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今年上半年,滬上企業最愛去哪些區?郊區的空間載體一定比中心城區多嗎?

來源:上觀區情 2018.8.16

摘要:作為經濟運行主體的企業,滬上企業關注哪些區域、偏好流向哪里?哪些區域載體的供應量充分、性價比高?哪里更適應企業發展?

不久前,上海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出爐。上半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15558.1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9%,比全國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快了0.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上海16個區的經濟增速總體符合預期,呈現“消費、投資、外貿三大需求穩,財政收入平,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優”的基本特征。

那么,作為經濟運行主體的企業,滬上企業關注哪些區域、偏好流向哪里?哪些區域載體的供應量充分、性價比高?哪里更適應企業發展?記者為此采訪了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夏雨。近日,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與大數據企業辦合作,通過海量的平臺交易信息,以及近1.3億平方米各類產業園、樓宇的載體數據積累,對上海企業(非生產加工類)的流向以及區域市場供給量等按照21項指標和一定的權重,形成了今年上半年的“上海企業空間流向指數”。


一些區域空間供給增量不足,與企業需求反差拉大


企業的誕生,需要找空間選址;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便面臨著空間擴張。某種程度上說,企業對空間需求的活躍程度,反映著市場的活躍程度,折射出一個地區的經濟好壞。

夏雨告訴記者,雖然宏觀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但從總體上看,滬上企業選址的空間需求環比仍在上升,達到9.89%,同比增加16.6%;與此同時,市場供給空間增量環比5.93%增長,同比16.94%增長。這說明,從數據上看,企業空間需求增量與市場供給增量日趨平衡。

其中,企業需求空間同比增長前6位的是:青浦、寶山、嘉定、楊浦、閔行、靜安; 企業需求空間環比增長前6位的是:嘉定、寶山、松江、楊浦、青浦、靜安。

然而,雖然總體上企業空間需求增長與供應增量基本協調,但局部不平衡比較明顯。如企業需求空間增量環比增長前6位的是:嘉定(29.20%)、寶山(27.75%)、松江(27.15%)、楊浦(23.18%)、青浦(20.66%)、靜安(18.43%),與之相對應的市場供給空間增量的環比增長則分別為-14.38%、-10.44%、-3.48%、-17.62%、-3.86%、6.94%,兩者的落差很大。

從企業需求增長的同比看,青浦(58.18%)、寶山(57.72%)、嘉定(56.66%)、楊浦(53.72%)、閔行(52.70%)、靜安(50.75%)分列前6位;與之相對應的市場供給則分別為(-12.21%)、(-19.84%)、(-25.38%)、(-31.14%)、(55.23%)、(24.43%),除閔行外,其它幾個區供給明顯落后于企業需求的增長。

比如,今年上半年,企業對嘉定的空間需求增量達到16.3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9.20%,但嘉定的市場供給空間增量為23.6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4.38%;企業對寶山的空間需求增量達19.5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7.75%,但寶山的市場供給空間增量為21.7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0.44%。盡管從目前的數據上看,區域的市場供給空間增量均大于企業空間需求增量,但從實際情況看,區域的市場供給空間增量和企業空間需求增量理想比例應為3:1,以給企業更多的選擇余地。

上海機器人產業園

夏雨表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幾年來企業發展環境和勢頭日益趨好,同時,用于企業發展的載體供應與企業發展需求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郊區地方雖大,卻并不代表其市場供給空間大。這是因為,企業招商周期一般1—2年;而新增產業園區需要通過土地征收、產業轉型等而來,一般需要 5—7年的建設周期,因此現階段并不能隨時為企業所用。目前,閔行區依托虹橋商務區,有大量的載體空間可以使用,新靜安區則因為合并了原先的閘北區,新增了包括市北高新園區、大寧地區等不少載體空間。


企業空間成本穩中有升,外圍增幅高于中心區域


企業選擇載體空間,成本自然是其重點關注的要素。

從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載體空間成本環比增長前6名的,依次是金山、奉賢、松江、青浦、寶山、楊浦,主要都是集中在中心城區周邊的區域;而載體空間成本環比增幅下降的前6名,則依次是黃浦、靜安、普陀、虹口、徐匯、浦東,基本都集中在中心區域。

同樣,從空間成本的同比增長看,也是松江、寶山、奉賢、金山、青浦、楊浦居前6名,而同比降幅最大的前6名則為普陀、靜安、長寧、虹口、徐匯、黃浦等中心城區。

比如,金山企業的空間成本為1.09元/平方米/天,環比增長7.92%;奉賢企業的空間成本為1.65元/平方米/天,環比增長7.14%;而黃浦企業的空間成本為4.98元/平方米/天,環比增長-0.40%;靜安企業的空間成本為5.22元/平方米/天,環比增長-0.38%。

不過,中心城區受企業關注程度仍居高位,部分郊區關注度提升明顯。所謂區域關注度,就是通過企業依托互聯網交易平臺對某個區域了解、調研、分析、比較等關注度數據的積累。在關注度水平方面,環比增幅居前6位的依次為浦東、嘉定、長寧、普陀、閔行、徐匯;同比增幅前6位的是浦東、徐匯、閔行、長寧、寶山、靜安。

夏雨告訴記者,上述兩類數據表明,中心城區的企業關注度仍然堅挺,是企業落戶的首選之地;而嘉定、寶山等區域隨著交通、環境、功能、人文、生活以及各種配套條件的改善,企業對這些區域的關注度也在大幅提升。載體空間成本的增或降,則取決于載體空間的多少,簡言之,載體空間增多了,成本自然下降,載體空間減少了,成本自然上升。一些地區由于空間載體存量較多,在租賃情況并不理想的情況下,會出現成本下降的情況。

市北高新園區


政府行政效能的改善,影響區域活躍度高低


隨著上海各區對“優化營商環境”的日益重視,包括對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證審批等不斷簡化優化,區域活躍度正在不斷提升。所謂“區域活躍度”,是不同區域政府、空間載體擁有者和服務機構與企業互動的頻率和數量,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沉淀下來的大數據。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區域政府行政效能的改善以及主動吸引、服務企業的情況。

從活躍度本身看,徐匯、浦東、閔行、長寧、靜安、黃浦居前6位,說明區域對企業的整體溝通服務水平較高。

從活躍度環比增幅看,楊浦、寶山、閔行、徐匯、奉賢、虹口位居前6位;從增幅的同比看,楊浦、寶山、閔行、長寧、黃浦、靜安居前6位,說明這些區域在優化區域綜合環境方面的提升較為明顯。

此外,今年一季度的數據曾顯示,有三個區的活躍度環比為負增長,但從上半年的數據看來,只有一個區的活躍度環比為負增長。說明上海各區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整體得到了提升。

夏雨介紹說,通過七個方面分指標、21項內容的匯總、分析與計算,最終形成2018年上半年“上海企業空間流向指數”,該指數作為一種嘗試,在分類、結構、權重,以及數據采集的完整性權威性等方面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優化。在“上海企業流向指數”中,從高到低排在前6位的區依次是浦東、徐匯、閔行、靜安、長寧、黃浦。

他告訴記者,由于此次大數據統計的上海企業是非生產加工類的企業,所以并不能代表所有企業的情況。但由于生產性企業在上海企業中比重較小,市場活躍度較低,且對空間載體需求時間較長,所以對總體結果影響較小。

張江科學城“創e空間”

通過今年上半年的“上海企業空間流向指數”,可以直觀地看出政府打造綜合環境對企業的重要性,綜合環境不僅包括交通便利、環境配套等硬件,更包括提供服務、企業生態圈等軟件。夏雨建議,各區要從長計議,堅持不懈地抓好新產業載體建設,由于招商和產業載體建設的周期不同,所以產業載體一定要提前規劃、保持一定的富余量。同時,必須堅持盤活低效存量土地,走內涵發展的道路,從而成為吸引新產業的成本洼地和服務高地,成為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堅實基礎。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