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拆的里弄房怎樣住得舒適?虹口春陽里迎來首批回家居民,屬上海首個整體改造項目
來源:上觀區情2017.12.27

走進熟悉的石庫門弄堂,年逾60的陶劍斌卻一腳跨進了完全不一樣的家——大門安裝了智能門禁,電表、煤氣表安置在明亮整潔的樓道上。房屋內窗明幾凈,地面鋪上了木質地板,其中嶄新的燃氣灶、抽油煙機和衛浴設施最吸引他的注意。
那一刻,他感受到了意外之喜。陶劍斌是春陽里的原住民,對這里的感情自是非同一般。然而家里三代同堂, 沒有廚衛的逼仄空間,一度讓他們焦頭爛額。“吃飯時在屋頂上亂竄的老鼠,更讓人大倒胃口。”
近日,包括陶家在內的46戶春陽里更新改造項目首批試點居民,拿到了改造后“新家”的鑰匙。2016年,“春陽里”被正式列為上海市風貌保護街坊。同年虹口區正式啟動“春陽里”風貌保護街坊更新改造項目。改造目標是既保護特色舊里風貌,又要做到居民戶內廚衛獨用。作為上海從“拆、改、留”變為“留、改、拆”的先期試點,春陽里成為全市第一個完成里弄房屋內部整體改造的項目,其探索值得關注。
更新改造試點項目已經完成,居民即將回搬。
保護城市的肌理和肌膚
清水紅磚、木門窗,窄窄的弄堂里彌漫著72家房客的生活氣息。初看就是一個普通的上海石庫門里弄,春陽里的獨特性到底在哪里?
專家告訴記者,石庫門是上海獨有的建筑形式,產生于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逐漸退出市場。“春陽里”北臨周家嘴路、西為溧陽路、東為梧州路、南靠余杭路,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庫門里弄建筑。原房屋由英商業廣地產公司興建,建造于1921年—1936年,屬虹口區歷史風貌保護街坊,多為二層,部分帶三層閣樓,建筑面積逾1.5萬平方米。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春陽里的居民主要以來上海謀生的外省(地)人為主。北外灘碼頭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著外來人口不斷遷入春陽里。外來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滲入了上海的城市肌理,孕育了早期的海派文化雛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密碼。
80多年過去了,根據1947年和2017年的地圖對比,春陽里地塊形狀、建筑格局基本維持原狀,完整保留了上海城市化進程中土地開發利用形成的城市肌理,居民生活的變遷與虹口海派文化形成之間的關系亦值得研究。目前的春陽里共有23棟單體,270個單元,住有居民1181戶。
在文史專家葛建平看來,“城市是有肌理和肌膚的,城市肌理是城市里坊的建筑形制,肌膚是城市里坊的內容空間。肌膚是有體溫的,不能偏重于肌理的保護而忘卻肌膚的保護,兩個保護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保護”。
多年來,由于硬件條件限制,春陽里的居民一直過著廚房合用、馬桶相伴的生活,再加上房屋老化帶來了結構不穩、消防隱患等諸多問題。一個更為現實尖銳的問題是,不少居民私搭的違建拆除后,房屋居住空間更小了。
改造前留下的老物件,以及改造后選用的節能型門窗,新做卷材防水,增設保溫等。
伴隨著上海城市建設及更新思路的“升級”,虹口保護和傳承海派文化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演進。 這位昔日風姿綽約的“大家閨秀”由此得到了“返老還童”的機會。
從今年初開始,首批試點的46戶居民開始陸續簽約,4月完成簽約,5月改造正式啟動。根據方案,由政府聘請具有豐富歷史建筑設計經驗的章明建筑設計事務所設計改造房屋方案。建筑外部保留歷史建筑風貌,內部解決房屋安全問題,并實現每戶廚衛獨用,由原先不成套房屋改造為成套房屋。在改造過程中,居民在外租房過渡,由政府承擔租金,改造完成后居民再“回搬”。此外,由于春陽里屬于直管公房,所有改造的費用由市區財政共同出資。
改造不能讓建筑“長高長胖”
不過,聽上去讓人激動的“返老還童”,其實施過程將近一年,難度超過想象。
為了推動這項惠民工程,春陽里項目部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為確保居民改造方案得益均衡,設計方案反復斟酌改了20余稿,目前的試點項目平均每戶得益面積3.5平方米。方案跟居民見面后,又根據居民的合理意見進行了微調,在實現廚衛獨用的基礎上,對房屋進行結構加固,整修樓梯,并實現了管線落地,防蟲防潮,消除了原先的安全隱患。
樓梯改造改變了一梯到頂的模式,中間有平臺可緩沖,兩邊扶手有高有低適合不同年齡的居民。
“春陽里改造面臨的首要困難,是取得風貌保護與民生實惠之間的平衡。”主要負責春陽里設計的建筑師邢朱華告訴記者,舊式里弄設計初衷是一戶獨用一單元,但實際使用中,租戶層層轉租,舊式里弄就成為容納“七十二家房客”的密集住宅。
利用公共部位空間安裝煤氣表。
改造試點的2-24號,共有12個單元46戶居民,居住空間最小5.4平方米,最大42平方米;價值從前樓前廂房,三層閣、前客堂、曬搭、亭子間、后樓后廂房、后客堂、灶間、單二層閣依次遞減。由于房屋套型千差萬別,改造方案必須逐一量身定做。
家住東余杭路211弄春陽里的殷美娟走進自己3樓的房子,新鋪的地板、雙層復合窗、齊全的廚衛,陽光照進閣樓心里暖暖的。
如何解決風貌與民生之間的矛盾?虹口區住房保障與房屋管理局副局長楊韜表示,此次改造中,充分考慮了老構件的保留復原和新材料的使用。比如,在施工中首先做好石庫門門頭的保護。所有石庫門門墻,除施工必須要通道小范圍拆除,其余部分全部原地保留修復。所有可利用的石庫門木門老門,修復后原地利用裝回,所有外墻拆除后可利用的紅磚保留,保留紅磚原則上重新回用。
在新材料的使用上,選用了節能型門窗,新做卷材防水,增設保溫。考慮到改造后居民在裝修上可能會遇到非標產品購買渠道少的情況,試點項目改造后戶內配置三件套功能整體衛浴,燃氣灶,熱水器,脫排油煙機,燃氣泄漏報警,居室簡單裝修。
試點項目改造后戶內配置三件套功能整體衛浴,燃氣灶,熱水器,脫排油煙機,燃氣泄漏報警,居室簡單裝修。
據邢朱華介紹,改造主要通過5個層面實現——
第一層面是里弄整體風貌的留存,原則是維持巷弄空間與現有建筑尺度。針對單體建筑來說“不長高、不長胖”,外輪廓線維持不變,拆除小區內違法搭建。第二層面是建筑單體外立面的風貌留存。第三層面是戶內空間的改善,比如擠壓樓梯間空間與公共空間,較為平均地分配到各戶戶內,實現廚衛功能戶內獨用、戶內通風。第四層面是裝配式構件與其他新技術的采用。第五層面是外部環境的改善——包括安裝日常視頻監控、建立安全整潔的小區環境。
在改造期間,為了給居民更直觀的感受,衛浴樣板間就搭建在項目指揮部,隨時供居民參觀。
居民的觀念轉變需要過程
和建筑師遇到的改造難題相比,擺在政府部門面前的群眾工作難題一點不少。
春陽里群眾工作組組長徐仁禎直言:“周邊地塊都在實施舊改,春陽里的一些居民就覺得:為什么我們不能舊改?和舊改相比,這樣的城市更新改造項目也沒有足夠的前期政策法律支撐。這些都為群眾工作造成了比較大的難題。”
提籃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龔浩表示,春陽里住宅中有六成是出租的,四成原住民中多數老人愿意留下,可子女不愿意。“我們只能通過‘將心比心’打感情牌,并將‘繡花’的工作做到極致:比如,在每一戶的方案中,細化打磨到將‘人員結構、家居擺放、適老設施’等全部考慮進去,以獲得居民的認同。”
有一戶居民的房子,是他的母親此前作為投資的。面對“留、改、拆”的方案,這戶居民開始難免存有抵觸心理。為此,群眾工作組多次推心置腹和他談心,并去他的父母家探望了3次。最后,他們終于同意簽約。這幾天,他的母親也很高興地拿到了新房的鑰匙,直呼“沒想到改造得這么漂亮”。
漢陽居民區書記朱翠芳告訴記者:“在我們不斷的宣講溝通中,大部分居民還是支持理解的。但房屋戶型千變萬化,不可能像‘切豆腐’那樣整齊劃一。特別是曾經有些居民通過搭建天井、曬臺內部閣樓,來拓展居住空間。一些有違法搭建的居民,可能會覺得‘吃虧’了。但我們提升的是居民整體居住條件,并保護絕大多數居民的正當利益。”
畢竟,像春陽里這樣的更新改造,在上海還是首次試點,居民的觀念轉變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這樣通過非商業化的形式,留住里弄原住民的探索意義重大,更是城市更新和民生保障的有機結合。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筑學副教授李彥伯認為,“春陽里是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嘗試,它集合了空間和社會兩個主體,從文史研究、策劃設計、施工、運維以及到最后的社區營造,都缺一不可。”
據虹口區房管部門介紹,除試點項目已改造的46戶居民外,剩余1135戶居民已完成一輪征詢。虹口區將根據居民最終意愿確定改造方案并啟動改造。目前二期三棟房屋176戶居民已搬離,二期改造即將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除試點項目已改造的46戶居民外,剩余1135戶居民已完成一輪征詢。虹口區將根據居民最終意愿確定改造方案并啟動改造工作。目前二期三棟房屋居民已搬離,二期改造工作即將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上海市房管局更新處副處長陳偉東告訴記者,隨著上海經濟的發展,從“拆、改、留”到“留、改、拆”的理念變化,為的是共享發展成果、保護歷史風貌,并改善居住條件、提升居住環境。目前上海外環以內、50年以上登記在冊的里弄房屋有800多萬平方米,經過甄別后需要保留的有700多萬平方米。針對這些需要保留的里弄房屋,將按照居民自愿、政府主導、因地制宜、分類改造的方式。比如,居住密度太高的房屋,采取抽戶的方式降低人口密度;除了春陽里采用的整體內部改造,一些里弄房屋還可以采取局部拆除重建的方式。總之,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房屋居住的舒適性,有條件有意愿的先試點,成熟一幢做一幢。
在政府的設想中,改造后春陽里的將成為“建筑可以閱讀、街區適合漫步”的民居“新天地”。這里留存著歷史的底蘊,更彌漫著人情的溫度。
更多資訊
-
首棟住宅樓主體結構封頂!車墩鎮最大動遷安置房項目迎來新進展2023.8.25
近日,車墩鎮最大動遷安置房項目JC10023單元09-01號項目完成首棟住宅樓主體結構封頂,標志著該項目將進入二次結構、裝飾裝修施工的新階段。據介紹,項目預計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 該工程項目東至車… 查看詳情 >
-
雕塑、音樂、電競……“公園+”活動,拓展上海公園的可能性2023.8.25
除了休憩鍛煉、感受自然,公園還可以提供什么? 在上海復興公園,大草坪上舉辦過音樂快閃,“公園+科普”活動中搬來了“復興號”動車組部件,8月26日即將開張的市民園藝中心可提供花卉消費、園藝咨詢、科普宣傳… 查看詳情 >
-
聚焦新賽道,這家張江的孵化器幫助企業駛上“科技造夢”快車道2023.8.25
8年時間,幫助357家初創公司的總估值飆升至1500億元……日前,張江高科895創業營(第十二季)航空航天專場結營儀式在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落幕,約20家初創企業有望進入“魔法孵化器”,站上“科技造… 查看詳情 >
-
閔行南部科創中心醫療集團有新動作!專家下沉、技術下沉、管理同質化……2023.8.25
“熊阿姨,左肩手關節疼痛還好嗎?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熊阿姨是一名腦梗患者,前不久從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康復科治療出院后,轉至江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聯合病房進行后期康復治療。近日,五院康復科主治醫師張豐…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