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辦公”現身上海中心大廈,甲級寫字樓里的創客空間有啥不一樣?
來源:上觀區情2018.6.21

走進上海中心大廈29層,映入眼簾的不是商務風格的辦公室,而是北歐風情的書桌,色彩斑斕的幾何吊燈和裝飾著莎士比亞插畫的墻面。明快的音樂聲中,三三兩兩辦公者輕聲交談。落地窗外,緩緩流動的黃浦江和沿岸核心區域CBD景觀收入眼底。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到訪的是一家名為“Spaces”的共享辦公企業。租下“上海中心”29層后,它將樓面改造成約4000平方米的共享辦公區域。近一年來,像Spaces一樣入駐上海甲級寫字樓的共享辦公企業數量越來越多,共享辦公正在成為上海常見的辦公模式之一,其客戶群體也不再僅僅是創業者和小公司。
外貌:移動工位和私密“包間”共存
共享辦公的概念起源于美國,初衷是為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人提供共同的辦公場所。自從第一家共享辦公企業在上海“落地生根”以來,如今已經走過三年。WeWork、氪空間、優客工場、方糖小鎮……不少頗有名氣的企業已在城市中涌現。傳統印象里,租賃共享辦公的主要是創業者和小公司,因此它也常被稱為“創客空間”。
戴德梁行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國香港、中國臺北六個城市中,已出現550個共享辦公場所,其中上海的數量最多,達到168家。一年前,這些共享辦公還多集中在乙級寫字樓、廠房和創意性空間內,如今地點紛紛轉向高品質樓宇,特別是甲級寫字樓。來自仲量聯行的預測顯示,今年共享辦公對上海甲級寫字樓的凈吸納量將達到180萬平方米,比去年提升30萬平方米。
總高度632米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地處浦東新區核心CBD區域,其中8層-81層為寫字樓區域,布局著上海乃至全國的頂級寫字樓。Spaces在一年前進駐上海中心,其辦公區域劃分為開放式空間和傳統的隔間設計,大約提供約500個移動工位,租客可以選擇任意位置辦公。私密區域就像“包間”,共有40至50間辦公室,最小的可以容納1至2人,最多可以容納30人。
位于上海中心大廈29層的共享辦公企業Spaces內景
“相比傳統辦公,共享辦公在設計上更注重人性化的細節。”Spaces中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例如,傳統辦公室里大多是L型辦公桌,一塊擋板將不同辦公者隔開,顯得有些沉悶。但在共享辦公,所有的擋板都可以移動。”
還有工位的高度和寬度需要同時保證空間利用率和辦公者的舒適度。在咖啡吧臺,無論是冰箱、咖啡機還是飲水機的位置都需要經過精密的設計,方便租客在倒咖啡、喝牛奶時可以方便地和周邊的人群交流,也不會因為機器的位置擁擠而排起長龍。
在Spaces中設置了咖啡吧臺,租客可以免費取用咖啡
在緊鄰上海中心大廈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16層,記者則看到了被稱為共享辦公“鼻祖”的WeWork。成立于美國的WeWork是共享辦公領域的先行者,兩年前進入上海,如今已開出8家門店。在威海路、云南路、淮海路等地,彩色霓虹燈、艷麗墻紙、巨大的英文標語是WeWork的標志,但走進國金中心門店,整體風格顯得沉穩低調。桌椅采用全黑色,大理石地面被替換成木質,并鋪設降低噪聲的厚質地毯,大紅色沙發換成了圓弧形的黑色沙發。公共區域里的咖啡吧臺設計成黑白相間的大理石色,提供免費咖啡。
相比傳統的WeWork,國金中心門店的WeWork顯得更加簡約現代
母嬰室、冥想空間、電話亭、卡拉OK包房……在WeWork國金中心門店里,記者看到了一些不同于傳統辦公的“陌生面孔”。WeWork大中華區總經理艾鐵成說,這些是WeWork獨有的“特色空間”。這里的空間設計不通過密集排滿工位的方式來追求租金效益的最大化,不用于辦公的特色空間約占全部面積的40%,在WeWork其他門店的特色空間里,甚至能看見籃球場和健身房。
艾鐵成介紹,國金中心門店是WeWork在設計上轉型的重要節點。相比威海路門店的33個移動工位,國金中心只有8個。設計調整還包括玻璃。起初,WeWork 所有空間都是透明玻璃墻,以此來鼓勵辦公空間里的人進行更多眼神交流,彼此“臉熟”后,更容易和對方搭話,成為朋友。 但是在國金中心門店,封閉辦公室的墻面采用電控的磨砂玻璃材質,上方模糊,下方透明,保留了開放氣息,也保證路過的人無法看清室內。相鄰辦公室之間,玻璃則是下面模糊,上面透明,起身時能看見對方,但伏案工作時,無法窺探到對方的工作內容。
國金中心門店的玻璃設計中富有“心機”
“由于中國客戶更在意工作的私密性,國金中心門店里特意增加封閉辦公室的數量,并且在設計上更注重保留客戶的隱私。”艾鐵成說。在運營中,WeWork也在根據本土文化調整空間布局。由于中國客戶普遍有開會需求,在未來開設的WeWork門店中,會議室的數量也會增加。
租金:合理成本入駐頂級CBD
入駐上海的甲級寫字樓,是許多辦公者的夢想,那么租金價格如何呢?
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顯示,在WeWork國金中心門店,最便宜的移動工位價格為5290元/月。封閉辦公室中的工位則要8000至1萬元/月。一個約50平方米的封閉式6人辦公室,每月租金在5至6萬元不等,臨近窗邊的價格更貴。
WeWork國金中心門店里有許多封閉式辦公室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價格包括全配套的辦公家具、物業費、水電費以及所有清潔服務和茶水費用等。記者從上海國金中心的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租用國金中心的傳統辦公室,要從300平方米起租,房租約為20元/平方米/天,算上物業費用、裝修費用等,每年至少大約需要支出260多萬元,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那么共享辦公和傳統辦公,哪個更實惠?對于創業公司,毋庸置疑選擇共享辦公。“大部分小公司用不著3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共享辦公提供了一個機會,創業者可以用較為合理的成本入駐頂級CBD。”在WeWork國金中心門店辦公的夏先生說。
對于大公司而言,共享辦公的性價比也很高。記者粗略估算,按照每個工位8平方米計算,30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大約有37個工位。如果全部租用移動工位,每年大概要支付約230萬元的租金,比傳統辦公低了約12%,還能“拎包入住”,省去裝修、采購等浪費的時間和精力。這是由于共享辦公的設計、研發、裝修、運營都實現了一體化,還有集中大規模采購的成本優勢。
共享辦公的基本商業模式是與商業寫字樓簽署長期租賃協議,將其改造成共享小不一的辦公空間后再轉租他人,獲取租金差額利潤。租客可以按月租賃,在一些非中心區域,每個工位月租金僅需2000元左右,這意味著,共享辦公對租客的門檻比較低。大量的短期租賃和微薄的租金差額,對于企業來說顯然不夠穩定。
“共享辦公本質是運營企業,在辦公室租賃中承擔了類似二房東的角色,而非實際的產權擁有者。”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東商業樓宇部高級董事鄭廷俊說。多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共享辦公市場競爭激烈,打價格戰居多,他們正在積極開拓“租桌子”之外的盈利模式,使收益來源更穩定。
例如WeWork和地產商遠洋集團合作,WeWork負責品牌、設計、社區建設、會員管理和運營,地產商遠洋集團提供地產物業、本地資源和重要的資金支持,最后兩者基于營業收入分成。遠洋集團提供本地物業,減少了來自辦公樓原有持有者的風險,對于WeWork而言,是一個穩定租賃關系的不錯方式。
租客:越來越多出現大企業
傳統印象里,共享辦公的租客大多是10人以下規模的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但隨著行業蓬勃發展,共享辦公的目標用戶也在變化。在甲級寫字樓中的共享辦公空間中,越來越多地出現大企業身影。
記者從氪空間總裁鐘澍處了解到,如今在氪空間,大企業客戶已占整體客戶比例的50%。大公司的人員變動也很頻繁,有時因為業務發展需要,會增設一些團隊,而原有的辦公空間不能容納。與其改變辦公地點,不如在同一棟辦公樓內,租一些共享辦公的工位,這樣保證團隊依然在同一個地點辦公,互相能溝通。
位于上海海洋大廈的“氪空間”內景
記者和一些租客交流后了解到,大企業的海外拓展部和市場部往往青睞將辦公室設在共享辦公空間內,這是因為傳統辦公樓一般固定在某個位置,無法靈活變動辦公地點。而共享辦公品牌往往在全國乃至海外設有門店,只要租客簽訂了合同,就可以任意選擇一家門店辦公,相當于實現“全球辦公”。對于需要經常出差的辦公者來說,解決了去哪里辦公的大麻煩。
在鐘澍看來,共享辦公就像甲級寫字樓的“彈簧”和“調節器”,對企業人員變動的容納更有彈性和包容力,未來有超過20%的寫字樓空間將“變身”共享辦公。這是由兩個原因決定的。
??首先,在甲級寫字樓租賃一個辦公空間,不僅是從盈利角度的考量,也有提升企業形象的作用。對于共享辦公品牌而言,可以擺脫固有印象,進軍高端市場;
??對于甲級寫字樓來說,共享辦公則成為去除多余供應的新思路。根據戴德梁行的數據,近年來上海中央商務區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不斷提升,今年已達到9年來最高水平,未來預計仍將有相當數量的供應入市。蓬勃發展的共享辦公正好幫助寫字樓“消化”庫存。
氪空間并不是唯一一家受到大企業客戶青睞的共享辦公。記者走訪發現,WeWork的大企業客戶已占到30%。包括通用電氣、戴爾、騰訊、微軟、硅谷銀行、畢馬威等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是WeWork的大企業客戶發展最快的市場。租用工位最多的企業是北京的大麥網,已租用700多個工位。
氛圍:真實社區連接不同人群
每天在辦公室正襟危坐的你,可曾想過,有一天辦公室里也能喝紅酒、學瑜伽?
當記者停留在WeWork國金中心門店時,一場品酒會正在展開。衣著休閑的工作人員在咖啡吧臺打開一瓶瓶紅酒,細心地教授品酒技巧。門店工作人員介紹,這樣的社區活動,每周都會召開3至4次。晚上下班后,還會不定期舉辦免費的瑜伽培訓班,讓忙碌的辦公者放松身心。不少人因此結識,成了朋友。
“相較于嚴肅的傳統辦公室文化,共享辦公更開放,更在乎社區概念,它提供的不僅僅是辦公場所,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人脈社交與服務生態圈。在一個真實的社區中連接不同的人群,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艾鐵成說。
對于辦公者而言,開放式的氛圍帶來的是更多商業合作伙伴。某金融公司負責人汪小姐告訴記者,自從搬入共享辦公空間后,和周邊幾家公司的負責人都成了好朋友,互相之間有業務合作,也變得更方便。
共享辦公為不同行業的辦公者們提供了一起辦公的機會
對于共享辦公的運營者而言,則是開拓了租金收益之外的盈利方式。“一展空間”負責人王玨告訴記者,除了提供辦公室之外,一展空間還能為企業提供最基礎的注冊、稅務,發展所需的市場推廣、投融資,及針對個人的差旅、保險、醫療等特色服務,并收取比市場價更低的費用。有時,運營者還會幫助不同需求的公司“牽線搭橋”,例如服裝公司和展覽公司,創業公司和金融公司等,因為在同一個地點辦公,這樣的合作變得更容易。
更多資訊
-
復工復產中的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抗腫瘤藥產線已恢復,檢測機構備戰報復性增長2022.5.5
作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在此輪抗疫中成為主力擔當,隨著第一、第二批近兩千家重點企業“白名單”發布,上海生物醫藥企業開始防疫和主業生產兩手齊抓。 據悉,在首批666家重點企業“白名單”… 查看詳情 >
-
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原來是它2022.5.5
在漕河涇開發區園區、寶冶集團、石庫門釀酒廠、上海東方壓縮機廠、福陸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這就是來自上海電信的“天翼數字哨兵”,短短幾秒,它就能核查人員… 查看詳情 >
-
滬郊食品企業積極復工增產,讓市民餐桌更豐盛2022.4.27
疫情之下,米面糧油是每個家庭不可缺的,但要想吃到羊角包、三明治、手抓餅或許就有點難度了。近日,在滬郊金山,部分食品加工企業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努力以更多美味可口的食品豐富市民餐桌。 “早上8點,我們的面… 查看詳情 >
-
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閉環運營,把耽誤的工作進度搶回來2022.4.18
疫情防控期間,嘉定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24小時待命,堅守在崗位陣地。3月24日起,位于安亭鎮的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開始封閉管理生產,62名員工堅守一線,用了三周時間,把原先耽誤的工作進度搶了回來,完成榮威…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