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都能找到政府辦事,上海打響“一網通辦”品牌,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
來源:上觀2018.7.25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印發《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推進線上線下業務流程的革命性再造,政府的服務,有了一把可量化、可檢驗的“標尺”。
“一網通辦”的概念,理解起來并不復雜:在線上、線下,都能找到政府辦事,手機上可以找到,家門口的社區服務中心也可以找到。找政府辦事,將可以“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對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政府辦事更加透明、更加高效、更加便捷,企業的營商成本、創業成本進一步降低;對群眾而言,則意味著公共服務更優質,城市更安全,交通更便捷,環境更友好,“群眾跑腿”變成了“數據跑路”。
加強數據整合,形成服務合力
登錄平臺,一鍵下單,線上咨詢,“坐等”快遞,實時反饋……當人們早已熟悉的網購操作,也可以發生在政府的政務服務當中,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7月1日,“一網通辦”總門戶在“中國上海”門戶網站上線試運行,讓這一場景成為現實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
這一整合了各部門碎片化、條線化政務服務事項前端受理功能的平臺,目前已接入234項事項,對接29個部門的56個業務應用系統。辦事人只需通過支付寶、微信或市民云賬號登錄,就可以在該網站輕松辦理各類涉企和民生類事項。
雖然上海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基礎較好,有先進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的積累,但以往在管理和信息化建設上的“條線分割”,一度帶來入口體驗差、事項辦理標準不一、前后臺脫節等問題。這些“數據煙囪”所帶來的問題,就是“一網通辦”要重點解決的。
數據隸屬于各個部門,它們是否能順暢“跑路”,流通和利用是否暢通,折射的是部門間協同水平的高下。4月12日,市大數據中心揭牌成立,作為“一網通辦”最重要的推進主體,該中心正致力于摸清政務數據、政務信息系統等“家底”,聚焦數據整合和應用,協調各區、各部門形成合力。
按計劃,今年上海將全面建成“一網通辦”總門戶,10月底前完成100%事項接入,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169項個人政務服務事項同步完成接入。同時,上海還將打造以“市民云”為總入口的“一網通辦”移動客戶端,實現PC、移動端等各類入口、出口的統一,并實現網上統一支付和統一物流快遞服務。
近年來,上海作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著力推動數據共享和開放,推動應用協同。以往企業開業辦證,房產信息總需要反復提交,浦東新區結合“一庫共享”電子證照庫,于去年12月實現了房產信息共享,對13個部門70個事項共4730個辦理件共享房產證明,減輕了企業負擔。
目前,全市正全面推進電子證照庫建設,已納入了7個市級部門、4個區共計43種電子證照,統一采集入庫230萬余張。據了解,月底前本市將完成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四大基礎數據庫的上云遷移,并于9月底前建成統一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年底前實現100%按需共享數據。
市政府辦公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信息共享后,要逐步做到“減證明”。“希望到最后,凡是政府部門制作的信息,不要求企業或個人作為證明材料提供。”
不斷刀刃向內,再造業務流程
日前召開的市政府常務會議傳出消息,要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納入“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平臺,再造項目審批流程、精簡項目審批環節,目標年底將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至100個工作日以內。政府部門的自我加壓,正通過一項項改革持續推進著。
“從‘多口’變為‘一口’,讓前臺倒逼后臺,最大難點不是技術,而是流程再造。”市政府辦公廳有關負責人認為,如果辦理事項太復雜,網上辦事自然就無法順暢進行下去。業務流程的革命性再造,則可以使各個部門協同管理,讓“串聯”變為“并聯”,大幅提高效率,使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
“工程建設申請施工許可證需要跑10多個部門,經過200多天層層審核才能拿到。”香港恒基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副工程經理曾祥建,原本提到“辦證”,就“額頭冒汗”。現在,他通過徐匯區“建設工程聯審共享平臺”,只需在網上上傳資料,不需要跑一個部門,就在41天里拿到了施工許可證。“流程精簡后,我們企業不用再花時間成本糾結于政府審批,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把業務做好。”
通過審批“兩集中”,該區力爭將部門審批事項向部門一個科室集中,部門審批科室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從而實現審批職能和人員集中管理,所有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壓縮了50%以上。
為積極推進“一網通辦”,全市各部門正不斷推進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再造業務流程。比如,市工商局精簡開辦企業環節,縮短了辦理時間;市住建委推行了分類審批施工許可“多評合一”;市稅務局則拓展服務手段,減少企業納稅時間和頻次。
接下來,本市還將進一步減環節、減材料、減證明、減時間,提升“一網通辦”服務成效,選取一批高頻、跨部門事項切實推進流程再造,整合涉及多部門事項的共性材料,推廣多業務申請表信息復用,通過“一表申請”將企業和個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齊、后續反復使用,減少重復填寫和重復提交。據了解,到年底前,市、區兩級超過90%的涉企審批事項將可以“只跑一次、一次辦成”,到10月底前,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個人事務將實現線上線下“全市通辦”,全市通辦率達到99%。
創新服務舉措,提升群眾獲得感
雖然政府部門提供了詳細的辦事指南,但看完后仍感覺“云里霧里”,依舊不會填表和辦理申請事項?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企業仍依賴到窗口或通過電話等傳統方式進行咨詢、辦事,且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咨詢“手續到底怎么辦”上,不僅降低了自己辦事的效率,也增加了窗口人員的業務量。
為此,靜安區以企業辦事需求為出發點,推出智能引導系統,通過梳理企業辦事各種形態、場景、情形,以情景引導方式,幫助企業在網上完成許可證申請材料的填寫,并對辦事流程重新梳理簡化,推動多部門協同并審。目前,該區已實現食品流通經營許可、藥品零售企業許可、娛樂場所經營許可等8個事項63種主題式服務上線。
今年初,楊浦區推出了“政銀通”服務,企業通過設在銀行的服務點,也可以辦理企業開業登記、企業年報公示、合規證明開具等市場監管服務,不需要再前往行政服務中心辦理,縮短了辦事路程和等候。“作為政府部門,我們要跨前一步,讓企業辦事不但可以去找政府,還可以就近辦。”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周偉透露,目前“政銀通”已為超過500名投資者提供了便捷服務,依托該區“一窗通”開辦企業網上申報平臺,開辦企業必要時間已從22天縮短到5天。
黃浦區則開展了一企一檔、材料免交、電子亮證、證照查驗等電子證照應用,并建設政務“知識庫”,使政務服務“更智慧”。市政府辦公廳電子政務辦表示,政府部門要做好服務企業、群眾的“店小二”,對于取得較好實際效果的創新做法,將在進一步標準化、規范化后,在全市復制推廣。
“政府部門的工作,不能‘自娛自樂’。”從事企業服務的政府工作人員們認為,“一網通辦”的成果好不好,最終還是體現在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上。“企業的感受度是第一感受,群眾的評價是第一評價。”
更多資訊
-
復工復產中的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抗腫瘤藥產線已恢復,檢測機構備戰報復性增長2022.5.5
作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在此輪抗疫中成為主力擔當,隨著第一、第二批近兩千家重點企業“白名單”發布,上海生物醫藥企業開始防疫和主業生產兩手齊抓。 據悉,在首批666家重點企業“白名單”… 查看詳情 >
-
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原來是它2022.5.5
在漕河涇開發區園區、寶冶集團、石庫門釀酒廠、上海東方壓縮機廠、福陸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這就是來自上海電信的“天翼數字哨兵”,短短幾秒,它就能核查人員… 查看詳情 >
-
滬郊食品企業積極復工增產,讓市民餐桌更豐盛2022.4.27
疫情之下,米面糧油是每個家庭不可缺的,但要想吃到羊角包、三明治、手抓餅或許就有點難度了。近日,在滬郊金山,部分食品加工企業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努力以更多美味可口的食品豐富市民餐桌。 “早上8點,我們的面… 查看詳情 >
-
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閉環運營,把耽誤的工作進度搶回來2022.4.18
疫情防控期間,嘉定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24小時待命,堅守在崗位陣地。3月24日起,位于安亭鎮的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開始封閉管理生產,62名員工堅守一線,用了三周時間,把原先耽誤的工作進度搶了回來,完成榮威…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