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上海這個百年老弄堂的運動會自帶“吸粉光環”:一辦30年,連外國游客都成了運動員

來源:上觀區情2017.11.6

今天,黃浦區承興小區熱鬧異常,笑聲、歡呼聲、口號聲回蕩在老弄堂,第30屆承興石庫門弄堂國際運動會拉開帷幕,參加運動會的不僅有老弄堂居民,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國游客。

“兩人三足”、滾圈子、跳房子、投標子……今天,黃浦區承興小區熱鬧異常,笑聲、歡呼聲、口號聲回蕩在老弄堂,第30屆承興石庫門弄堂國際運動會拉開帷幕,參加運動會的不僅有老弄堂居民,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國游客。

承興小區,位于人民廣場一帶,是石庫門老式里弄小區,有上百年歷史。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居民們的兒時記憶。小時候,家里沒有電腦、手機,幾個小伙伴、幾塊石頭,弄堂口的轉角就是最好的“游樂場”。今天,承興小區的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呼朋喚友,尋找著過去的快樂與記憶。

承興弄堂運動會,是上海最早的弄堂運動會。1988年,承興居委會干部想著變換一下往年慶祝“三八”婦女節的活動方式,就將傳統的婦女座談會改成了婦女運動會,當初只是想讓生活在老弄堂的婦女們走出家門,動一動、樂一樂,由于當年資金缺乏,首屆承興弄堂運動會只設有5個項目,有60多個人參與,獎品就是由居委干部親手做的皺紙花環。誰想到,就是從這么一個“簡陋”的運動會起步,承興弄堂運動會竟然一辦就是近30年。如今,承興弄堂運動會的參與規模已經擴大到數百人,有30個運動項目,不僅成為小區居民熱情參與的運動會,還吸引著外國游客走進來參與。

一個小小的居民弄堂運動會,為何能持續舉辦這么多年?

“運動會聯接著百年老弄堂居民的情誼。”洪克敏是承興居委會的老主任,承興弄堂運動會的創意就是出自她的構想。她告訴記者,承興弄堂運動會是屬于居民的運動會。運動會由街道、居委會主辦,但怎么辦、有哪些項目,都是由居民提議產生。比如,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小區搞過一次“聽證會”,有居民提出,我們運動會有上海人參加,但還沒有過外國人參加。于是,居委干部就利用星期日到英語角邀請外國人參加弄堂運動會,居民與外國友人都玩得不亦樂乎。

承興弄堂運動會舉行的比賽項目特別有講究。承興小區的居民生活空間都不算寬裕,平時生活難免磕磕碰碰,通過運動會的各種比賽項目設計,讓居民之間增進了情誼、家庭成員之間增加了感情。比如,有一年運動會,居委會干部與居民想出來一個“背靠背、心連心”的項目,就是兩個人背對背夾球往終點線跑,這個項目要求必須獲得“文明幢”稱號居民樓的居民才能參加;還有個項目叫“風雨同舟”,要求婆媳兩人扎腳扶手同行,如果一對婆媳連著三年參加,還可以額外獲得一個獎項。

“承興弄堂運動會不是單純的是一場比賽,而是把比賽項目作為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參賽者、觀賽者受教育。”洪克敏說,比如,“紅燈停、綠燈行”項目,要求幼兒騎自行車比賽時交警舉紅旗停車,在比賽過程中孩子學習了交通規則;“救護包扎”項目、“三口之家救火忙”項目,讓居民學會逃生繩的用處、滅火機如何使用。

承興弄堂運動會已經成為“明星”運動會。由承興弄堂運動會而發展出來的“九子大賽”(即老上海弄堂的9個游戲項目,被“改良”成居民比賽項目)成為了上海旅游節的品牌賽事,還以此命名了上海“九子公園”;承興弄堂運動會成為上海國際大眾體育節項目,“體育名將”曹燕華成為承興在職職工乒乓球隊教練、中國院士邱蔚六成為承興健康沙龍志愿者……運動會作為一種弄堂文化在這里被傳承。

南京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婷婷表示,街道將繼續推動社區體育文化發展,滿足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構建心齊、氣順、勁足和幸福祥和的社區氛圍。

題圖來源:南京東路街道提供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