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百年石庫門里開了全市首個“弄堂博物館”
來源:上觀區情2018.1.5

走進紅墻白瓦,推開雕花木門,便是一座隱在石庫門小區中的小型博物館。4日上午10點,“西王花園弄堂博物館”在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奉賢居民區的西王小區內開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
三五牌座鐘、鳳凰牌縫紉機、卡帶錄音機、老式脈沖電話機、打字機、BP機等,還有眾多樣式各樣的糧票、肉票、乘車月票等票證,在西王花園弄堂博物館內,展柜內擺放著從居民家中征集來的各種不同年代的老上海物件及百姓生活用品。現場通過展板、照片、實物以及短片等形式,多角度介紹了西王小區內的前世今生、人文歷史和百年品牌,展現了歷史悠久的上海海派弄堂文化,喚起了許多參觀市民童年的回憶。
西王小區,原名西王家厙花園弄,位于奉賢路68號,取王家沙諧音叫王家厙,以石門二路為界,路西為西王家厙,故稱西王,由當時號稱“中國哈同”“地皮大王”的商人程謹軒在1911年投資建造,是一處具有百年歷史的英式安妮女王風格建筑群,為上海市優秀歷史保護建筑。西王小區有12幢花園里弄住宅,建筑造型非常優美,設有連續的清水紅磚式外廊,歐式范十足,北面輔樓為四坡墻面,設計有老虎窗,又有濃郁的海派氣息。小區室內采用美松木地板、木門窗,正屋所有居室都有壁爐,屋前庭院栽種有花木,小區環境典雅秀麗。西王小區在歷史上曾住過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據說她當時住在奉賢路70號2樓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間。
去年,街道通過靜安區“美麗家園”建設,對小區房屋進行了修繕,整治違章搭建、美化公共部位環境、對歷史建筑修舊如舊,盡力恢復了歷史建筑的原貌,同時改善了居民居住環境。如今,走在奉賢路上,隔著剛油漆過的黑色鐵柵欄,就會看到西門小區內修繕后的一排排建筑,掩映在綠樹中,非常賞心悅目。在修繕過程中,街道還挖掘出許多西王小區的史料,便萌發了建設弄堂博物館的設想,最終改造了小區物業的物料倉庫,建成現在的弄堂博物館。
當天,在西王小區住了60年的老居民李桂蘭告訴記者,她是土生土長的西王居民,對西王有一種特別的歸屬感,對這次西王花園弄堂博物館的建成有種莫明的親切感。運用博物館的形式,街道與居民將西王小區的樣貌進行還原,將西王小區的歷史通過博物館的形式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透過博物館了解西王。
上海的弄堂文化,就像一壇老酒,無論有多深,都無法阻擋香氣四溢。在西王小區修繕之后,不僅居民們覺得小區變美了,還吸引了外國游客進來拍照參觀。奉賢路本來就是南京西路的網紅后街,西王小區也成了這條街上的一處新景。
在博物館的運營與老建筑的保護上,街道打算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居民自治、單位共治、社會共享”模式。街道聘請居民為博物館志愿講解員和街道優秀建筑巡查志愿者,美琪大戲院和市少兒圖書館為博物館的落成捐贈了書籍。
“小區是城市文化的基礎,是居民自治的舞臺,是基層黨建的載體。”街道負責人說,街道積極探索創新優秀建筑保護,建成全市首家花園弄堂博物館,并通過微型博物館的建設,為市民閱讀建筑背后的故事、為青年了解上海的傳統文化、為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共治共享提供一個溫馨的公共空間,進一步提升廣大居民和轄區單位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下階段,西王弄堂博物館將每月定期舉辦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文化主題展覽和互動活動,在基層黨建引領下,重點發揮博物館在區域文化傳承、城市精神傳揚、優秀建筑保護上的積極作用。
更多資訊
-
首棟住宅樓主體結構封頂!車墩鎮最大動遷安置房項目迎來新進展2023.8.25
近日,車墩鎮最大動遷安置房項目JC10023單元09-01號項目完成首棟住宅樓主體結構封頂,標志著該項目將進入二次結構、裝飾裝修施工的新階段。據介紹,項目預計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 該工程項目東至車… 查看詳情 >
-
雕塑、音樂、電競……“公園+”活動,拓展上海公園的可能性2023.8.25
除了休憩鍛煉、感受自然,公園還可以提供什么? 在上海復興公園,大草坪上舉辦過音樂快閃,“公園+科普”活動中搬來了“復興號”動車組部件,8月26日即將開張的市民園藝中心可提供花卉消費、園藝咨詢、科普宣傳… 查看詳情 >
-
聚焦新賽道,這家張江的孵化器幫助企業駛上“科技造夢”快車道2023.8.25
8年時間,幫助357家初創公司的總估值飆升至1500億元……日前,張江高科895創業營(第十二季)航空航天專場結營儀式在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落幕,約20家初創企業有望進入“魔法孵化器”,站上“科技造… 查看詳情 >
-
閔行南部科創中心醫療集團有新動作!專家下沉、技術下沉、管理同質化……2023.8.25
“熊阿姨,左肩手關節疼痛還好嗎?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熊阿姨是一名腦梗患者,前不久從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康復科治療出院后,轉至江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聯合病房進行后期康復治療。近日,五院康復科主治醫師張豐…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