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發現問題戶外設施不能靠“人海戰術”,上海試點“大數據”管理店招店牌

來源:上觀2018.8.17

摘要:對于“問題”設施的排摸巡查,主要手段仍是“人海戰術”,無法及時發現“隱藏”得深的問題店招店牌,且缺乏重點,效率低下。

臺風“溫比亞”逼近,上海各區及綠化市容管理等部門再次排摸巡查全市存在傾覆、脫落、坍塌等隱患的戶外廣告、景觀燈光、店招店牌等戶外景觀設施,有條件的進行固定,隱患嚴重的直接拆除。

然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對于“問題”設施的排摸,主要手段仍是“人海戰術”,依靠巡查人員的肉眼去發現問題顯著的設施。這樣存在兩個弊端:

  • 其一,需要掌握一定技術甚至只有通過專業檢測才能發現的問題,比如外觀嶄新而內在結構已經腐朽的店招,無法及時發現。
  • 其二,由于基礎信息缺失,導致排摸巡查缺乏重點,效率低下。

8月15日,閔行區拆除一家煙酒店的店招,從外觀看,這塊木質店招似乎問題不大,但工人撬開外殼后,發現內部架構已經被雨水長期浸泡而酥脆

東蘭路萬源路路口一家洗浴城的戶外雕塑,外觀看似十分堅固,但內部固件經過長年腐蝕,已搖搖欲墜,還好被細心的巡查人員近距離檢查后及時發現,否則掉落后不堪設想,該雕塑于8月13日被拆除

對戶外景觀設施實施精細化管理,已迫在眉睫。

記者從閔行區古美路街道獲悉,該街道的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將在9月完成升級改造,屆時,所有戶外店招的登記備案信息都將上線,一旦店招出現“服役”時間過長等狀況,平臺將自動報警,街鎮將派遣人員上門,“一捉一個準”。


“大數據”都躺在備案登記檔案里

8月16日,記者跟隨古美路街道的巡查人員,發現古美路1028號的一家酒類商店存在安全隱患,這家已經停業的商店人去樓空,其店招外殼不翼而飛,內部的十幾根燈管暴露在外,其中兩根已經搖搖欲墜,一頭只靠連著的電線苦苦拉拽,隨時都有被風吹墜落的可能。

巡查人員當即聯絡城管部門,依照程序對問題店招予以拆除。巡查人員告訴記者,這周以來,古美路街道已經發現并拆除了15塊問題店招。

古美路1028號的店招外殼不翼而飛,燈管暴露在外,十分危險

“對于問題店招,目前基本還是依靠網格化管理員去發現,所以發現和處置的效率不高。”巡查人員告訴記者,巡查店招店牌只是管理員諸多任務中的一項,難以確保定期、高頻次地做有針對性的巡查,所以如果有“大數據”能夠提醒下他們,比如,巡查區域內有多少塊店招店牌,這些店招店牌分別是什么時候設置、變動或拆除的,那么他們就可以分析并歸納出一份重點巡查對象的名單,這樣巡查、發現的效率會提高許多。否則,平時的巡查就是“無頭蒼蠅”“撞見一個是一個”,一些本該被重點巡查的對象就可能屢屢逃脫。

古美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黃少波坦言,其實巡查員口中的“大數據”,都“躺”在網格化中心各部門的檔案里。

比如,根據規定,該街道范圍內戶外店招店牌的新設或變更,應當到街鎮相關部門做備案登記,申請材料包括經營單位法人的信息、店招店牌的設計及施工圖紙、房屋租賃證明等,只要將這些信息收集并上傳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就能實現對店招店牌的精細化管理。

記者在該平臺上隨機點擊龍茗路上的一家面包店,該店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負責人、面積以及店招的近照、設置時間和更新時間均一目了然。

該平臺將在下個月基本完成升級,對戶外店招店牌實施精細化管理

其中,最關鍵的信息就是店招的設置和更新時間。根據上海地方標準《戶外招牌設置技術規范》,戶外招牌的構架及其錨固,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構架應每年進行一次防腐保養;設置期滿兩年的,設置人應每年委托檢測單位做安檢。假設某塊店招的設置或變更時間是2017年5月5日,那么巡查人員就會有針對性地在去年11月、今年5月和明年5月,對這塊店招的檢查或保養情況進行巡查。


店招不備案登記,“身世”如何掌握?

不過,只依靠戶外店招店牌的備案登記信息,“大數據”還不夠完美。

多個區的市容綠化部門均向記者表示,由于并非強制性要求,店招店牌設置主體主動來備案登記的積極性不高。古美路街道負責戶外店招店牌相關工作的人員透露,從2013年至今,該區域內登記的店鋪有1300多家,其中1200多家有戶外店招店牌,但把檔案拿出來一看,這6年里實際有備案登記記錄的店鋪僅有150多家,只占總數的12%。

古美路街道2013年至今的戶外店招店牌備案登記記錄,這些“身份”清晰的店招店牌僅占總數的一成左右,其他店招店牌由于設置主體不主動來備案登記,所以相關信息很難掌握,基本依靠網格化管理員去一家家上門排摸,效率很低

對于那些不主動來登記的店鋪,由于沒有執法權,主要措施就是反復告知。古美路街道僅去年就通過各種渠道向轄區內商戶戶均發放了3次以上的告知書,收效甚微。

每次發放告知后,需要業主簽字確認收到了告知,但簽字容易,主動來備案登記店招店牌或自查隱患的單位就沒幾個了。圖為備案登記告知書和防汛安全自查告知書回執

針對上述問題,黃少波表示,古美路街道將通過兩種方法來解決。

  • 第一,在一些不主動備案登記商戶集中的區域試點,由政府部門出資,對店招店牌的規格尺寸進行統一設計,并負責建設安裝主體框架,店招店牌的其余部分費用由商戶承擔并必須通過備案登記才能實施。

如此一來,由政府部門抓主體結構的設計和建設,可以保證工程質量和沿街風貌的統一,還可以及時掌握商戶及店招店牌的相關信息,為日后的精細化管理打下基礎。

目前,這一做法已在平南路、漕寶路、古美路等沿街商鋪試點。

古美路部分路段的沿街商鋪正在集中改造,由政府部門抓店招店牌主體結構的設計和建設

  • 第二,考慮到政府部門出資的方式難以全覆蓋,仍有許多店牌店招由于設置者遲遲不來申報而處于“隱藏”狀態。古美路街道正在考慮將店招店牌的檢測、維保信息也納入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主要方式是由設置者嚴格落實自己的主體責任,定期按要求將店招店牌的檢測、維保信息上傳給街道。

黃少波表示,這些信息將比設置時間和更新時間更有用,可以直接用來判斷店招店牌的問題和隱患有多大。一旦發生設置者未如期上傳檢測、維保信息,或檢測、維保報告出現問題的,平臺可以馬上報警,由管理人員迅速到現場進行處置。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