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選擇一只“神獸”代表上海,會是什么?IP創新與城市發展大會空降楊浦濱江
來源:上觀區情 2018.12.10

千城一面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信息技術、智慧城市、文創科創的發展,世界上每一座城市都擁有自己的IP。假如用一個IP代表你所生活的城市,你會想到什么?
本周末,2018 IP創新與城市發展大會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舉行,國際著名智慧城市專家、文創行業企業家以及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員等暢想城市IP的可能性。
以一只神獸代表上海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為“知識產權”,實際上這個詞總是與文化、創意、個性、標簽等聯系在一起。一個文創產品有獨特的IP,一座城市有嗎?在大會上,飛馬旅聯合創始人袁岳分享了團隊關于“城市神獸”的大數據研究。
“就像龍代表了中國,如果用一個神獸來代表上海會是什么?”團隊研究城市IP背后的依據是“城市已經做出來的和正在打造的資源,這些資源只有你有而別人沒有,只有你在發展而別人沒有發展的東西”。團隊運用了六百多個數據庫,從關于城市的十萬個條目中搜索出來各個城市數據。“我們所有選擇方法都是以每個城市的‘第一’為依據的,因為‘第一’最能塑造一個城市的性能。”
上海創造了187個“全國第一”。袁岳介紹,上海的創新氛圍最濃,創業獨角獸量級非常大,這里能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此外上海還是“次元化”最好的城市之一。“所謂次元化,就是把原來虛擬的事務變為現實。像上海環球港是次元化的購物中心,上海也是第一個提出來建設全球‘電競之都’的城市……”擁有眾多神奇魔力和獨角獸企業的“魔都”上海,它的神獸應該叫“魔角獸”。
北京創造了182的“第一”,但它的“第一”與上海不太一樣。“北京的爆發力很強,以互聯網領域為例,新概念東西在北京更容易被廣泛接受。而上海做服務性的領域比其他地方都要好,因而應用類互聯網產業都在上海。”此外,同為開放前沿地帶的深圳則在虛擬類互聯網領域更為突出,這是由深圳的年輕性和開放性導致的。
袁岳介紹,根據城市的不同個性,還可分為土系、水系、佛系、火系。火系,是創新先鋒型的城市,如北京、西安、上海、深圳、金華、天津、合肥、重慶。水系城市一般是沿海,同時具有獨特的生活品位,形成跟水一樣較深厚、彌漫、多變的文化,如廈門、連云港、大連、青島、珠海、湛江等。土系城市里的代表是沈陽和大慶。佛系城市則是創意時尚型的成都和樂活安逸型的長沙。“過去城市設計的樣式是一成不變的,未來中國城市的神獸樣式和個性還可以不斷進化。”
用IP思維服務于城市更新
“IP原來的概念是從文化開始的,我們怎么樣把它移植借鑒到城市更新當中?這就涉及到城市的產業轉型與更新。”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夏雨介紹。
如同傳統文學是以書本為量化的,后來有了網絡文學以后,大量的流量為IP創新創造了條件,并以此不斷開發出延伸產品,放大其價值。把這個道理移植到產業轉型和城市更新上,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把原來傳播慢的變為傳播快的,把沒價值的東西變成有價值的”,在城市背景下,這個問題變為“如何把舊的空間打造成有吸引力、影響力和傳播力的新空間”。這個過程中,IP是關鍵。
他舉了幾個近年來城市更新的案例,八號橋、田子坊、上海玻璃博物館、中國3D打印文化博物館,以及最近成為新網紅的上生新所,它們有兩個共同點,大師級的設計難以拷貝,另外客群定位年輕化。“創新應該是一把鑰匙配一把鎖,不應該是可復制可推廣,可復制可推廣是工業思維,但創新的可能是無限的。”
位于楊浦濱江的國棉十七廠轉身國際時尚中心是從2005年開始的,原來紡織產業變成時尚產業,就是產業轉型和城市更新結合的案例。有了新的空間IP之后,IP創新就有了源頭活水,就有了無限可能。“通過IP理念、方式來做產業轉型和城市更新,我覺得現在才是剛開始,會有很多IP創新的東西出來。”
民生筒倉轉型的啟示
大舍建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創始合伙人柳亦春講述了其參與民生碼頭筒倉更新的經歷。民生碼頭曾經是上海最大的倉庫,八萬噸散糧倉庫對于浦江東岸打造全球型水岸空間是一個“引爆點”。“我認為城市更新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決策和推進項目上的制度問題。”
城市中的很多項目按照慣例都要進行國際招標,民生碼頭在啟動時經歷了很多次國際招標,但一直沒有結果。“前年我們就提出了一個想法,能否用聯合工作坊的方式?因為像民生碼頭這樣的項目,不是一家工作單位就能決定其推進方式,而是需要非常多的IP,各個行業的策劃到運營、設計以及城市的管理。”
柳亦春回憶,當時這個項目邀請了三組國際建筑設計單位,各自拿出設計方向進行交流分享,然后由上海的團隊把三家團隊的優勢匯總在一起形成最終方案。把民生碼頭做成藝術展覽空間,就是在第一個階段由國際設計團隊提出的定位。
當時日本團隊提出了“文化+”的概念,把文化與衣、食、住、運、行的深度融合。比如文化跟美食物結合,文化跟視覺結合、文化跟書店、咖啡的結合。“IP不是把一個書店搬過來,而是通過創新的模式方法,在具體地點上重新創造自己的IP,這是我們做項目最根本性的初衷。”
不同的倉庫,有高的、大的、小的……設計團隊做了功能性的分析,把大中小去做分類,最后提出了一個“環”的概念,通過環把所有的空間集合在一起。底層和頂層的展覽空間結合在一起,保持筒倉封閉性的同時,人們還可以通過大坡道在不斷往上走的過程中欣賞到黃埔江的江景。最后整個環的最上面就是觀景餐廳,還可以舉辦時裝發布會。
“通過民生碼頭的設計,我們意識到了如何把不同角度、不同定位的設計單位、策劃單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以聯盟的方式推進一個城市大型的空間更新設計。”柳亦春說這是在這個項目當中所得到的最大啟發,因為很多的城市更新項目都需要通過更多IP的融合來創造新的意義。
更多資訊
-
大零號灣創業者:業績不是大風吹來的,必須奔跑追趕|夜訪上海科創園區2023.5.11
“企業處在初創期或快速發展期,必須奔跑、追趕……” 【小編說】夜上海,美麗精彩不只在于五光十色的商圈、熙熙攘攘的咖啡館酒吧。近日,我們夜訪位于上海市區、郊區的一個個科創園區,觀察那里的“亮燈指數”,與… 查看詳情 >
-
2022上海“五五購物節”啟動新消費,拼多多投38億助力煥新上海品牌2022.8.1
“平臺‘全城熱購,多多拼單’五五購物節上海專區已于7月30日上線,用戶搜索021即可直達。平臺將聚焦上海老字號、上海好農貨、國際消費季等主題,投入38億元消費補貼,助力掀起消費熱潮。”7月30日上午,… 查看詳情 >
-
2022咖啡消費報告:上海咖啡館數量全球第一,咖啡“濃度”顯示上海城市消費韌性2022.8.1
咖啡文化,折射出上海的消費韌性。7月29日,在第二屆上海咖啡文化周新聞發布會上,美團發布《2022中國咖啡消費洞察報告》(下簡稱報告),為即將開啟的咖啡文化周活動預熱。 報告顯示,上海咖啡館數量位列全… 查看詳情 >
-
“奶罐”成文化科技創新平臺,將園區打造為文化新地標2022.7.22
在北京,曾經有家名叫雙橋乳品廠的企業,被譽為首都“奶罐”。十年前,它遷入大興瀛海工業園,“奶罐”騰籠換鳥,老舊產房改造成為現在的E9區創新工場。如今,這里成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試驗田。 E9區創新…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