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口加工區將消失?這個剛轉型升級的綜合保稅區僅僅開了個頭
來源:上觀區情2018.11.27

位于閔行區浦江鎮的漕河涇出口加工區,日前剛剛通過驗收,正式轉型升級為漕河涇綜合保稅區,成為上海首個成功轉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由此,在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之外,上海新增了一家更靠近市中心區域的綜合保稅區。漕河涇出口加工區轉型背后,釋放出許多積極信息。
據上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關保稅監管二科張海旭介紹,綜合保稅區是僅次于自由貿易區的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今年5月,國務院批復上海漕河涇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漕河涇綜合保稅區,規劃總面積為0.807平方公里。從功能上看,漕河涇綜保區將從原先以外向型加工貿易為主,進一步拓展至國際轉口貿易,國際采購、分銷和配送,國際中轉,檢測和售后服務維修,商品展示和研發等業務。
漕河涇出口加工區此番轉型,透視上海從出口導向轉向“內外兼修”。漕河涇綜保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勇告訴記者,漕河涇出口加工區于2004年封關運作,今年以來進出口總值已達363.77億元,位列全國同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前五。歷經14年發展,區內現已匯聚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和品牌企業,英業達、美敦力等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均在此落戶。不過,園區原先“主打”加工貿易,最典型特征就是原材料和銷售市場“兩頭在外”,如14年前首批入駐的企業英業達,其最初的出口比重高達90%以上。然而,隨著外企銷售重心逐年向中國轉移,企業出口比重現已降至50%。
然而,園區企業之變,讓專門服務于區內企業報關業務的上海欣海報關有限公司閔行分公司一度受挫。欣海閔行分公司總經理林詠梅告訴記者,英業達作為閔行分公司的大客戶,其每年的報關量曾占分公司總報關量一半以上。2015年,一方面因成本原因,英業達集團旗下部分低附加值生產線開始向西部地區轉移,另一方面,已開始起蓬頭的跨境電商卻受制于出口加工區的業務限制而又“進區無門”,這使得加工區出現企業“出去多、進來少”的現象,導致報關公司客戶流失、業務下滑。“但隨著園區升格為綜合保稅區的申請獲批,園區打破了單一出口加工業務限制,不僅區內企業更有積極性,報關公司的業務又開始多起來。”據透露,目前欣海閔行分公司僅“保稅一日游”業務(指利用保稅物流園區“入區退稅”政策的出口復進口業務),每月就能接到近400單。
漕河涇出口加工區的此番轉型,同樣透視上海迎合企業需求升級之變,為上海進一步留住高附加值企業增加籌碼。張勇介紹,近年來,區內企業從單純的出口需求,不斷增長出科創研發、檢測維修、第三方物流、高端制造等更高端需求,“升級為綜保區之后,區內保稅維修、保稅研發等業務便可蓬勃發展。以保稅研發為例,對于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和檢驗檢測企業而言,在綜保區內,其進口的研發、檢測設備及耗材,都是免關稅和免17%增值稅的,相比在保稅區外做研發,可節約總投資的三分之一。”據透露,區內企業美敦力,是全球醫療器械領域的隱形冠軍,每年有大量研發投入,盡管市、區級對類似美敦力這樣的外資企業配備了研發相關補貼,但相對其實際投入仍是“杯水車薪”。“而升格為綜保區之后免稅研發,讓外資研發中心和初創類企業在研發初期便能節約30%以上的成本,這對加速企業成長無疑是更為勁爆的政策紅利。”
據悉,目前,上海還有奉賢、嘉定、松江、金橋、青浦等區的出口加工區,同樣在積極申請整合轉型為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作為一種時代產物,可能很快就會從上海消失。
更多資訊
-
研發生產中心+1!江橋又一地塊出讓2023.10.25
近日,上海西北綜合物流園區江橋基地D1街坊D1-09地塊(江橋鎮2101號地塊)成功出讓,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競得該地塊,未來將建設重塑研發生產中心。 效果圖 項目東至河道、南至河道、西至翔江… 查看詳情 >
-
完成率100%!閔行這個鎮為何如此“吸金”?2023.10.25
“一開始,我們在區投促中心的牽線搭橋下,與虹橋鎮進行了初步接洽,虹橋鎮企服中心主動了解我們的需求和發展方向,幫助我們解決在工商、稅務、裝修、員工宿舍等多方面的難點,最終科梁信息在虹橋鎮虹創園安家落戶,… 查看詳情 >
-
2023年本市唯一入選,浦東這個基地被評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023.10.25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出臺《關于推出北京市798藝術區等69家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的公告》,正式發布“2023年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名單”。上海市老港生態環保工業旅游基地成功入選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成為… 查看詳情 >
-
佘山鎮推進高新科技園成片式二次開發2023.10.25
佘山鎮擁有山水一體的自然資源、一二三產業齊聚的產業體系和日趨完善的產業配套。在推動全鎮產業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喚醒現有資源使之蝶變升級,激發產業體系現代化發展成為擺在佘山鎮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