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沒有與“狗”相關的地名?當然有,還有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
來源:上觀區情2018.3.2

戊戌狗年新春,自然免不了關于“狗“的話題,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地名。上海有沒有與此相關的地名?當然有,而且還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
明園跑狗場——滬上第一家賽狗場地
跑狗,又稱賽狗,是由追獵演變而來的。起源于美國,第一處正規的賽狗場于1925年在佛羅里達州圣彼得斯堡開始營業。此后賽狗活動迅速傳播到英國及歐洲大陸。
1927年12月,英國人坎貝爾等看準商機,帶領多名馴狗師,帶著一群賽狗、一批電動機和紙兔模型,及其他跑狗場需要的設備,從倫敦乘船來到上海。隨即在英國駐滬領事館注冊,在華德路(今長陽路)、匯山路(今霍山路)、華盛路(今許昌路)、威妥瑪路(今懷德路)設立明園跑狗場。
1928年5月26日傍晚,有報載“無盡的車輛往東駛向百老匯路(今大名路)以及鄰近的幾條主干道,同為趕赴遠東最先開張的跑狗場——明園的開幕式。”這是上海第一處跑狗場地。
明園跑狗場正門及開業當日的報道。此處英文名為“Luna”,羅馬神話中月神的名字
但是,明園跑狗場熱鬧的時間并不長。1931年4月4日進行最后一場比賽,停業后改建為游樂場。內部設有電動玩具,如電動空中飛車、電動椅、電單車等;還設立溫水游泳池、影戲場、戲院、跑驢場等等。由于地處東北角,那里幾乎沒有其他游樂場,因此非常吸引游客,當時有“江北大世界”之稱。抗日戰爭爆發后,被日軍占領,游樂場廢棄,改作養馬場。
抗戰勝利后,大批流離失所的百姓在此搭建棚戶。1959年拆遷棚戶,建成許昌路體育館。1972年開始舊區改建工程,在體育館原址上建大樓,仍然沿用“明園”,1979年明園大樓全部竣工。在其東南面建有明園村居民區。
民國17年(1928年),英商伊文思等集資50萬元,華人股占70%以上,在今延平路、膠州路和新閘路之間的地塊開辦“申園跑狗場”,英文名稱為“Stadium”,7月31日開業。在賽跑日期、場次以及經營方面,都參照明園跑狗場。
舊上海的外籍訓狗師
跑馬和跑狗其實都是賭博的工具。稍有不同的是跑狗場的娛樂屬性微乎其微,是赤裸裸的博彩。這兩處跑狗場創設之初,一些旅滬西僑就對其“合法性”提出質疑。認為這與那些非法的“輪盤”賭場并無區別。但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認為賽狗中如有賭博是合乎英國法律的,只是賭博采用的方式是不合法的。但是為了平息反對意見,工部局還是對明園和申園提出了一些限制。但是這種折中的辦法也沒能延緩多久。
1931年,由于跑狗賭博的惡劣影響加劇,各界取締之聲一浪高過一浪。很多市民根據英語發音給這些地方起了充滿貶義的綽號:如明園(LunaPark)叫“流落派”,申園(Stadium)是“輸到底”。更有有識之士在報刊上大聲疾呼“數分鐘即賽一次,其弊害之大,尤甚于各種賭博!”上海特別市公用局甚至禁止帶有跑狗場廣告的電車在華界行駛。迫于越來越大的壓力,1931年4月,公共租界工部局將明園和申園兩處劣跡斑斑的跑狗賭場取締。
逸園登場——跑狗博彩為主的社交俱樂部
與此同時,在法租界卻出現了另外一番景象。跑狗博彩的巨額利潤讓很多商人垂涎三尺,著名的萬國儲蓄會和法商中國建業地產公司都打起算盤。他們先是在法國注冊了賭場,名稱是“法商賽跑會股份有限公司”。隨后開始在租界內尋覓合適的地塊。1927年,一塊位于亞爾培路(今陜西南路)東側、辣斐德路(今復興中路)南側,標注為“公董局地冊第二十七區”的一塊無建筑空地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建成后的逸園跑狗場全景
此地塊最早為淡井廟的廟產,后為原英國著名地產大亨馬立斯購入,東部建其私人豪宅,也就是今天的瑞金賓館一、三和四號樓,而西部先予空置。1927年10月15日,馬立斯以每畝7800兩(上海規銀)的價格將地塊出售給法商中國建業地產公司,代表后者簽字的是該地產公司董事會主席邵祿。而后再由邵祿代表中國建業地產公司將地塊以每畝8500兩(上海規銀)轉讓給法商賽跑會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該公司簽字的是其董事會全權代表荷蘭人史比門。此后他們再將地塊抵押給萬國儲蓄會,獲銀洋135萬元,用于興建逸園跑狗場及附屬建筑。
民國17年(1928年)10月1日逸園跑狗場正式開場,場內四周均設看臺,能容納兩萬余人,號稱“遠東第一大賭場”。除6條蛋形跑道外,還設有為賭客服務的旅館、餐廳、舞廳、足球場、書場等,另外還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涼州路兩處設狗房等,共計大小房屋25幢,總共占地116畝。
公共租界工部局于1931年4月將申園、明園兩個跑狗場取締。但是在法租界,法國駐上海總領事以“法租界內跑狗場應否加以取締,須歸法國駐華公使與法國外交部決定,本領事無權過問”為由,不顧人們的反對,使逸園跑狗場依然存在。由于少了明園、申園兩個跑狗場,逸園的營業反而更趨興盛。1938年,每天售票額達12.3萬余元,狗場抽頭得1.5萬余元,每周賽狗四天可賺6萬余元,一年收入可達300余萬元。
逸園跑狗場主體建筑正立面
老上海明信片中的逸園跑狗場看臺及跑道
20世紀30年代,每逢比賽日,逸園跑狗場售票處人頭攢動
逸園的英文Canidrome,被利用它的諧音,市民都戲稱為“看你窮”。賭客十賭九輸,其中大多都是中國百姓。據統計,自民國20~27年(1931—1938)的7年中,除繳稅和各項開支外,逸園結余達360萬銀元。在1931年時,長江流域發生罕見大水災,逸園跑狗場以“跑狗救災”為名,宣稱:“蒙法總領的允準,舉行賑災大賽狗。”事后,卻只給了國民政府7萬元敷衍了事。然而就在這一年,跑狗場向法總領事等的獻納總計多達120余萬元。雖然各方對跑狗賭博的丑陋及嗜血義憤填膺,但是怎奈法租界當局的曖昧態度,使其仍能不斷的日進斗金。
逸園不僅舉辦跑狗比賽,而且還有舞廳、酒吧等設施。中心場地有時候還舉辦足球和橄欖球比賽。其功能基本上類似一個以跑狗博彩為主的社交俱樂部。逸園的盈利高峰在二戰前達到高潮。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租界,雖說日本和法國維希政府理論上屬盟邦,但是逸園仍舊被日軍占用,并提出跑狗收入一半要“上繳軍費”,雙方多次談判未果。1941年12月,跑狗比賽被終止。1944年前后,跑狗場被日軍征用作為兵營。
逸園為招攬觀眾和賭客,想出各種噱頭。圖為1939年拍攝的一次“猴騎士(Monkey jockeys)”比賽
1947年上海百業行號地圖中標注的逸園及周邊區域
1948年之后,隨著解放戰爭的進程不斷加快,國民政府當局無心顧及,逸園跑狗場日漸荒蕪。上海解放后的1951年10月,逸園資方由于拖欠巨額稅款和工資,無以為繼。進而由法院判決其全盤歸入上海文化局,一處真正屬于全市人民的重要公共活動場所開啟了全新時代。
文化廣場誕生——三次建設終成國內首家音樂劇專業劇場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作為當時上海最大的室內會場,逸園很自然地成為了市級群眾性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
1952年4月,市人民政府決定將逸園改建為上海市人民文化廣場,1952年12月改稱文化廣場。至1954年,建成鋼屋流桁式結構大會場,容量1.5萬人。并新建1224平方米舞臺和1920平方米后臺。開辟7000平方米展覽館,開設人民圖書館、少年兒童文化館及3000平方米文化休憩花園,成為上海市群眾性政治文化活動中心。
解放初期的人民文化廣場正門
20世紀50年代,改建中的文化廣場
文化廣場經常舉行重要集會、報告會。那時的文化廣場設施很簡陋,由于作為室內廣場,文化廣場的建筑是龐大鋼梁天棚,受限于當時的建筑水平,場內的立柱很多,不少作為會因立柱而影響觀看的效果,萬余觀眾的場內沒有今天很普及的空調設備,座位也只是長條的木制靠背椅。文化廣場當時的正門地址是永嘉路36號。西面緊貼陜西南路,北面有一些民居。東面的茂名南路還沒有貫通至永嘉路。當時文化廣場共有5個門,而永嘉路一側的大門最靠近新建的舞臺,所以遇到活動,領導和演職人員多從這里進出。
“文革”期間,文化廣場大型群眾集會的場景
1969年12月19日,廣場在大修時因工程隊違反操作規程,引發了一場罕見的大火災,燒毀了整個大會場、舞臺和原展覽館館一部分。數千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奮不顧身,在大火中搶救國家財產,其中14位市民壯烈犧牲(均追認為烈士),350人負輕重傷,損失超500萬元。
這場大火震驚了全上海,北京也投來關注的目光。1970年春,周恩來總理親筆批示:“重建文化廣場”。工程由上海規劃設計院和同濟大學設計,由市建工程七公司、上海金屬結構廠、江南造船廠 協作焊接三向網架作為屋頂 ?當年9月,經過83個日日夜夜的奮戰,以最快的速度、全優的工程質量,完成一座5700平方米,三向管式網架結構,整個封閉式的觀眾廳無一落地立柱;舞臺高度升至19米,還擴大了觀眾休息廳和各項服務設施,建成了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文化廣場。1973年5月,朝鮮平壤歌劇院第一次把原汁原味的大型歌劇《賣花姑娘》帶到上海觀眾面前。1977年7月上海樂團鋼琴協奏曲《黃河》和大合唱《長征組歌》。
火災后的文化廣場
上世紀80年代起,一些文化以及商業活動對大型公共空間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由此,文化廣場的功能開始發生轉變。1985年12月,文化廣場掛牌“上海文化藝術中心(籌)”,此后該場地主要是作為電影放映和演出場地,越劇電影《紅樓夢》是當時較有影響的一部。1988年7月,美國楊伯翰大學歌舞團演出后,文化廣場的文藝演出活動就告一段落了。
1979年,文化廣場及周邊航拍照片
由于很多活動都在萬體館舉行,文化廣場原有的功能日漸退化。1988年9月,內部的觀眾坐席全部被拆除,此后舉辦過一些展覽。1992年6月1日至12月24日,文化廣場再次見證里程碑時刻。當時上海的證券交易市場臨時股票委托辦理點就設在文化廣場,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很多老股民都有在此購買“認購證”的經歷。
1997年以后,文化廣場主要建筑被改建為精文花市,其占地15000平方米,營業店鋪近300個,年銷售鮮切花約35億枝,占全市花卉年消費量的70%至80%,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
2003年,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和原盧灣區城市規劃管理局聯合委托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對文化廣場地塊作規劃研究。由于其特殊的歷史性與人文性,因此保護歷史,尊重歷史文化淵源,結合文化創新和綜合效益是規劃遵循的原則。
兩年后,全新的文化廣場建設啟動。2011年9月23日,上海文化廣場建成啟用。主體建筑是一座下沉式劇院,擁有2011個座位,大型變幻舞臺具有制冰、噴水、旋轉、升降等功能,成為國內首家以音樂劇演出為主的專業劇場。它與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一起成為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旗下的三大演出劇場。
2008年1月22日,老文化廣場主體建筑被爆破拆除(陳崗攝)
2011年9月23日,全新的文化廣場建成投用(郭長耀攝)
更多資訊
-
上新!又一家菜市場完成數字化改造2023.10.9
日前,位于東沙虹港路10號的三角地郵電菜市場正式完成數字化改造,重新開門納客。 剛走到菜場門口,就看見了貼心的無障礙通道,坡道和扶手方便了特殊群體,也體現了菜場的人文關懷。 “禁止吸煙”的標識張貼在菜… 查看詳情 >
-
“微改造”提供“大便利”,松江這個菜場即將迎來新面貌2023.10.9
“聽說了沒,潤江菜場又要有新變化了!”最近,潤江菜場周邊開啟改造的消息成了不少居民討論的話題。近年來,泗涇鎮已對潤江菜場內部進行了改造提升,進一步明確產品分區,更新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優質、更舒心的服務… 查看詳情 >
-
黃浦這個“原拆原建”項目啟動施工,2025年底有望回搬!2023.10.9
“聽講,阿拉老房子改建已經開工了,開心哦!”這幾天,原本住在16號的吳桂林阿婆,一有空就從瞿溪路上租住的房子里來保屯路逛逛,透過工地的鐵門門縫看進去,忙碌的施工場景總讓她心里很有盼頭,“我們離搬回新家… 查看詳情 >
-
伏能士中國總部新址開業,寶山機器人產業園進一步強鏈補鏈2023.10.9
10月8日,國際領先的設備制造商伏能士(Fronius)中國總部大樓新址開業典禮在寶山區顧村鎮上海機器人產業園舉行。 伏能士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奧地利伏能士國際焊接技術有限公司于1945年創立,擁…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