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57歲曹楊影劇院前世今生:國有影院生機不減,靠的是什么?

來源:上觀區情2017.12.14

摘要:自2004年重建開業后,曹楊影城在普陀風光一時,由于電影院的迅速增加,影院的經營也一度碰到“瓶頸”,年票房收入終不能突破千萬大關。“對此,我們開始改建硬件設施,適應新潮流;軟件上,加強服務培訓,規范服務。去年,我們年收益已達到1200余萬元,今年的電影收入也能有所上升,”負責人說,“體驗過的觀眾其實心里也有數,對比下來感覺曹楊的觀影效果在不斷提升,還是有別于其他影院的。”
說起曹楊影城、曹楊影劇院,普陀區無人不曉。這里曾是區內為數不多的集電影放映和戲劇演出于一體的影劇院,區里機關、工廠、學校看電影、看演出、開大會,不少會選擇在這里。

雖然上海影院數量不斷增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但這家有著近60年歷史的老牌影院仍歷久彌新,票房收益依舊逐年攀升。影院拆除重建,升格為曹楊影城,引入全市首臺4K數字放映機,同時作為國營單位,還積極擔負社會責任,安排紅色電影專場,開展公益電影放映。


曾是票房大戶

1959年11月26日,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的文化配套設施,曹楊影劇院在棗陽路蘭溪路口破土動工,這也是建國以來全市西北地區新建的第一座影劇院。整棟建筑共三層,建筑面積3344平方米,設1016座。因兼具電影放映和戲劇演出功能,故定名影劇院,有別于一般的電影院。1960年4月30日,曹楊影劇院隆重開幕,放映的第一部電影是講述解放上海的《戰上海》。后來在文革時期,影劇院還一度更名為朝陽影劇院。

建國初期文娛活動貧乏,包場看電影是各單位、學校辦集體活動的主要項目,也最受大家歡迎。電影往往是安排在全體大會、文藝演出之后,這時就顯示出了曹楊的劇場功能。早期的曹楊影劇院只有一個放映廳,配套的舞臺縱深12米,總高近12米,工廠的表彰大會、學校的畢業典禮、各地戲劇團體演出、兒童劇、木偶劇都可以舉辦,后臺配備有化妝間,一些外地來的劇團還可以在影劇院內住宿。

曹楊影劇院當年的電影票,文革期間這里曾一度改名“朝陽影劇院”

上世紀80年代,電影市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又活躍起來,每天五場放映已不能滿足觀眾的熱切需求,并且設施也略顯陳舊簡陋,為此曹楊影劇院進行了一次大修,座位雖減少了,但從一廳變為多廳,硬座改軟座,并增加了冷氣。

曹楊影劇院處于曹楊新村的中心,周邊聚集了商場、銀行、郵局、醫院、文化館,雖然只是一家社區型影院,但一直門庭若市。1998年,曹楊的票房收入達到363.8萬元,刷新歷史新高,增長幅度為同年上海電影放映行業前列。

2002年,曹楊影劇院與上海電影集團簽約,共同組建上海上影曹楊電影放映有限公司,舊影院原址重建。全新的曹楊影城于2004年12月亮相,樓高6層,玻璃幕墻、旋轉式玻璃臺階將這里變得時尚剔透,放映廳升格為5個,九百余座位,其中最大的1號廳有492座。雖然曹楊早已轉移了演劇功能,但在新影城中仍設計了一方舞臺,為各單位舉辦團體活動提供方便。


手繪海報櫥窗搶眼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從網絡上提前幾周、幾天就知曉哪些大片即將上映,但是過去的報刊電視廣播少有對電影的宣傳,影院貼出的海報才是電影宣傳的主要陣地,這些大尺幅、顏色鮮艷的海報大多會貼在影院門前,吸引過往行人。

手繪海報和宣傳櫥窗就曾是曹楊影劇院的一大亮點,沿街的宣傳墻上貼著由幾張畫紙拼接成的大幅手繪海報,影院內玻璃櫥窗則剪貼出劇照,再附加各種裝飾烘托影片主題。1991年,曹楊影劇院就曾獲全國電影系統宣傳櫥窗評比一等獎,及上海市電影櫥窗評比特等獎。其中不少作品就出自影院美工李樹德之手。

上世紀80年代,李樹德從燎原電影院調入曹楊影劇院,也見證了電影手繪海報最后的輝煌。改革開放后,進口大片逐漸進入國內市場,電影票成為搶手貨,甚至許多人托關系來買票,而美工們面對的電影題材也越來越廣泛。一張電影海報要畫上一天,甚至兩三天,前期還需要收集資料做功課。繪制對象五花八門,從成龍、湯姆·克魯斯,到孫悟空、獅子王,都在李樹德的畫筆下惟妙惟肖。

李樹德印象最深刻的是1994年在國內上映的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此前這部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動作片就在海外取得了不錯口碑。“在電影上映前,發行方要求各大影院的美工大張旗鼓,動用各種陣地來宣傳,不但要我們畫大海報,還要做街頭的宣傳橫幅,櫥窗里做立體展示,影院領導也知道這部片子票房肯定好,對我們的工作很支持。后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宣傳做得很好,一上映,市面上一票難求,街頭巷尾都在熱議這部片。此后引進的幾部同類型的外國片也很火爆,比如《碟中諜》、《斷箭》,大家都喜歡這種動作槍戰、高科技、英雄主義的好萊塢大片,”李樹德回憶。

隨著電影市場發展,電影海報已不再需要美工們動筆。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動感的預告片,設計精美的印刷海報和電子屏取代了手繪工作。同時,影院一周能上映七八部新片,使得美工們無暇應對。隨著李樹德一代的退休,影院美工這一行當也將成為絕響。


4K放映成新亮點

當下院線群雄逐鹿,影院遍地開花,想在普陀區找一家電影院已不是難事,而設施跟不上時代的國營影院在城市變遷中逐年減少,曹楊影城成為普陀區碩果僅存的國營電影院。但是曹楊一直在追求新生,票房逐年遞增,年收益現已突破1200萬大關。

1993年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曹楊影劇院的排片表

2001年上映的科教片《宇宙與人》曾在曹楊影劇院獲得熱烈反響

2008年,曹楊影城率全市先河,引入了4K數字電影放映設備,不僅提高了硬件設施,也讓曹楊在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占得優勢。曹楊影城作為普陀區三家電影節指定放映單位之一,今年排片33場,觀影人數超萬人,票房再創新高,《貓忍》、《月光男孩》、《這個殺手不太冷》等11場影片均告滿場。特別是電影節特別呈現的4K修復片,只有在4K數字放映機上才能達到最好效果,所以《曼哈頓》、《橡皮頭》、《盜火線》等經典老片才能夠在曹楊上映,讓普陀的懷舊影迷能在家門口過眼癮。

“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曹楊有9場電影預訂爆滿。為此我們早做準備,雖然正逢端午節假期,但所有員工加班加點,放棄休息。為了做好安全保障,我們把影院所有通道都打開,嚴陣以待。1號廳有492座,散場后,還有492人在外面等著入場,千人同時交換流動,對我們的服務引導是一場考驗。”曹楊影城負責人介紹。

自2004年重建開業后,曹楊影城在普陀風光一時,由于電影院的迅速增加,影院的經營也一度碰到“瓶頸”,年票房收入終不能突破千萬大關。“對此,我們開始改建硬件設施,適應新潮流;軟件上,加強服務培訓,規范服務。去年,我們年收益已達到1200余萬元,今年的電影收入也能有所上升,”負責人說,“體驗過的觀眾其實心里也有數,對比下來感覺曹楊的觀影效果在不斷提升,還是有別于其他影院的。”

注重經濟收益的同時,曹楊影城還肩負著社會責任。“我們是國營電影院,還承載著宣傳正能量的責任,是宣傳教育的陣地。比如,今年我們為許多包場單位提供了‘電影黨課’。”

曹楊影城也熱心公益,與多個單位、組織結對辦公益活動。每年不定期為普陀區癌癥俱樂部的病友免費放映積極勵志、活潑愉快的影片;為普陀區啟星學校開設專場,讓智力缺陷患兒家庭來影院,教孩子學會買電影票選座、入場找座位……

57年的歷史,曹楊影城伴隨著這座老牌工人新村一起成長。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