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芯”制造需要產業鏈支撐:國內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就在上海

來源:上觀區情2018.5.8

摘要:截至目前,圍繞產業承載區,上海全市已形成了39家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主要分布于寶山、浦東新區、青浦等12個區內。

5月8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從上海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會二屆二次會員大會上獲悉,2017年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3156.31億元,增速為9.9%,占GDP比重為43.66%,呈穩健發展態勢。

市北地區為生產性服務業的“主戰場”

生產性服務業通常情況下是指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截至目前,圍繞產業承載區,上海全市已形成了39家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主要分布于寶山、浦東新區、青浦等12個區內,吸引了一批以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信息化、研發與設計、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為產業主導、在行業內具有引領作用的企業集聚。

“這些轄區能形成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是因為區內現有制造業或某一特色產業發展已達到一定水平,從而吸引了相關產業及配套服務產業從本區或其他地區集聚而來。”上海服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因此,基于歷史沿革的制造業基礎背景,現有生產性服務業主要集聚于上海北部地區,南部地區如奉賢、金山等城市外圍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空白點較多,現有發展水平較為滯后。

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的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效應增強,單位土地面積年營業收入已達377.63億元/平方公里,單位土地面積年上繳稅收17.61億元/平方公里,單位土地面積年利潤總額43.25億元/平方公里,已成為產業集聚、功能疊加、產業鏈對接的重要載體和產業轉型、提質增效的“助推器”。

產業集聚已達較高水平

4月底,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制造”的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著力塑造“名園”,將圍繞世界級品牌園區、特色產業基地兩個方面,塑造產業重要承載區。據此,上海服促會對在2017年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復審中成績突出、優勢顯著的部分功能區授予了“上海十佳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示范園區”稱號。

其中,上海市北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金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張江集電港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在復審中排名前三。其余進入排名前十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為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松江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南翔智地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浦江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康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淀山湖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南郊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上海國際化工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

上海服促會表示,幾年來,功能區已實現從1.0版向3.0版的跨越式發展。即走過了一條從單一賣土地收租到招商管理再到以平臺經濟為服務手段、推動全產業鏈聯動發展,由區縣和園區自發建設向根據全市產業結構調整進行統一規劃布局引導轉變的發展之路,產業定位進一步聚焦。

例如,南匯工業園區立足“智城”創建綠色、智能、創新型功能區,攜手IBM打造智慧園區發展模式;上海南郊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則聚焦美麗健康全產業鏈,打造美麗健康產業發展核心區,并依此正式改名為東方美谷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

張江集電港成發展“黑馬”

“在這些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中,上海張江集電港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已成為一匹發展‘黑馬’。”上海服促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匹“黑馬”到底有多“黑”?資料顯示,上海張江集電港目前已形成了國內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涵蓋了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和材料設備等上下游所有的環節。主要業態包括芯片設計、軟件服務外包、電子信息產品設計及代工、高端材料研發、設備儀器、LED研發生產、電子物流等,共累計入駐520家企業,從業人員近5萬人。其中,“兩頭在滬”的總部型企業約200余家。

上海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上海的產業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未來發展的重點在于提高質量效益與核心競爭力,入圍“十佳”的標桿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未來應成為上海土地利用和產業集聚的新標桿,從而推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打響“上海制造”、“上海服務”品牌。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