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時間吸引逾150萬用戶,支付寶的這個新功能會成為爆款嗎?
來源:上觀2018.10.19

短短三天時間,已經有超過150萬的用戶參加了同一款保險計劃,這是支付寶10月16日上線的新功能“相互保”展現的號召力。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發現,“相互保”是一項低門檻的健康保障服務: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周歲以下)無需交費,就能加入到其中,獲得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產生賠付時才參與費用分攤,自身患病則可一次性領取保障金。
但在嘗試加入“相互保”計劃時,記者也看到了類似投保時保險公司要求用戶簽署的告知書等內容。提供“相互保”服務的除了螞蟻金服,也有保險服務公司信美相互,支撐“相互保”的也是經過向銀保監會備案的保險產品。也就是說,“相互保”在根本上是保險服務,而從它的受歡迎程度可以發現,互聯網保險服務可以像“余額寶”一樣通俗易懂,展示出保險的另一種樣子。
互聯網能否實現保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我從事過很長時間的商業保險,被人說奸詐。為什么被說奸詐?”螞蟻金服副總裁、螞蟻保險總裁尹銘坦言,商業保險面臨不少質疑,包括保險的范圍、賠付的條件、退出的條件等。所以,當螞蟻金服設計保險服務時,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改變保險在人們心中的印象:“讓用戶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保障,是我們推出‘相互保’的初衷;同時利用互聯網思維、技術搭建一個普惠、透明、便捷的平臺,讓保險回歸本源。”
這一點,或許是“相互保”用戶猛增的重要原因。據“相互保”相關負責人方勇介紹,與一般保險產品根據疾病發生率定價、需先行支付固定保費不同,“相互保”服務根據實際發生賠付案例的情況進行費用分攤。
根據規則,每月兩次公示、兩次分攤。在公示日,期間發生的確診賠案均會在適度隱藏敏感信息的前提下,給予公示并接受異議申訴。公示無異議的所有賠案產生的保障金,加上規定的10%管理費,會在分攤日由所有用戶均攤。錢花在哪里,每個參與者需要分攤多少錢,完全公開透明。
方勇表示,均攤實際金額視每期公示的實際情況而定。不過,在單一出險案例中,每個用戶被分攤到的金額不會超過0.1元錢。至于患病可以拿到多少錢,則要看用戶初次確診重疾時的年齡:不滿40周歲,賠付金額為30萬元,超過40周歲,則為10萬元。確診患病,只需手機拍照上傳相關憑證,公示無異議后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假設某一期公示時,“相互保”中成員人數為500萬人,公示100個出險案例,按照最高賠付金額計算,賠付總額為3000萬元,加上協議中規定的10%管理費,即還需管理費300萬元。那么在分攤日,將由500萬人成員平攤3300萬元,每人當期扣除保費為6.6元,單個出現案例的金額不到0.07元。
“相互保”用的是“隨進隨出”模式,如果成員不愿意繼續分攤,可以在完成公示分攤后,選擇零門檻退出。“分攤的時候不僅是在支付一筆費用,更是實實在在幫助一些人,讓用戶相互守望、彼此幫助,這是‘相互保’的初心,更是相互保險的使命”。信美相互董事長楊帆說。據了解,支撐“相互保”的是經過向銀保監會備案通過的保險產品,而信美相互擁有國內首家相互制壽險牌照,接受銀保監會指導和監管。此外,“相互保”采取的是一次性全額賠付,這與一些網絡互助平臺的“收到多少、給付多少”政策不同。
在業內人士看來,“相互保”對基礎保障形成了有益補充。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李曉林認為:“相互保險沒有股東,與消費者利益高度一致,建立好運營機制、整合好服務資源、服務好消費者是相互組織經營的核心目標,結合互聯網技術、高效運營,可以讓更多人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推動健康中國順利實現。”
除了服務方式,還能改變什么?
在尹銘看來,之所以會有“相互保”,是因為科技改變了保險服務。這種改變不僅僅在服務方式上,還包括服務場景上。一方面,科技可以為用戶量身定制保險服務;另一方面,還可以用科技創造保險場景:“這個場景就無時無刻讓你感受到場景的存在,讓你感受到保險服務的存在。”
他還舉了一些例子解釋何為科技創造場景:未來,門診保險可以實現手機拍攝病例上傳,保險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AI技術抓取審核,立刻賠付,“這就是融入場景,給用戶極致的體驗,讓用戶覺得隨時處在保險的安全感中”。
還有,未來的保險會服務會前置。比如,車險用戶通常發現,如果一年不出險,保險公司不會服務一次,只有第二年來打交道;如果不斷出險,保險公司的人員就會經常服務。這不是對那些不出險的用戶不公平嗎?而所謂的保險服務前置,就是保險服務應該參與到用戶的風險管控當中,包括車輛行駛、包括生活健康管理。“這樣讓用戶始終感覺到保險的溫暖、保險的存在,用戶才會對保險有興趣。”尹銘覺得,“相互保”只是互聯網保險的一個期間,未來的保險在科技“加持”下,會變得更加人性化。
新技術讓保險更透明
互聯網保險的另一個優勢,在于更加透明。尤其是隨著區塊連技術的發展,很多科技企業已率先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保險服務中。近日,眾安科技聯合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眾安保險、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在開放資產協議基礎上推出保險通證(Policy Backed Token,以下簡稱“PBT”),實現保險資產的通證化,也展示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將對保險行業帶來積極作用。
在當下的保險市場,保險公司在使用區塊鏈時,更多地是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往往是將業務的一部分置于區塊鏈,底層部分仍舊走傳統系統,導致區塊鏈的價值無法得到真正的發揮,用戶與保險公司都不能從區塊鏈中真正受益。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區塊鏈研究室副主任劉百祥表示,PBT從保險的底層資產入手,提升保險業務在用戶、產品、場景、監管等多個方面的能力,為區塊鏈在保險領域的應用指明了方向。
比如,在當下保險市場的保單信息流轉環節,始終存在若干痼疾未能解決:保險公司及相關方的溝通方式以郵件往來為主,高度依賴人工溝通協調,而且交易形式也多是手工統計;保險共保的投保周期動輒長達數個月,讓用戶與企業都感到費時費力,并且由于用戶數據需要在多家保險公司同時流轉,存在敏感數據丟失泄露的風險;當用戶申請保單質押貸款時,往往出現因用戶還款超時導致保單提前失效、保單價值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其他機構使用該保單資產需要經過繁瑣的確認認證等問題……
但是,當利用區塊鏈技術將產品完成通證化后,保險條款將更加透明。同時,由于各家保險產品具備一致要求規范和標準API,因此用戶可以統一化管理自己在所有保險公司的保險資產;保險公司也將在再保、共保、渠道對賬等場景下大幅降低對接的成本和數據審核成本。而在隱私方面,保險通證相較傳統數據隱私保護更加周密,因此保險公司不需要用戶的真實投保信息即可獲得實際投保總額,完成正確決策。
據眾安直營業務部總經理佘磊介紹,眾安保險旗下的航旅出行綜合保障產品“飛享e生”已率先實現保險通證化,其保險定義即智能合約的定義,所購買的保單即是通證。依托于開放資產協議,它在產業鏈主體間的流轉更為高效、安全,客戶權益及服務體驗也更能得到保障。在不久的未來,還將有健康險、車險等險種接入PBT。這意味著更多的保險從底層設計上用上區塊鏈技術,解決諸多行業痛點。
眾安科技首席技術官李雪峰則認為,除了保險外,銀行、保險、農業、供應鏈、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的實體經濟資產同樣可以實現通證化,讓資產信息更透明,讓資產動態可跟蹤,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資產流通和配置。他說:“區塊鏈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存證和發幣,而是在解決協同化、實時化的監管保障前提下賦能實體經濟,同時確保用戶個人對數據隱私的控制權。”
延伸信息:“相互保”的Q&A(螞蟻金服提供)
Q:“相互保”在哪里?
A:用戶可通過支付寶首頁搜索“相互保”,或通過“支付寶-我的-螞蟻保險”找到相應服務入口,在自主選擇授權芝麻分評估、簽署付款授權服務等協議后,即可加入保障計劃,享受到具有互聯網特色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互助體驗。
Q:“相互保”為什么要規定“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螞蟻會員”加入?
A:“相互保”處于上線初期,為了保證它的穩定健康、持續運行,目前暫定面向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及其未成年子女開放,先享保障后交費,有人患病均攤保障金。后續隨著“相互保”的持續運營、產品服務機制不斷成熟,會逐步優化加入的條件。
Q:用戶在申請加入“相互保”時,為什么要自主選擇簽署付款授權服務協議?
A:希望通過“相互保”讓不幸罹患重疾的成員能夠盡快得到幫助,盡早獲得相應的保障金,因此在分攤保障環節,采用了自主選擇授權付款的方式。用戶加入過程中,會有授權付款提示,經過用戶授權后,“相互保”才開啟委托支付。此外,每期分攤付款人都會收到相關的信息提醒。
Q:如何保證分攤金額“單一案件不超過1毛錢”?
A:“相互保”是一項普惠低門檻的健康保障服務,希望更多人能以更低成本,享受到大病健康保障,因此承諾“單一出險案件,每個用戶分攤不超過0.1元”。按照分攤機制,參與的人越多,每個人分攤金額越少。運行初期,若出現單一案件人均分攤超出0.1元的情況,螞蟻保險會承擔超出的費用。
Q:“相互保”為什么要收取10%的管理費?
A:螞蟻保險和信美相互作為“相互保”的共同管理人,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會產生相關運營成本和支出。10%的管理費將用于分攤金額收支、案件調查審核、訴訟仲裁公證、項目日常運營維護等,以保證項目持續運作。
Q:如果用戶不想參與“相互保”了,可以選擇退出嗎?退出會有什么影響?
A:用戶可以選擇隨時退出,退出即保障終止。如果退出時已公示案件,用戶需要支付當期的分攤金額。
Q:如何保證案件本身及公示信息的真實準確?
A:首先,每個成員在提交理賠申請材料時都必須聲明其真實性;其次,信美相互會對成員上傳的各項資料進行慎重的調查和審核;再次,所有的理賠案件都將被公示接受監督,對于公示中有異議的案件會進行補充調查后再次公示,證據確鑿的也會依法進行追償。
除機制保障外,“相互保”也會引入區塊鏈技術,所有賠案相關證據、資金使用流向通過區塊鏈上的公證處、司法鑒定中心、電子證書中心、法院等全節點見證,全鏈路可信,除不可篡改外,也具有法律效力。
更多資訊
-
復工復產中的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抗腫瘤藥產線已恢復,檢測機構備戰報復性增長2022.5.5
作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在此輪抗疫中成為主力擔當,隨著第一、第二批近兩千家重點企業“白名單”發布,上海生物醫藥企業開始防疫和主業生產兩手齊抓。 據悉,在首批666家重點企業“白名單”… 查看詳情 >
-
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原來是它2022.5.5
在漕河涇開發區園區、寶冶集團、石庫門釀酒廠、上海東方壓縮機廠、福陸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這就是來自上海電信的“天翼數字哨兵”,短短幾秒,它就能核查人員… 查看詳情 >
-
滬郊食品企業積極復工增產,讓市民餐桌更豐盛2022.4.27
疫情之下,米面糧油是每個家庭不可缺的,但要想吃到羊角包、三明治、手抓餅或許就有點難度了。近日,在滬郊金山,部分食品加工企業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努力以更多美味可口的食品豐富市民餐桌。 “早上8點,我們的面… 查看詳情 >
-
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閉環運營,把耽誤的工作進度搶回來2022.4.18
疫情防控期間,嘉定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24小時待命,堅守在崗位陣地。3月24日起,位于安亭鎮的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開始封閉管理生產,62名員工堅守一線,用了三周時間,把原先耽誤的工作進度搶了回來,完成榮威…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