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園區集聚全球創新創業資源打造中國版“硅谷”
來源:上觀2018.11.29

“24年前,3M在漕河涇成立中國第一個生產基地,2006年進一步加大投資并成立中國研發中心,目前研發中心實驗室已超過40個,已經是3M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在近日舉行的2018漕河涇科創嘉年華上,3M中國研發中心運營總經理饒文琦在回顧與漕河涇的歷史結緣時感慨地說,期望在下一個10年、20年,3M仍然可以和漕河涇開發區繼續攜手,共同成長。
作為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漕河涇承擔著歷史使命而誕生。當時的定位就是要以發展工業為主、利用外資為主、出口創匯為主。34年來,汲取著改革開放的澎湃動力,漕河涇一路披荊斬棘,成為國家級開發區隊伍里的“排頭兵”。數據顯示,目前漕河涇開發區已經匯聚了中外高科技企業3600家,其中包括138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
跨國巨頭紛至沓來
今年7月上海“擴大開放100條”推出后,接連多家跨國企業結緣漕河涇。
在漕河涇商務中心A座30樓,嶄新的辦公室就是法國跨企法雷奧動力總成(上海)公司的“新家”。“動力總成(上海)有限公司及研發中心落戶漕河涇,不僅極大提高本土研發能力,更能服務于全球產品開發。”法雷奧動力總成(上海)公司總經理張勁松說。
法雷奧中國區總裁馬法龍表示,“我們持續看好中國的發展,動力總成(上海)公司及研發中心落戶上海就是有力的證明。未來,我們將繼續提高產能、投資研發,加強法雷奧在電氣化、自動駕駛和互聯汽車以及數字化移動出行等三大汽車變革領域的地位,伴隨中國的改革開放加速發展。”
與法雷奧集團前后腳,全球傳感器行業龍頭美國美特斯MTS公司也將其中國全資子公司——美特斯工業系統(中國)有限公司布局在漕河涇。美特斯工業系統(中國)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上海是全球人才集聚之地,有著跨國企業發展的良好的土壤,新公司將以上海為“根據地”,服務好中國客戶。據了解,MTS產品和服務主要應用于科研、產品開發、質量控制等領域,范圍涉及試驗設備、分析軟件和優秀工程解決方案咨詢。客戶均為各行各業的“大腕”,例如奔馳、豐田、通用、福特、大眾、波音、空中客車及國際各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試驗室。在國內工業界,寶鋼、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集團、奇瑞等知名企業也早已成為MTS的重要用戶。
“新生代”“資深派”并進
漕河涇建區早期單純發展高新技術制造業,但最近幾年加快引進一批體現“國家戰略、上海優勢、漕河涇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服務業項目,重點引進“一部三中心”項目,即地區總部、研發設計中心、管理服務中心、運營結算中心,推動開發區向優二進三、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正呈現出“新生代”和“資深派”項目齊頭并進的態勢。
“新生代”即默沙東中國總部、艾默生中國總部、雅培研發中心、強生中國區總部、費森尤斯全球研發中心等,這些在各行各業如雷貫耳的名字,在這幾年紛紛入駐漕河涇開發區;“資深派”則指早年入駐的外資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與積累,在原來基礎上增資擴股、產業升級、創新業務,將生產型企業脫胎換骨為總部型、投資性企業或新建研發中心。如世界最大的整車集團之一標致雪鐵龍,2008年入區,帶動了一系列汽車零配件供應商來到園區投資,為漕河涇汽車產業飛速發展奠定基礎。就在去年,為擴大其在華業務,標致雪鐵龍集團決定在漕河涇開發區設立管理公司并認定為地區總部。與此同時,麥當勞中國區總部增資8000萬美元,漢堡王中國區總部新資近1億美元等等,均彰顯了這些跨國巨頭扎根漕河涇開發區的戰略構想。
同時,開發區也通過加快回購廠房、辦公房“騰籠換鳥”等方式,為產業優化升級騰出新空間。比如,回購了新芝電子廠地塊,引進了投資總額5億美元的美國嘉會醫院項目,總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綜合性醫院。
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事
目前,漕河涇開發區已成為上海市唯一同時具備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出口加工區三重功能的開發區,也是目前國家級開發區中發展速度最快、單位面積投入和產出最高的區域之一,是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標桿。
一個園區要想始終立于潮頭,唯有保持不變的創業初心。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家平說,漕河涇開發區成立34年來,始終堅持“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事”。作為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一面旗幟,目前,漕河涇開發區正在集聚資源、聯動資本、挖掘潛力,為科技創新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更為優良的環境、更為肥沃的土壤。
日前落幕的2018漕河涇科創嘉年華,從側面彰顯了漕河涇開發區不斷匯聚全球創新創業資源,為區內企業打造更具活力的生態圈的努力。自2016年來以來,每年有來自全球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創業團隊、超過20000名不同領域的跨界精英和創業者參與其中。
在上季嘉年華漕河涇全球科創生態聯盟成立的基礎上,漕河涇開發區今年再度發力,與安永(中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杭州銀行上海分行、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知識產權專委會、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Emotech Limited、城創國際聯合創新中心等十家機構舉行創新生態聯盟簽約,積極釋放金融創新、開放創新與科技創新之間的有效聯動作用,踐行資本、技術、人才在雙向跨境流動方面的高效路徑。以此,繼續推動漕河涇國際化的行進腳步,部署中國版“硅谷”的全球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
更多資訊
-
復工復產中的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抗腫瘤藥產線已恢復,檢測機構備戰報復性增長2022.5.5
作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在此輪抗疫中成為主力擔當,隨著第一、第二批近兩千家重點企業“白名單”發布,上海生物醫藥企業開始防疫和主業生產兩手齊抓。 據悉,在首批666家重點企業“白名單”… 查看詳情 >
-
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原來是它2022.5.5
在漕河涇開發區園區、寶冶集團、石庫門釀酒廠、上海東方壓縮機廠、福陸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這就是來自上海電信的“天翼數字哨兵”,短短幾秒,它就能核查人員… 查看詳情 >
-
滬郊食品企業積極復工增產,讓市民餐桌更豐盛2022.4.27
疫情之下,米面糧油是每個家庭不可缺的,但要想吃到羊角包、三明治、手抓餅或許就有點難度了。近日,在滬郊金山,部分食品加工企業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努力以更多美味可口的食品豐富市民餐桌。 “早上8點,我們的面… 查看詳情 >
-
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閉環運營,把耽誤的工作進度搶回來2022.4.18
疫情防控期間,嘉定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24小時待命,堅守在崗位陣地。3月24日起,位于安亭鎮的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開始封閉管理生產,62名員工堅守一線,用了三周時間,把原先耽誤的工作進度搶了回來,完成榮威…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