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云棲大會召開前,阿里云已經在上海透露了這些信號
來源:上觀2018.9.20
9月19日,阿里巴巴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技術會議“云棲大會”在杭州云棲小鎮召開。在每年的云棲大會上,作為重要的技術平臺,阿里云總是唱主角;不過今年,在云棲大會開幕前,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云ET城市大腦人工智能負責人華先勝已經在上海舉辦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透露了阿里云的最新動向。期間,華先勝還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就人工智能與云計算的關系和可能帶來的變化進行了闡述。
華先勝
華先勝表示,阿里云雖然叫“云”,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很廣泛,涉及到的行業也比較多,包括交通、零售、工業、規劃、傳媒、金融、醫療等行業。如果要進一步探究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有很多個方向。比如,利用視覺理解技術可以進行目標檢測、目標跟蹤、目標識別、場景分析等;媒體處理技術可用在視頻編解碼、分布式存儲、傳輸分發、視覺重建等方面;設計生成技術涉及圖片生成、視頻生成、場景生成等應用;搜索挖掘技術則包括行人搜索、人臉搜索、商品搜索、流量預測、成因挖掘等。此外,還有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如詞法分析、文檔分析、機器翻譯;智能語音技術,如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大數據技術,如各行各業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技術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成品率等。
“阿里云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相關項目和產品有城市大腦、工業大腦、醫療大腦、設計大腦,等等。”華先勝認為,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的融合會成為創新的源泉和加速創新的手段。
他解釋說,早期的云計算在海量異構數據的計算能力、平臺智能化程度方面都有局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數據類型變得豐富,數據量也在急劇增加。海量數據的高效智能處理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這些數據本身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現有的主流人工智能技術是由數據驅動的,例如深度網絡模型包含了大量參數,要訓練得到一個較好的模型,就需要大量的數據去訓練模型。此外,硬件的發展使得這些模型在訓練效率和推斷效率上大幅提升。所以,近幾年云計算在計算能力和智能化程度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有了強大的云計算能力,人工智能能做到的事情將會更多。比如:在交通異常事件檢測方面,可以全量、實時檢測車輛擁堵以及機動車、非機動車亂行等問題;在交通流量預測方面,可以基于歷史全局流量數據和當前流量數據預測未來人流量、車流量等,提前做好交通疏導;在城市規劃方面,可以為規劃數據建立全量索引,實現樣例和條件檢索等;在工業方面,可以利用視覺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管理生產,檢測產品缺陷,優化生產工藝等;在農林牧漁方面,做到疫情防控,產量預估等;在醫療衛生方面,對患者進行手術的醫生可以從之前完成的大量類似病例中尋求幫助,這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醫生個體所具有的經驗和知識。“未來,云計算將幫助企業、機構靈活應對面臨的諸多挑戰,結合人工智能和云計算這兩大力量將加速自身和行業的發展。”華先勝預測。
但他也指出,人工智能近些年雖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仍然處在初級階段,仍需要大量人長期的努力,研發、創新人工智能技術,讓人工智能技術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未來,人工智能將會進入到社會中各個行業當中,使工作變得更加高效,生活更加便利,人們會感到更加幸福安全,生活質量更高。例如城市大腦在交通、消防以及城市規劃等領域也會產生非常高的經濟社會效益。
如果落實到人工智能給個人生活和工作帶來的變化,華先勝認為,未來很多簡單腦力勞動,甚至那些重復性很高、有固定模式的相對復雜的腦力勞動,都可能逐步會被人工智能替代,“人可以從簡單和重復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至于那些不能被機器替代的工作,也可以在機器的協助下,大大提升人的工作效率,“屆時,人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用到更有價值的地方,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
更多資訊
-
他是手術機器人前沿領域的“弄潮兒”,用更多國產醫療器械造福病人2023.5.30
幫助企業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融合發展 “‘創業’兩個字,‘創’代表創新創造,意味著從無到有;‘業’是事業,只有把它當作畢生的事業來做,灌注全部的激情,才有機會把創業做好。”上海卓昕醫療科技有限… 查看詳情 >
-
在金山石化街道,新老勞模攜手成立聯盟,并有了自己的“創新小樓”2023.4.26
聯盟將打破區域、產業、企業壁壘,為勞模工匠搭建了一個開放式合作平臺。 4月24日,金山區石化街道啟動“禮贊勞動者·濱海建新功”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活動,現場為區域勞模聯盟創新工作室揭牌,并發布“線上… 查看詳情 >
-
阿里“巨變”,盒馬能成下一個支付寶?2023.3.30
扎根上海的盒馬、餓了么和平頭哥,是喜是憂?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發布全員信,宣布啟動新一輪公司治理變革。 根據改革方案,阿里巴巴集團將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 查看詳情 >
-
尋訪上海寶藏女制琴師:鉆研50年,像造原子彈一樣造古箏2022.9.2
驅車50公里,抵達松江區大江路,走進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三層車間。繁忙的流水線上,是一臺臺未完成的古箏,和一個個暗暗較勁的制琴師。因為,一年一度的“敦煌杯”古箏制作比賽很快就要開始了。 55歲的沈…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