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南京廣發招才引智“英雄帖”的背后

來源:中國青年網2018.4.11

前不久,中組部相繼下發新一批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入選名單通知,南京4人入選創業“千人”,占全國總數1/10,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二;17人入選企業類“萬人”,僅次于北京、上海,連續兩年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南京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期以來,產業高端人才一直是南京人才拼圖中的“短板”。

作為長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既有鐵路、航空等交通優勢,又有高等學府眾多的教育優勢,這些都是推動城市轉型升級、發展高新產業的良好根基。

南京大院大所和兩院院士數量居全國第三,國家級研發平臺多達120多個。南京共有53所高校,入選“雙一流”建設的高校和學科數量僅次于北京和上海。

但同先進城市相比,這些“紙面上”的人才優勢還沒有充分轉化為科技產業發展優勢。前不久公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及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南京只有2.5家獨角獸企業。一般認為,獨角獸企業是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獨角獸公司越多,這個城市越具有創新力。

有數據顯示,南京高新企業數在1850家左右,深圳僅去年上半年新增量就接近這一數字;南京研發經費來自企業的45%,深圳超過90%。

再比如,盡管每年南京市高校畢業生規模近26萬人,畢業人數在全國名列前茅,但同其他“一枝獨秀”的區域中心城市相比,南京的“學城”資源優勢被長三角其他城市所“分享”和“稀釋”。

對此,南京一位市領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憂慮:“兄弟城市在快馬加鞭,南京如不在高點定位謀創新,難免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受擠壓、被邊緣化,淪為一座‘平庸的城市’!”

競爭壓力不言而喻。2018年元旦后上班第一天,南京召開“創新名城建設大會”,分會場一直開到鄉鎮街道,一竿子插到底,一個嚴峻話題擺在面前:“5年、10年乃至20年之后,南京拿什么和其他城市競爭?”

有南京市委主要領導坦言:南京已經到了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不行、創新抓得不實更不行的地步。

在此背景下,南京市委“一號文件”——《關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推出“創新十策”“十大工程”,提出實施“創新人才集聚工程”,發出大手筆招才引智“英雄帖”,引起廣泛關注。

南京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政策導向是“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賢才”,目的就是“廣聚高端人才,廣納青年人才,廣留各類人才”。

“一號文件”發布后,南京市五個宣講團馬不停蹄奔赴全市高校、園區、企業,送政策上門、把文件“吃透”,實施細則繪制成60張流程圖,3萬冊資料分發一空。

春節后第一天,南京又召開“對標找差大會”,把目光瞄準了深圳,進一步確立“創新對標爭一流”坐標系,明確創新核心指標和原創技術的新目標。

相比北京、上海拿戶口“留住人才”,深圳、杭州這些市場經濟活躍度強的區域用“機會留人”,南京市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新一輪人才競爭中,南京更需要通過體制機制層面的持續創新,來釋放招才引智的誠意,釋放用人主體的活力,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3月1日起,南京人才落戶新政實施,河西政務中心每天都有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排隊領表、申請落戶。

截至3月30日18時,共受理落戶申請15213人。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首次在南京辦理就業登記并參保的10.5萬各類人員中,大學生人數近7萬人,其中外地大學生占八成以上。

南京吸引大學生落戶,并實現就業和參保,意在不僅把人才引進來,而且要真正留下來、用起來。

南京引才新政力求務實、高質量。今年年初,南京對全球頂尖人才團隊或項目,資助上不封頂,連出“大招”,如針對人才創業積極性不夠高,“一號文件”對年收入50萬元以上高層次人才實施獎補;針對小微科企扶持力度不夠,政策允許三年內所作貢獻全部獎勵返還企業,并在加計扣除基礎上再給予中小科企研發投入10%獎勵,這些舉措均為國內首創。

人才是最具活力的創新要素。南京市動作頻頻:實施“寧聚計劃”,南京每年吸引20萬大學生創新創業;推動“百名頂尖專家領創行動”和海外人才“345”引進計劃……

南京的創新舉動吸引來世界目光。3月27日,英國劍橋大學創辦800年來在海外唯一以大學冠名的科創中心,簽約落戶南京江北新區。

“我們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南京在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的決心,期待這次合作能帶來偉大的成果。”劍橋大學校長杜思齊說。

作者:李超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