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嘗試“家事調解”試點,關注“80后”夫婦婚姻危機夾縫中的凄苦兒童
來源:上觀區情2017.11.2

一對年輕夫婦離婚后,3歲兒子每周一次的探視成了雙方生活中最煩惱的一件事。女方一見到曾經家暴過自己的前夫就很害怕,也不希望孩子見到父親,而男方卻每日期盼著與孩子團聚,雙方一個“躲”一個“追”。長達半年時間里,王曉顯每周都會抽出業余時間,在商場里陪著三個人見面,平復著離婚夫妻之間隨時可能升起的硝煙,讓孩子在和平氛圍中度過一段親情時光。
在此過程中,這對年輕人之間的恩怨矛盾、各自的性格弱點甚至家庭隱私,都一覽無遺地暴露在王曉顯面前。他一邊調適著自己的角色、一邊漸漸找到了這個家庭之所以破裂的根源問題……
這個做法有個法律上的專業術語,叫做“社會力量參與家事審判”。2016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選取了118家中基層法院,開展為期兩年的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普陀區是其中試點之一。普陀區法院與王曉顯所在的市陽光中心普陀工作站合作,嘗試介入35周歲以下青年離婚案或未成年子女10周歲以下父母離婚案,對這類案件進行社會調查與調解工作,在普陀區就有11名王曉顯這樣的社工。
11名專業社工介入“離婚風波”
需要社工介入的家事審判案件,為何有這兩個條件——“離婚雙方是35周歲以下青年”以及“家有10周歲以下未成年子女”?這是因為,年輕“80后”夫妻組成的家庭,會有一些共同的“不穩定性”,比如年輕人因家庭瑣事沖突容易導致一觸即發的情緒失控,相互之間的愛情親情相對脆弱,撕下“面紗”后又容易互相詆毀與算計,乃至暴力相向,而危機的夾縫中,受傷最深就是年幼的孩子。同時這些離婚案件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權的歸屬、探視等方面,也往往存在著爭議。
“社工對婚姻問題的介入和服務難度很大,但又不得不做,這件事意義重大。”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普陀工作站站長湯瑾說,工作站與普陀團區委、區法院共同合作與嘗試,組建了一支11人的專業社工隊伍。他們本身專業能力就比較強,都具備5年以上工作經驗、中級社工或者心理咨詢資質、有一定的法律知識。通過資深法官和律師的專題培訓與每月沙龍研討,幫助他們迅速積累經驗、提高處理問題的技巧。
目前,社工們主要介入的是庭前調查、庭前調解、開庭宣讀調查報告和探望監督人等四項工作。
前調查工作中,屬地化的社工普遍對本社區很熟悉,他們可以通過社區了解家事案件雙方當事人的社區情況,綜合婚姻狀況、子女照顧情況、社會評價等方面的信息出具社會調查報告,并根據實際調查對孩子的撫養權給法院提出傾向性意見。
曾經有不服氣的案件當事人跟法院鬧:“這個社工就跟我們見了幾次面,他對孩子歸誰撫養這件事有啥發言權?”對此,湯瑾解釋道,孩子的撫養權可以說是離婚案件中最重要的一項約定,關于孩子的一生。社工在進行大量外圍調查的基礎上,完全站在“兒童利益最大化”和保護兒童健康成長的立場作出判斷,對于判案法官來說是一份中立公正而有價值的參考。
而庭前調解也是社工干預年輕夫妻沖突的有效途徑。在不少成功調解的案例中,社工幫助離婚夫妻消除對撫養權歸屬的爭議,排除探視過程中遇到的阻礙,保護兒童權益。社工還有一項職責,就是開庭宣讀調查報告,并對原被告雙方進行家庭婚姻指導。
“探望監督人”全程陪同父子相見
王曉顯擔任的“探望監督人”職責,可以界定為,因撫養權變更、撫養費糾紛、探視權糾紛的家事糾紛案件,根據法院委托,社工承擔陪同一方行使探視權的工作。
開頭的案例中,王曉顯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與這名翁女士見面的場景。當時,他和其前夫周先生一起等候在翁女士家門口,只見她遲疑地抱著孩子走下樓、一臉害怕表情。母親的抗拒心理也“傳染”給了孩子,小女兒也對很久未見的父親感到陌生,緊緊拉著母親衣角。毫無親密感的一家三口,外加一個局外人,這一幕著實有些尷尬。
而這正是王曉顯想去改變的。他在前期社會調查時已有心理準備,得知男方曾有婚內家暴行為,致使前妻不敢單獨面對他,但根據雙方在法院的要約,雙方必須每周末陪同孩子前往附近商場的兒童活動中心。王曉顯的任務就是為孩子“說話”,最大程度消弭其父母之間的對立情緒,讓孩子快樂地和父母在一起。
那天,四個人一起乘了輛出租車。翁女士執意不愿與周先生靠近,要求他一人坐在前排,自己帶著孩子和社工坐在一起。王曉顯借這個機會親近孩子、和翁女士閑聊起來,彼此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在商場兒童樂園里,周先生帶著孩子到處玩,王曉顯繼續和翁女士聊天,他勸說翁女士“想開一點”,多讓前夫承擔一些照顧孩子的責任。
一周又一周,這個家庭的關系在一個“陌生人”陪伴中漸漸好轉起來。夫婦倆無數次當著王曉顯的面互相抱怨和責怪,王曉顯也在這樣的過程中越來越了解他們的相處模式,越來越擅長擔任“和事佬”角色。
一段時間以后,雙方總算可以正常交接、合理溝通,王曉顯的“探望監督人”工作也算告一段落。沒想到,今年年初翁女士又打來電話,迫切需要幫助。原來,周先生希望春節期間帶著孩子去外省市看望奶奶,還說要把孩子帶走不再回來。王曉顯馬上約談周先生,問他怎么回事,周先生坦言自己一時情急說了不恰當的話,但表示確實希望母親見見孫子。王曉顯覺得,周先生并非那么不講理,于是努力幫助雙方講和,在他調解下,周先生同意讓母親到上海過年,翁女士則同意讓孩子在奶奶家住兩天。
“這對離婚夫妻的案例很典型。”王曉顯總結說,從一些瑣事上看出,他們倆在一些無關原則的事情上都不肯讓步,都不愿意流露真實想法。他們分別都會在微信上大段大段地描述自己的付出和辛勞,最后往往會附上一句“不要讓他/她知道!”他有一次嘗試把雙方的“默默付出”告訴對方,但倆人的回答又是驚人一致:“他/她真是演技派!”
王曉顯覺得,這對離婚夫妻之間的相處慣性模式已經難以改變,他只能努力降低這種負面相處方式對孩子的影響,而他們注定要為孩子的成長付出更多。
行為偏差少年曾經“爹不疼娘不愛”
不久前,曹楊青少年社工賀幼迪受普陀區法院委托,開展“張女士訴李先生變更撫養糾紛案”社會調查。在調查走訪的過程中,賀幼迪結識了15歲男孩陽陽,當時他的父母正在為推卸他的撫養關系對簿公堂。
陽陽父母離婚2年多,他的撫養關系判歸其母,父親每月支付1600元撫養費。只過了半年,他的父母就因撫養費、房產糾紛激烈爭吵。賀幼迪很同情陽陽,母親張女士一味糾纏于撫養費、房產的糾紛中,不能自拔,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而李先生更是不聞不問,連節假日都不打一個電話。扭曲環境下的陽陽,逐漸形成了欺騙型人格,經常對大人撒謊、偷盜家中錢物,甚至離家出走、逃學逃夜,升學也受到了影響。
賀幼迪制訂了服務計劃:首先,她通過電話、微信、上門走訪等方式與李先生取得聯系,逐漸改變他對前妻的抵觸行為,說服他定期前往探視孩子,履行父親義務;接著,她通過社區未保辦、學校老師等渠道了解陽陽的學校表現,并安排父子在學校相見。
這次由社工領著和兒子見面,距離李先生上次見兒子,已經有兩年了。一路上,他都顯得很緊張,口中喃喃自語:“這么久不見,都不知道長成什么樣子了……”起初,父子相見確實有些氣氛緊張。賀幼迪不失時機地暗示他們雙眼對視,畢竟是親情可貴,倆人很快從執手相對變為相擁而坐,李先生要求陽陽不準再逃學逃夜,陽陽也鄭重答應,還希望父親能定期到校探視。
在目前社工們參與的52件案件中,最常遇到的幾種類型,主要包括夫妻雙方婚前感情基礎薄弱、缺少溝通、一方存在婚外情等等,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婚姻破裂、讓無辜的兒童陷入凄苦境地。
倫理學博士閆玉在她的婚姻倫理研究中認為,夫妻之間的關系經歷傳統社會“藤與樹纏繞”的依賴式,已漸漸演變為現代社會以及未來社會“樹與樹牽手”的伙伴式。要想真正地提高家庭生活質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求一種近似平等、尊重、有責任的相處模式,長期維持家庭持久和睦。
更多資訊
-
“世紀劇院”第二季啟動,世紀匯廣場以精神內涵賦能商業升級2023.7.28
上海世紀匯廣場第二屆“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暨“Grow Up申長”公共藝術展演計劃近日啟動。作為世紀匯廣場打造的獨家IP,“Century Theater世紀劇院”以共創與互動形式… 查看詳情 >
-
全面拉動“智慧”引擎!靜安這個“智慧園區”究竟“智慧”在哪?2023.7.28
園區管理人員通過特定AI攝像頭的人臉、人體算法識別,便可快速高效生成如在園區內走散兒童、黑白名單等特定人員的行動軌跡,定位所處位置,成倍縮短人工查看比對時間,大大提高了尋人效率;園區入駐企業只需點點手… 查看詳情 >
-
預計惠及10000戶家庭,寶山“數字生活100”行動計劃發布2023.7.28
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型技術飛速發展,全方位、深層次、零距離的數字生活正在到來,打通數字新基建“大動脈”成為構建數字生活的重要支撐與堅實底座。當前,上海寶山正大力推進地下停車庫信號覆蓋… 查看詳情 >
-
?金山與普陀、臨港、商飛攜手啟動“鑫講堂·合伙人計劃”2023.7.27
今年5月,由中國商飛自主研制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完成商業載客首航,而今,在金山的華東無人機基地,一架展出的同比例縮小C919模型也受到了前來參觀市民的“追捧”。這個場景,正是金山區聯合中國商飛等多家…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