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新”空間 | 市中心析出的首個街道萬里街道成立三年,如今有了這些溫馨自治空間

來源:上觀區情2017.12.30

摘要:因為這里地處中心城區,但房價相較于市中心便宜,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許多“70后”、“80后”等新上海人來此購買商品房。目前萬里街道常住人口6.2萬,屬于居民年齡最輕的社區之一。
作為上海街道體制改革后第一個析出的街道,上海市區“最年輕街道”普陀區萬里街道,自2014年12月成立至今整整三年。

去年年中,記者曾經走進這個街道進行采訪。當時,這里正處在“創業”初始階段,各類民生設施缺乏、房源難以籌措,大量商品房小區居民之間互不認識,基層工作難以開展……新組建的街道領導班子任務艱巨。

時隔一年半再看萬里街道,發現基層治理在這里已經結出不少碩果,不少自治新空間出現在這個以新商品房為主的年輕化社區。

武威東路477號紫頤園,240戶業主中大多數是新上海人,文化層次比較高。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蔣建芳很想搞活這里的居民工作,卻感受到現代化小區帶來的“天然障礙”——一層樓面中,戶與戶之間距離很遠,而且實行一戶一卡梯控管理方式,居委干部根本進不去居民家門,業主們也大多不串門、互不認識。

直到“80后”黨員樓組長王小艷提出一條建議。王小艷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家太寂寞、缺少玩伴,向居委會提出在30號樓大廳里開設書吧、打造一個書香世界和共享空間的建議,她愿意自費提供書籍、和大家一起管理維護公共空間。

事情在樓里傳開,不少居民都覺得這件事很好。居委會開始正式排摸現狀、征集大家意愿,很快就在樓內全體居民支持的情況下開出了一家“誠品書吧”。

書吧固定活動包括每周共讀一本好書、不定期的白領讀書會、樂享文化活動,還經常舉辦形象管理、收納整理、商務禮儀、中醫義診等活動。此外,還有插花沙龍、手工制作、健康沙拉DIY、新茶品茗等沙龍活動,有時還會放映電影。不僅是樓里住戶,整個小區居民都可以到這里來參加活動。

“誠品書吧”開張近一年來,發生過不少令人感動的事。不斷有熱心鄰居捐書捐物,有的家長帶著孩子拉來滿滿一購物車故事書,給大家分享,有的老人把自己的藏書拿到這里,還有人從家里帶來各種裝飾品點綴這個空間。孩子們變得更愛出家門了,會坐在書吧里看書很久,還會把自己的藏書拿到公共空間來交換。


社區里有位德高望重的徐林老先生,也很喜歡泡書吧,一次他有感而發作詩一首《贊頤二30號樓誠品書吧》,寫下“腹有詩書,軒昂自華;彰顯文明,匡扶正氣”等句子。

書吧活動最近越搞越大:今年國慶節前夕,樓組響應由團市委、市網信辦主辦的?“帶著國旗去旅行”活動號召,有居民自費買來50面國旗,為十一外出的社區小朋友免費贈送可隨身攜帶的小國旗,得到社區小朋友的熱烈歡迎,50面小國旗當天晚上就被領完了;針對年輕父母普遍面臨的早期教育問題,王小艷邀請到華師大教育專家、美國加州大學訪問學者國瑩博士,為大家舉辦了一場精彩生動的早期教育沙龍。原定2小時的沙龍,因大家交流太熱烈,持續了近4個小時;前不久,書吧還舉辦了一場咖啡文化沙龍,大家一邊讀書、分享閱讀方法和讀后感受,一邊品嘗咖啡,不少上班族也“偷得浮生半日閑”,偶爾放下工作享受書香人生。

這個案例,讓街道干部也深有體會。街道負責人說,因為這里地處中心城區,但房價相較于市中心便宜,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許多“70后”、“80后”等新上海人來此購買商品房。目前萬里街道常住人口6.2萬,屬于居民年齡最輕的社區之一。書吧的出現,就是年輕人參與社區自治的一次成功嘗試。

而這樣由年輕人唱主角的自治項目,在這里遠不止一個。愉景華庭居民區也有個受年輕人歡迎的空間——“綠色小屋”志愿者工作站。站如其名,這是一個充滿綠色,洋溢著勃勃生機的地方。

這座小屋共有兩層樓,由原來的居委會活動室改建而成。室內有一處讀書品茶的地方,兩排整齊的大書架靠墻而設,形成一個充滿讀書氛圍的“流動書吧”,各種書籍供居民們隨時借閱,桌上還有綠植相伴。

綠色小屋每月舉辦一次“讀書會”活動,愉景華庭讀書會成立于2010年九月份,取名為收獲讀書會,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每到舉辦讀書會活動的日子,一大早便會有許多居民結伴前來參加,大家在讀書會上交流讀書心得,感悟,分享好書、推薦好書,交流思想、暢所欲言,在文化熏陶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收獲讀書會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有說國際,國內形勢的,也有對小區狀況有感而發的,有介紹養生方法的,也有說防病求醫的,還有談談自己的旅游觀感。

這里除了書香還有暖人茶香。綠色小屋定期開展茶文化活動,邀請專業的茶藝中級老師開展系列講座,教居民如何鑒茶,品茶,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


一群由年輕媽媽們建立的“愉媽萌寶”俱樂部,是在探討育兒經過程中萌發的。在居民區黨總支的支持下,她們發揮各自所長,有的負責對外宣傳、有的籌備經費、有的制定活動計劃和方案,所發起的活動受到本小區和周邊小區居民們的熱烈響應。
目前“愉媽萌寶”俱樂部固定志愿人員為12人。在這里,家長們互相交流育兒經,推動小區睦鄰文化的發展,志愿者引進專業力量搭建親子活動樂園,開展親子文化課堂,鼓勵更多家長走出小家融入社區大家庭,激發年輕群體參與社區自治的熱情。
除了親子活動,這里的志愿者們也熱心于公益事業。元宵節,“愉媽”們帶著孩子參加活動,和老人們一起糊紙燈籠,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孩子尊老愛幼的品德。媽媽們還一起參與義賣活動。去年的萬圣節,“愉媽萌寶”組織了募捐活動,他們將籌集的善款定做了107套保暖內衣,捐送給青海玉樹的孩子們。今年6月,他們還組織了“童心筑愛心,暖暖敬老情”公益演出。通過舉辦“愉媽萌寶”俱樂部許多家長從陌生的鄰居變成了朋友。如今,愉景華庭“愉媽萌寶”俱樂部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大家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富有創新意義的志愿服務團隊。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