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橋有座“超級金庫”,全球最大藝術品保稅倉庫今年底投入使用
來源:上觀區情2018.8.13

浦東外高橋,全國最大的通商口岸之一。在這里,萬里長江一路向東,奔流入海;在這里,每年數萬艘國際船舶來來往往,數千萬只集裝箱集散中轉。
憑借著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優勢,近年來,外高橋不斷推出貿易便利化措施,一個個極具特色的貿易平臺在自貿試驗田里開花結果,文化貿易平臺就是其中亮眼的一朵玫瑰。
固若金湯的藝術品倉庫
外高橋臺中南路上,一幢6層大廈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外表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這樁大廈,卻備受文化貿易行業的關注,原來這里打造的將是全球最大、最安全、運營和管理最先進的文物藝術品保稅倉庫。
這幢大樓的全稱名為上海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簡稱“國藝中心”),將于今年四季度正式投入使用。負責國藝中心建設的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環中介紹,該中心由西樓的倉儲區和東樓的商業辦公樓兩棟單體建筑組成,建筑總面積6.83萬平方米。其中西樓由地上6層地下1層組成綜合體,單體面積5.2萬平方米,為藝術品提供最安全的倉儲環境。整個庫區設有100多間恒溫恒濕庫VIP間,恒溫恒濕公共空間、油畫保管箱、金庫、普通藏品庫,滿足各類型藝術品存儲要求。
國藝中心西樓一樓擁有挑高8米、2500平方米的展覽展示空間,設備設施先進,裝修高雅,將科技與藝術相結合,打造全新觀展模式。非常適宜舉辦各類主題性、商業性藝術展覽、學術論壇、各類主題的文創展覽、文化活動等。
國藝中心內,還將設立上海自貿區藝術品評估鑒定中心和上海自貿區版權服務中心。其中,設有評估鑒定專家工作委員會,專家由國家文化藝術機構、高等院校及藝術品領域的專家和藝術品市場專業人士、民間收藏人士等共同組成,實行一票否決制,為廣大投資者和收藏者開展文化藝術品鑒定、評估、資訊等專業服務,讓藝術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
作為藝術品倉庫,安防是國藝中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據介紹,國藝中心被形容為“一個六面體的保險箱”:它按照國際標準UL(美國保險商實驗室)標準,對整個建筑進行設計安防與消防,由外至內設置了六道安防體系,包括火焰捕捉系統、超聲波震動報警感應、物體移動檢測系統等,此外整個保稅倉庫的外墻厚度達到100厘米,可以連續抵御一小時的抗擊破壞力,國藝中心也被稱為“超級金庫”,可謂是固若金湯。
與此同時,公安部檢測中心、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公司、美國UL公司、上海通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啟動“藝術品及貴重物品存儲安全防范技術規范編制”相關工作。這將是一個結合國際及國內標準的行業標準及規范,對藝術品及貴重物品存儲設施的設計、建造及運營將起到規范化的引領與指導作用。
制度創新助推文化“走出去”
硬件設施逐漸與世界水平看齊的同時,上海自貿試驗區也不斷修煉“內功”,在貿易制度革新方面狠下功夫。
借助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與開放政策,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這一文化領域擴大開放“試驗田”持續釋放磁石效應——截至2017年末,上海基地累計吸引到超過500家各類文化企業入駐,當年新增文化企業數量超過70家;累計吸引注冊資本已達343億元,當年新增注冊超過24億元;當年貿易規模突破350億元。其中,不乏文化產業投資類、重點出版類、文創工作室、高科技新媒體等文化業態的新機構。
自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整個外高橋保稅區域就開始以藝術品進出口通道服務為起點發展自貿試驗區文化藝術產業,向海內外多家藝術機構提供外貿代理及展覽展示服務,為國際藝術品市場輸入新鮮血液。截至去年年末,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已成為全國最高效便捷的藝術品進出境通道,累計進出庫貨值超過300億元。通過與佳士得、邦瀚斯、保利、嘉德、余德耀美術館、龍美術館等海內外行業巨頭展開合作,上海自貿試驗區引入眾多頂尖文化藝術資源,形成集聚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海關、文廣、文物等部門先后推出一系列制度創新,上海自貿試驗區國際文化貿易便利化程度不斷提升。例如: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伊始,市文廣局就在保稅區域設立美術品進出境審批受理點,僅一年后又推出改革升級措施,區內藝術品進出境備案免除文廣局批文,簡化美術品審批及監管手續,實現保稅區藝術品與境外自由流通。去年1月1日起,文化藝術品進出口環節關稅由6%降至3%,今年8月1日起又從3%下調至1%,增值稅由17%降至16%,綜合稅率由2017年的24.02%降至17.16%。
胡環中表示,未來的國藝中心將充分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優勢,為海內外藝術品提供保稅倉儲、保稅展示、快速通關、自由中轉等綜合保稅服務,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有效提升服務能級。“通過藝術品進出境通道和相關配套服務,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搭建起國內外藝術品交流的橋梁,把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源源不斷向外輸送,也把世界知名文化瑰寶及特色展覽帶入國內,促進國際文化藝術交流。這里將成為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文化‘走出去’的橋頭堡。”
更多資訊
-
古典樂走進衡復風貌館、襄陽公園,上海這片“音樂街區”驚喜不斷2023.7.10
伴隨2023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啟幕,7月9日,上海交響樂團與徐匯區湖南路街道聯手,“MISA全城古典”活動先后走進衡復風貌館、老房子藝術中心和襄陽公園,在“梧桐區”不同人文地標營造多元音樂場景… 查看詳情 >
-
300多畝荷花即將進入盛花期,來顧村公園消夏賞荷吧2023.7.5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深入打造“四季賞花”品牌,7月15日至8月15日,顧村公園將推出2023消夏賞荷活動,以“荷”之名,傾力打造一場融合攝影、文化、科普的繽紛夏日游園會。活動包括賞荷“蓮蓮看”、荷… 查看詳情 >
-
徐匯正推進建設的“生活盒子”,這項功能尤其值得關注2023.7.4
目前,徐匯區內共有8家三甲醫院,全市1/5的優質醫療資源位于此,成為該區域發展優質社區醫療的重要資本。在日前舉行的徐匯區政協“以醫改為統領,優化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兜牢居民健康網底”雙月協商會上,上… 查看詳情 >
-
閔行這里新建3個環形綠道,其中一個環湖3.3公里2023.6.25
早起晨跑,晚間散步,周末賞景,一條近在身邊的綠道帶給市民諸多美好感受。記者從吳涇鎮獲悉,目前全鎮11條綠道總長度已達到43.4公里,總長在全區所有鎮、街道和莘莊工業區中名列前茅。綠道的貫通鏈接還形成了…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