簡約。
蘇州河在合適的時節可以觀潮
由于整體設計,統籌規劃,在后期維護生長中,可加速人工林向自然生態風景林演化,形成更健康穩定的森林群落。“作為一個正在發展擴張的城市的濱河綠帶,通過建設使其達到林地建設標準,增加森林總量,為將來林地提升為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等綠色空間奠定基礎。”林靖表示。
另據了解,蘇州河為上海三大源流河道之一,東流匯入黃浦江,閔行段河道渠縱橫,池塘眾多,是典型的水網地帶,所有河流均系感潮河道,每晝夜漲落各2次,合適的時節可以觀潮。
【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
蘇州河生態廊道閔行段的建設,讓閔行人盼望多日的水岸休閑逐步成為現實,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注解。 作為市級重點生態廊道之一,它以充分發揮生態廊道的生態和社會效益為目標,發展與保護并重,大力推進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資源總量。喬、灌、草結合,建、改、防、治互通,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林業生態體系,它的完善對上海生態系統構建、林地布局平衡、城市林地面積增加都有積極推動作用。
15條市級重點生態廊道之一,入口在這里
蘇州河作為上海的母親河,隨著各個時期的不斷治理,已形成旅游段、人文段、樂居段、郊野段等幾大濱水沿線格局。閔行段是其郊野段的組成部分,目前整體建設發展相對滯后,其作為水岸森林走廊的建設貫通,將大大拓展蘇州河綠廊的長度及豐富性,同時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在確保生態的前提下兼顧景觀及文化功能,為市民提供了理想的游憩場所,增強閔行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度,在凸顯上海地域文化的同時提高整體環境質量。
夜幕降臨,華燈亮起,在掛滿紫藤的廊道下穿行,好愜意
處于虹橋商務區核心區,東與長寧區接壤,西至青浦區,北與嘉定區隔蘇州河相望,這段廊道交通便捷,自然條件優渥。虹橋商務區作為重要交通樞紐,發展潛力毋庸置疑,“大虹橋”主推的上海首個低碳商務社區,也是一大亮點。廊道作為虹橋商務區“T”形景觀生態走廊的橫軸,在低碳虹橋生態新城的建設格局中占據重要位置,它橫穿華漕,濱河廊道的建設貫通對全面帶動華漕的鄉村旅游與經濟發展大有裨益。
深秋時節,河邊的紅花檵木
生態廊道是林帶建設的最高級形式,對城市環境的提質作用顯而易見。濱江林地的建設對水土流失的預防及水體水質提升起到關鍵作用,可完善周邊基本農田的防護林網系統,而上海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大型城市,四季分明,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等可充分調節區域濕度、溫度,在減少城市“熱島效應”的同時為城市輸送新鮮的空氣、隔噪吸塵、改善環境質量。
期待這個閔行人專屬的城市綠色空間早日建成。
題圖:一期景觀節點效果意向圖。
更多資訊
-
“世紀劇院”第二季啟動,世紀匯廣場以精神內涵賦能商業升級2023.7.28
上海世紀匯廣場第二屆“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暨“Grow Up申長”公共藝術展演計劃近日啟動。作為世紀匯廣場打造的獨家IP,“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以共創與互動形式… 查看詳情 >
-
全面拉動“智慧”引擎!靜安這個“智慧園區”究竟“智慧”在哪?2023.7.28
園區管理人員通過特定AI攝像頭的人臉、人體算法識別,便可快速高效生成如在園區內走散兒童、黑白名單等特定人員的行動軌跡,定位所處位置,成倍縮短人工查看比對時間,大大提高了尋人效率;園區入駐企業只需點點手… 查看詳情 >
-
預計惠及10000戶家庭,寶山“數字生活100”行動計劃發布2023.7.28
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技術飛速發展,全方位、深層次、零距離的數字生活正在到來,打通數字新基建“大動脈”成為構建數字生活的重要支撐與堅實底座。當前,上海寶山正大力推進地下停車庫信號覆蓋… 查看詳情 >
-
?金山與普陀、臨港、商飛攜手啟動“鑫講堂·合伙人計劃”2023.7.27
今年5月,由中國商飛自主研制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完成商業載客首航,而今,在金山的華東無人機基地,一架展出的同比例縮小C919模型也受到了前來參觀市民的“追捧”。這個場景,正是金山區聯合中國商飛等多家…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