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中國航發與首批配套企業簽約,上海臨港打造中國“動力之都”

來源:上觀區情2017.11.27

大飛機用的航空發動機、遠洋巨輪用的大功率柴油機、上汽榮威汽車發動機……如此多的發動機企業如今匯聚在臨港,不是偶然現象。

長江與東海交匯處,坐落著上海面積最大的開發區,臨港地區。在藍天大海之間,“中國航發”四個紅色大字顯得格外耀眼,這里是大飛機“心臟”的生產基地。

日前,中國航發商發制造與臨港管委會及5家飛機發動機制造的配套企業簽訂了上海臨港地區航空發動機產業戰略合作協議,逐步形成以飛機發動機為核心的航空產業生產力布局和產業集聚。未來,為國產大飛機裝配“中國心”的夢想將在臨港實現。

 

飛機發動機“皇冠上的明珠”

去年年底,商發公司某項目型號裝配進入攻堅階段,就缺一個渦輪葉片,用傳統的技術無法完成生產。商發找到了位于西安的一家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在最后時刻完成了這“救命的一關”。

“如果說發動機是工業上的皇冠,渦輪葉片就是皇冠上的明珠。”西安光機所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楊小君介紹,在發動機運行時,渦輪葉片要承受1800K高溫,超出了正常金屬葉片所能承受的最高1400K范圍,如何讓其不熔化?靠的是在葉片上的幾百個0.3毫米的微小孔,讓冷空氣在葉片上形成空氣膜,對葉片造成冷卻效果。“這是飛機渦輪葉片上必須用到的技術,而這項技術國外一直對中國嚴密封鎖。”

飛機發動機模型

作為掌握這項技術的西安光機所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在臨港落戶以后將更緊密地與商發在研發和生產上形成深度合作。“相比起優惠政策,我們來臨港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商發在這里。”楊小君表示,在飛機發動機技術的研發時期,緊密的交流非常重要。


產業集聚需形成上下游產業鏈

作為臨港地區航空發動機產業的龍頭企業,早在2009年,承擔國家大飛機專項發動機研制任務的中航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2016月8月28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成立,原中航商發加入航發集團,更名為“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航發商發”。去年年底,商發公司與中國商飛簽約,被確認為C919動力裝置的國內獨家供應商,但相關配套企業在臨港還沒有發展起來。

“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是由少數幾個骨干企業,加上若干個配套企業組成的,單獨一個發動機廠,形成不了一個產業。”上海臨港地區管委會產業發展首席規劃師顧長石表示。

在商發公司的車間里,記者看到了用3D打印的燃油噴嘴等航空發動機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出自國內3D行業的領先企業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鉑力特總經理薛蕾告訴記者,3D打印可以實現非常復雜零件的加工,從而達到傳統技術制作出來零件的所不能達到的性能,壓縮發動機制造周期。

參會的飛機發動機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代表

本次簽約的上飛裝備、交大公司、城林環保、中科微精以及西安鉑力特,5家均是飛機發動機制造上下游產業鏈上的企業。簽約后,這些企業將在圍繞商發制造的5公里的范圍內相繼落戶,從而使航空產業的產業鏈和規模大大延伸。


為國產裝備配上“中國心”

大飛機用的航空發動機、遠洋巨輪用的大功率柴油機、上汽榮威汽車發動機……如此多的發動機企業如今匯聚在臨港,不是偶然現象。“臨港開發之初,上海就確立了在此打造‘動力之都’的目標。去年,臨港成為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六大承載區之一,更加有責任為國產裝備配上‘中國心’。”顧長石表示。

自主研制各類發動機,挑戰非同一般。在一個直徑2米的發動機內,塞進1級風扇、3級增壓器、10級壓氣機、1級燃燒室、2級高壓渦輪和7級低壓渦輪,同時發動機內部還要承受逾1600攝氏度的高溫和超過40個大氣壓的高壓,難度可想而知。目前全球具備完全獨立研制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能力的只有美國(通用電氣、普惠公司)與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兩個國家。

面對跨國企業的百年積累,中國發動機產業要想奮起直追,形成各項關鍵技術和產業生態的集聚是必由之路。“盡管引擎經濟在上海已現雛形,但國產發動機產業要走的路還很長。”顧長石表示,未來上海臨港將持續引進發動機上下游的企業,同時瞄準發動機共性技術開展攻關,助推“引擎經濟”健康發展。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