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陸不久的上海橫沙新洲,首批6萬只“鱉管家”將集中上市
來源:上觀新聞2024.4.23
繼去年金秋上萬畝水稻收獲之后,橫沙新洲首批6萬只“鱉管家”將于5月初集中上市。這是園區自2023年正式揭開面紗以來,首次面向市場銷售養殖類農產品。
橫沙新洲地處長江入海口,原是緊鄰長江口主航道的灘涂,從漲潮時的一片汪洋,變成了總面積達106平方公里的土地。
2022年起,它由零起步正式啟動建設,以“稻鱉共生”為突破口,探索立體種養模式,研究生態價值轉換路徑。
市農投集團首先對近9000畝農田的生產基礎設施進行生態型提標改造,選擇符合市民口味的松早香1號、南粳9108兩個品種水稻,種植生態水稻近1.2萬畝。同時,把抗病能力強、市場價值高的中華鱉作為共生品種,在近5000畝水稻種植區域條田溝渠內,投放25萬斤中華鱉幼苗。
生產者模擬野生甲魚生活環境,優化稻田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采用物理防治(水淹法)、有機循環和微生物應用等綠色方法,實現零農藥和零化肥投入。
精耕細作的生態種養模式,為稻鱉同時創造出天然舒適的生長環境。去年金秋,園區上萬畝水稻迎來收獲,今年6萬只甲魚接力上市。
據專業機構檢測,水稻實際產量提升9.6%,精米率提升2.08%,稻米產品中無農藥殘留;相比于常規池塘養殖,該模式下的甲魚必需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元素等成分含量分別高出8%、12%、16%。
對于成陸不久的園區來說,這一生產模式更具特殊意義。與本島其他區域的成熟土壤相比,這里的土壤有機質、微量元素等養分含量低、鹽堿含量高。
按照常規土壤改良方式,需通過長期施用土壤粘合劑、改良劑和有機肥,實施周期一般在2至3年,預計畝均總投入約2000元左右,也就是說萬畝土壤改良需投入約2000萬元。
立體種養模式可有效降低土壤改良成本。稻田生態系統為甲魚提供了天然餌料,不投放人工餌料,保持生態環境有機無污染。
甲魚就像是稻田“管家”,把水稻害蟲、雜草草籽等作為食物,對稻田起到除蟲、除草的效果。它們的排泄物可以提升土壤肥力,田間活動又改善了土壤通氣性,提高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促進種植和養殖生態鏈的良性循環。
記者了解到,從經濟效益來看,“稻鱉共生”立體種養模式的人工管理成本相對增加,養殖成本則有所降低,比如每只甲魚一年的飼料成本大約在30元左右,稻鱉共養條件下,甲魚無需另行投入餌料,以20萬只甲魚的規模,每年可減少近600萬元飼料投入。
前期市場測試銷售顯示,因是生態產品,橫沙新洲甲魚每斤零售價格基本維持在100—120元之間,比同類常規甲魚價格高出約20%。稻米每斤5元的售價也比市場均價高出15%左右。
據綜合測算,相比單種水稻模式,稻鱉共生模式下畝均產值可以達到5000元左右,總體經濟效益可增加80%以上。
“不僅是產品本身,農業的生產效益還在于多大程度拉長產業鏈。”市農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農旅結合等方式,深度挖掘多元價值,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更多資訊
-
文化人才在浦東世博濱江實現安居夢!“上海文化人才之家”項目啟用2024.4.24
“城市里的萬家燈火,希望也有屬于自己的一盞燈。我終于在上海擁有了自己的‘快樂小窩!’” 4月23日,上海圖書館閱讀推廣中心的青年館員袁昕沂領到了新居的鑰匙,入住進了“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浦東世博璟尚社區… 查看詳情 >
-
全國一批公共空間變美了,背后有這個比賽的功勞2024.4.24
4月23日下午,2023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頒獎典禮暨2024長三角(浦東)文采會在浦東群藝館舉行。 本屆大賽涵蓋全國20個省市、158個城市、2684個參賽空間。而在這些參賽作品… 查看詳情 >
-
上海這片百年街區,能否誕生新的百年企業和品牌?“硅巷”建設正在發力2024.4.24
投資方都想“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但如何讓真正有潛力的企業在最需要的時刻獲得最關鍵的投資,需要產業鏈、服務鏈、價值鏈多個環節的配合與共識。在4月23日舉行的高質量發展在“上海硅巷”暨2024年長寧區華陽… 查看詳情 >
-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片區)一季度持續發力2024.4.24
續發力,大虹橋跑出“招商加速度”。記者從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片區)獲悉,今年1—3月,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片區)完成稅收收入30.88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樞紐片區20.49億元,同比增…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