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打造“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范區”,近2平方公里范圍有紅色文化遺址舊址57處
來源:上觀區情2017.12.7

記者今天從虹口區獲悉,為了更好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該區近期出臺了《關于加強紅色文化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文件,將著力打造“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范區”,讓紅色文化變成身邊看得到、感受得到的文化現象。
據了解,虹口是海派文化的發源地,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是上海“黨的誕生地”的重要區域。虹口的紅色文化深深植根于優秀海派文化傳統中,是先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虹口區推出的“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范區”,面積近2平方公里。以四川北路為中軸,從南部武進路至北部魯迅公園,涵蓋兩側支馬路和舊里弄,目前有紅色文化遺址舊址57處,是上海和虹口紅色文化遺址舊址最多的區域之一。
虹口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打造“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范區”,將通過區域內眾多紅色文化遺址舊址集中展示中國共產黨早期城市斗爭史和先進文化、革命文化發展史,帶動虹口的紅色文化建設,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紅色文化建設的熱情。“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范區”建設,也是虹口區為迎接和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的一個重要項目。
據悉,“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范區”將以中共四大紀念館創建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契機,加大對區域內的重要歷史事件、文化名人場館布展策劃力度,通過對各個場館功能定位和布展內容研究,形成示范區內各場館之間的聯動體系。如;對“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及其相關項目進行保護性開發,在2020年左聯成立90周年時完成對紀念館的修繕及展陳更新;在現有“多倫路街區的紅色記憶——白色恐怖下黨的城市斗爭”現場教學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度開發“四川北路城市斗爭史”等紅色文化體驗項目。研究開展魯迅的各種紀念活動,進一步弘揚“魯迅精神”。通過舉辦紅色展覽,開發紅色旅游項目,實現“紅色文化生態示范區”的文、商、旅綜合配套整體開發。
相關負責人說,《意見》指出,虹口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革命斗爭的重要陣地,也是中國共產黨最早開展革命文化斗爭和紅色文藝實踐的地方。在虹口誕生的左聯,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有組織、有系統、有影響的文化團體,積淀著最早一批革命文化先驅的創作歷程和大量的紅色文藝作品。虹口將深化“黨的紅色文藝之源”的發掘利用,加大對虹口紅色文化名人的研究和展示,展現虹口在黨的紅色文藝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對魯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田漢、聶耳等大批文化名人在虹口的故事和創作的作品為原型,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創作和文藝展演,打造系列紅色文藝創作高地。
該《意見》還包括了讓黨的紅色故事用文藝的形式走入校園,走進青年,走進樓宇,走進白領的內容。在區域內各大圖書館、實體書店、市民驛站、菜場書屋增加紅色書籍數量,在學校推廣紅色校園讀本,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增強市民群眾閱讀和感悟紅色經典的便利性,擴大“紅色閱讀”引導力和輻射力。同時,虹口區將通過學術研討、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大“海派文化”和“紅色文化”關聯性研究。鼓勵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共同參與,進一步把虹口的紅色傳統發揚好和傳承好,不斷推進紅色文化的大眾化實踐和現代化意義,把紅色文化傳承與文明創建工作結合起來,提高市民文化素養。通過對虹口區域內的87處紅色文化遺址舊址分層梳理,運用新媒體技術將遺址舊址的故事和特點挖掘出來,切實做到“有明顯標識、可掃碼閱讀、有內容陳述”,逐步做到能“開門進人”,從而打造一個沒有圍墻的“紅色文化博物館。”
更多資訊
-
浦東加快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今年將開展新一批試點2023.9.1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擴大內需、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實踐。在浦東,按照商務部《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要求,部分基礎較好的街鎮已經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創… 查看詳情 >
-
新場鎮優化升級打造現代城鎮專項行動方案出臺2023.9.1
為全面貫徹落實浦東新區現代化城區建設相關要求,新場鎮日前出臺《新場鎮優化升級打造現代城鎮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分別從鎮域經濟、城鎮面貌、公共服務、藍綠空間、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查看詳情 >
-
樓宇“拔節生長”,30個高能級樓宇企業集中入駐西虹橋商務區2023.9.1
8月31日下午,西虹橋商務區2023產業經濟合作大會暨全球投資峰會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眾多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機構代表等共聚青浦,切身感受西虹橋的發展潛力和城市魅力。 活動中,海德漢科技、睿斯科醫療、… 查看詳情 >
-
大寧功能區集聚億元樓13幢,靜安區舉行重點載體“月月推”活動深圳專場2023.9.1
8月31日,靜安區重點載體“月月推”系列活動深圳專場暨大寧功能區推介會順利舉行。此次推介會吸引了110多家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前來參加,其中與科技創新相關的企業超過三分之二,并且大部分都是數據智能、新賽道…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