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原地產的女性視角——對話羅韶穎
來源:和訊網2017.7.6
在國內地產界,女性高管可謂稀缺,“一把手”更少之又少。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與房地產殘酷的競爭壓力有關;另一方面,人們對強勢老板文化的推崇使女性處于相對弱勢的一方。然而,在房地產江湖中,人們經常會提到兩個知名的房企“女王”。一位是老牌房企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另一位是地產新秀東原地產董事長羅韶穎。巧合的是,龍湖和東原都來自于重慶,龍湖將總部遷往了北京,東原總部則搬至上海。有業內評論者稱,女性領導者“統治”下的龍湖、東原給男人的地產江湖帶來了溫度與溫柔。
對于龍湖以及吳亞軍,各種解讀分析已可成書,然而對于以細分市場見長、關注客戶情感著稱的東原和羅韶穎,業界未免還覺得陌生與好奇。
一襲黑色連衣裙干練而知性,打招呼時笑成月牙兒般的眼睛不失親切與柔和,明眸皓齒、不繞彎子是羅韶穎給人的第一印象。日前,在東原地產的首個社群實體——“原?聚場”中,中國建設報與羅韶穎面對面,試圖通過對話解答心中的疑問:東原作為后起之秀,如何能夠在當前房地產劇烈分化、規模主導的背景下生存與發展。
找出市場的“大魚”、“小魚”
中國建設報:對于現在的樓市行情,很多人表示看不清形勢,您對此有什么想法?對未來有怎樣的判斷?
羅韶穎:對多數開發商來說,現階段的確處于壓力極大的時期。基于長遠來看,我認為心態謹慎樂觀是很重要的。房地產走到下半場,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但是當開啟“上帝視角”看待整個大畫面時,實際上行業存在著萬億元級的市場。我認為,整個行業最關鍵的3個要素是土地、資金、客戶。
在這個行業里,這3個要素有一個共性,即結構非常豐富,來源眾多,在任何一個城市,每一個領域都有“大魚”、“小魚”的市場需求和空間,城市又有城市的特點,再分解到客戶,空間就會更多、更豐富。我們可以根據不同要素組合之間的差異化設置不同的打法,只要具備較強的執行力,就會產生大大小小的商業創新空間。
比較規模特色更重要
中國建設報:當下很多開發商都在追求規模擴張,東原在企業利潤率和規模方面是怎么考慮的?
羅韶穎: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我相信我們走的是相對具有特色的路線,而且差異化路線還會繼續走下去。正是為了讓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堅持走差異化的路線,我們會保持基本的規模,在這個規模之下,有可能會被迫為了生存而放棄一些差異化的嘗試,但是我們依然有足夠的空間繼續創新嘗試。
中國建設報:針對當前市場,東原的應對舉措是什么?你提到過500億元的規模或目標,那么東原地產的實施途徑和邏輯是什么?
羅韶穎:東原的發展有著自己的判斷和邏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做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在戰略方案上,我們也不是要去超越誰。我認為,整個行業經過大浪淘沙之后,前100家的房企會相對穩定,時間可能會是在2020年到2025年形成較高比例的市場規模。
至于應對舉措,東原已有很多實踐,而且從目前情況來看做得還不錯,我們希望可以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從東原實踐來看,除了酒店產品外,在發展初期就把各種地產業態都做過了,這既是一種好奇心,也是一種沉淀和積累。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敢在北京、上海做并購項目,重新定位然后改造、招商的自信所在。我們今年啟動了一個新模塊,專門從事產業地產,這是一個行業發展的趨勢。判斷一二線城市住宅受限時,我們會做一些周邊城市的溢出項目,但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中國建設報:在城市布局方面,東原地產會有哪些動向?
羅韶穎:有一個關鍵詞叫做“深耕”,深耕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我們的目標是在所有一線和強二線城市都有布局。除了目前已進駐的城市,昆明和西安是接下來要進駐的城市。在全國區域方面,目標包括北向的京津冀區域和南向的珠三角區域。
除了利益共享還要志同道合
中國建設報:當前發展較快的房企都在建立激勵機制,隨著東原規模的提升,如何使人力資源匹配發展速度?
羅韶穎: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基因,分解到團隊也是如此。比如激勵機制,當行業都在推股權激勵的時候,我們已經在做跟投。
說起合伙人利益分享,我覺得現在不少合伙人制度是偽合伙人,更多的是在行業快速擠壓和相對恐慌的狀態下,以更簡單粗暴的方式捆綁職業經理人。真正的合伙人不僅是利益共享,更重要的是應該志同道合。“志”就是戰略,即個人志向和團隊戰略是否匹配;“道”就是文化,是個人與公司、老板真正在戰略上的認知、文化的認知能夠相同。在這種前提下,職業經理人與東原戰略高度一致、文化高度一致的時候,利益自然也是分享的,這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社區空間社群化、創業化
中國建設報:最近幾年地產行業產生了很多創新業態,“原?聚場”也是一個新的業態空間,您對社區創新空間打造方面有何見解?
羅韶穎:事情的演化往往無法掌控,這是創新的結果也是創新的邏輯。“原?聚場”的規劃,不是基于商業模式,而是基于人性需求,這既是生活美學的集成空間,也是為一些專業能力強的業主搭建的創業創新空間,把生活跟創業融合在一起,使之具有商住兩用功能的空間。
現在的“原?聚場”是1.0版,面積不是特別大,功能設計主要是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樣化、更高品質的休閑活動。
更多資訊
-
他是手術機器人前沿領域的“弄潮兒”,用更多國產醫療器械造福病人2023.5.30
幫助企業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融合發展 “‘創業’兩個字,‘創’代表創新創造,意味著從無到有;‘業’是事業,只有把它當作畢生的事業來做,灌注全部的激情,才有機會把創業做好。”上海卓昕醫療科技有限… 查看詳情 >
-
在金山石化街道,新老勞模攜手成立聯盟,并有了自己的“創新小樓”2023.4.26
聯盟將打破區域、產業、企業壁壘,為勞模工匠搭建了一個開放式合作平臺。 4月24日,金山區石化街道啟動“禮贊勞動者·濱海建新功”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活動,現場為區域勞模聯盟創新工作室揭牌,并發布“線上… 查看詳情 >
-
阿里“巨變”,盒馬能成下一個支付寶?2023.3.30
扎根上海的盒馬、餓了么和平頭哥,是喜是憂?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發布全員信,宣布啟動新一輪公司治理變革。 根據改革方案,阿里巴巴集團將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 查看詳情 >
-
尋訪上海寶藏女制琴師:鉆研50年,像造原子彈一樣造古箏2022.9.2
驅車50公里,抵達松江區大江路,走進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三層車間。繁忙的流水線上,是一臺臺未完成的古箏,和一個個暗暗較勁的制琴師。因為,一年一度的“敦煌杯”古箏制作比賽很快就要開始了。 55歲的沈…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