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閔行從教育洼地變為高原,近期又引進一批優質校,百姓歡騰起來
來源:上觀區情2018.2.28

“以前,馬橋的招商引資一直是小打小鬧。但如今,航天研究、人工智能等重大項目和高科技人才紛至沓來,周邊開發了多年的住宅區終于一下子賣光了……”閔行馬橋鎮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帶來這種轉變的“奧秘”之一,就在于馬橋地區這兩年開辦出了一大批好學校,比如馬橋啟英幼兒園、馬橋文來外國語小學、馬橋復旦萬科實驗中學、德威國際學校(馬橋辦學點)、民辦德閎學校等,成為吸引高層次人才落戶過來的重要因素。
嘗到甜頭的馬橋鎮,在這條路上“越走越歡”。前不久,閔行區與華東理工大學簽約,將原具有鮮明信息化學校特色、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學校、閔行區實驗性示范性高中閔行二中遷址馬橋,改建為華東理工大學附屬閔行科技高中,探索科創類拔尖人才一體化的培養路徑。這所高中將于2018年9月開辦。不僅如此,馬橋眼下還積極謀劃著要再辦一所國際學校,以滿足更多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的需求。
而馬橋鎮的這一變遷,正是閔行區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將教育“短板”逐步拉長為“強項”的生動縮影。
大手筆投入,每年新建10多所學校
2017年的最后幾天,閔行區一口氣簽約引進了一攬子優質教育資源,除了華東理工大學附屬閔行科技高中,還委托星河灣雙語學校管理閔行區田園外國語初中,委托世外教育集團舉辦浦江九年一貫制學校,委托世外教育集團管理浦江浦航二中。簡單說來,就是一舉開辦三所新校、托管兩校。
消息一出,相關地區的百姓在線上線下都歡騰起來。有網民因此竊喜:“偶然間定居閔行,沒想到,怎么就這樣利家利娃呢?”
“有的地區,10年才辦一所學校,但這幾年的閔行區,基本是一年新辦10多所學校。”本市一位教育領域的新媒體大V評價說,不管是學校總量還是名校數量,閔行已然成了全市教育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據統計,2010年前后,閔行區基礎教育各類學校(含校區)總計300多所,但現在已經達到402所;七八年前,閔行區還只有七寶中學、閔行中學這兩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但現在已擴展到了七所,新增了上師大附中閔行分校、華師大二附中紫竹校區、向明中學浦江校區、交大附中閔行分校、市二中學梅隴校區。過去,閔行人最大愿望是把孩子送到徐匯讀書,但現在,送孩子到閔行七寶、華漕、浦江等地區讀書,已成為上海不少家長的新選擇。
對于閔行區來說,把教育“短板”拉長為“強項”,是破解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建設生態宜居現代化主城區,加強對高層次人才吸引力,滿足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
“這幾年,閔行區在教育上十分舍得投入,每年的教育投入都在60多億元,2018年更將達到70多億元。”閔行區委書記朱芝松介紹,作為上海的人口導入大區,閔行有著253萬常住人口,學生人數超過22萬人,在全市占到八分之一,但目前學校總量仍存在較大缺口,所以,十三五期間需要增加65所學校,分布在各街鎮。與此同時,在閔行全區,還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區域教育整體發展不均衡”等短板,比如七寶、莘莊、古美等地區的學校發展較好,而顓橋地區卻存在學段發展差異大、華漕地區存在辦學層次兩端分化等,需要逐步補齊短板,實現教育的優質均衡、多樣化發展。
“薔薇開花”的故事,說明了啥
地區教育的提升,需要大手筆的資金投入,但也不能僅僅靠“砸錢”。
閔行區教育局負責人給記者講了一個“薔薇開花”的故事:2013年,紐約時報上刊登一篇《上海小學為什么辦得好》引發國際教育界的關注,緣起是該報記者托馬斯弗萊德曼不經意間走進了閔行梅隴鎮一所不起眼的薔薇小學,校內雖然只有一棟四層的老舊建筑,但孩子們的談吐、英語表達水平,以及老師、校長的能力和眼界都讓這位記者贊嘆不已……閔行這一所“最普通”學校名揚國際,引申出的其實是地區教育的整體發展思路和框架的頂層設計。
根據閔行區制訂的《閔行區加快基礎教育內涵發展行動綱領(2010——2020》,全區扎扎實實推動教育理念、課程、教育技術、教育管理、師資隊伍等“五個現代化”,主張“讓閔行的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在這方面,閔行區幾年前引入的一個藝術教育實驗項目“舞向未來”,就是一個生動案例。參與這門課的孩子,不再是有天賦、形象佳、身體條件好的少部分孩子,而是廣大基層的全體零基礎學生,“讓所有孩子都有機會跳舞,讓不會跳舞的孩子會跳舞,讓不敢跳舞的孩子敢跳舞,讓不喜歡跳舞的孩子喜歡跳舞”。
激發孩子們的生命熱情,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幾年來,“舞向未來”這門課受到了孩子和家長們追捧和贊揚。目前,該項目已覆蓋閔行區30所學校,近萬名學生從中受益,成為了上海市的一個教育品牌。實際上,閔行區還引入、開發了若干個類似的教育項目,吸引了眾多學校爭著搶著來申報。
通過“內聯外引”,閔行區大力推進學區化集團化,不斷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該區借力區內“名校”開展項目合作,以“一校多區”、“多校一體”的形式,創建閔行區實驗小學教育聯盟,平南小學和世博小學結對、華坪小學與昆陽路小學一體化管理、上寶中學牽手顓橋中學等,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力度。針對華漕地區國際學校較多的特點,該區就打通本土學校與國際學校壁壘,形成“課程師資共分享,教育活動共舉辦,地區文化共創建”的協同互惠發展機制,加快國際教育本土化進程。另外,閔行還先后與復旦、交大、上師大、華師大、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合作,高起點開辦新學校。去年,交大附中(閔行)教育集團、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系列學校(貫穿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相繼成立,并完成了上師大三附中、三附小的簽約、籌建工作。
一個個“教育洼地”,搖身成為教育重鎮
占閔行三之一面積的浦江地區,曾因“教育配套滯后于人口導入”而備受百姓詬病。但這兩年,大浦江的教育不管在布局上還是內涵上,都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
目前,浦江鎮的各級各類學校已有31所,未來三年還將完成15個學校建設項目。在整個浦江地區,市重點高中竟也達到了兩所,分別是向明中學浦江校區、上師大附中閔行分校。近期剛簽約的浦江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名待定),雖然要到2020年9月才開學,但已經讓那里的廣大居民激動不已,因為這是委托世外教育集團按照“世外標準”打造的高標準、高品質公辦學校。與此同時,在全市毫無名氣的浦航二中,也“傍”上了名校親戚,接下來將由世外托管,醞釀改頭換面、脫胎換骨。
不僅如此,閔行區教育局、浦江鎮人民政府近日還與世外教育集團簽約,合作開展浦江地區“初中學校攜手共進”項目,意在整體提升浦江地區公辦初中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讓學生享受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有教育界人士評價,閔行正在力爭把浦江鎮建設成為一個教育重鎮,使其像七寶地區的教育一樣“一飛升天”。
正確選擇一個區域,把家安在“名校”旁,上一個真正好的家門口對口學校——一位浦江鎮居民坦言,此前,考慮到孩子大了要念好學校的需求,自己還盤算著要換房到其他區,現在看來完全沒必要折騰了。
七寶、浦江、馬橋、華漕……這幾年來,閔行一個個地區板塊的教育逐漸被“點亮”、“發光”。“現在看來,相對于地區發展的要求,莘莊板塊的教育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抬高。”閔行區領導透露說,下一步,該區將進一步引入復旦等名校資源,提高莘莊地區的高中學校水平,并通過一縱一橫兩集團的優化布局,全面提升該地區的早教、幼兒園、小學、初中等學段的教育水平。
更多資訊
-
上新!又一家菜市場完成數字化改造2023.10.9
日前,位于東沙虹港路10號的三角地郵電菜市場正式完成數字化改造,重新開門納客。 剛走到菜場門口,就看見了貼心的無障礙通道,坡道和扶手方便了特殊群體,也體現了菜場的人文關懷。 “禁止吸煙”的標識張貼在菜… 查看詳情 >
-
“微改造”提供“大便利”,松江這個菜場即將迎來新面貌2023.10.9
“聽說了沒,潤江菜場又要有新變化了!”最近,潤江菜場周邊開啟改造的消息成了不少居民討論的話題。近年來,泗涇鎮已對潤江菜場內部進行了改造提升,進一步明確產品分區,更新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優質、更舒心的服務… 查看詳情 >
-
黃浦這個“原拆原建”項目啟動施工,2025年底有望回搬!2023.10.9
“聽講,阿拉老房子改建已經開工了,開心哦!”這幾天,原本住在16號的吳桂林阿婆,一有空就從瞿溪路上租住的房子里來保屯路逛逛,透過工地的鐵門門縫看進去,忙碌的施工場景總讓她心里很有盼頭,“我們離搬回新家… 查看詳情 >
-
伏能士中國總部新址開業,寶山機器人產業園進一步強鏈補鏈2023.10.9
10月8日,國際領先的設備制造商伏能士(Fronius)中國總部大樓新址開業典禮在寶山區顧村鎮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舉行。 伏能士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奧地利伏能士國際焊接技術有限公司于1945年創立,擁…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