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上海虹口創造了多少個第一?這個展告訴你
來源:上觀區情2018.12.18

1979年,曲陽新村作為上海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大型居民區開始建設;1990年11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在虹口區黃浦路15號正式成立,敲響了“新中國證券第一鑼”,標志著中國的資本市場邁向現代化;1996年11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由交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的上海航運交易所在虹口區楊樹浦路88號正式成立,這是第一個國家級航運交易所;1995年4月,全國首個跨省流動黨組織——天臺縣在滬流動黨支部在虹口成立了。它所創造的“雙重管理”模式,讓流動黨員有了根……
記者今天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虹口區首創案例展開展上看到,自從1978年12月改革開放以來,虹口人解放思想,用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創造了百余個在上海,乃至全國和世界都極具影響力的第一個。這些第一個,許多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典型案例。
居住在虹口區曲陽新村的居民俞玉麗,今天一開展便來到現場觀展。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俞玉麗1981年嫁到了大連西路230弄曲一小區。40年來,她親眼目睹了曲陽新村和上海的發展變化。她指著一幅曲陽新村變化的照片告訴記者,自己的外婆原是這一地區的農民,小時候經常來外婆家玩,這里都是農田。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改革開放決定,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也使自己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子。在談到家門口的變化時,俞玉麗說,最大的變化就是交通相當發達。她嫁過來時,只有大連西路上的70路和79路兩條公交車,后來通了100路,現在整個曲陽地區不但有40余條公交線路經過,而且還有軌道交通三號線、八號線,出行相當方便。
虹口的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當年的農村已成為了大型居住區,該區40年里先后建成了兩個大型居住區曲陽新村和涼城新村。原先中心城區最大的棚戶區虹鎮老街已徹底消失了,成為了瑞虹新村,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環境和條件。 而當年黃浦江邊碼頭林立的虹口一側,經過這幾年的改造,成了黃浦江邊最靚麗的濱江休閑區。當年封閉的碼頭,如今成了市民休閑散步,觀看兩岸風景的最佳“客廳”。同時,北外灘地區也由原先碼頭裝卸區成了集聚了近5000家航運企業和1400余家金融企業的航運和金融集聚區,徹底改變了原先的臟亂差現象。
改革開放40年來,時任和現任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先后視察過虹口的各項工作,給予虹口干部群眾極大的鼓舞和勉勵。在此次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虹口區首創案例展,許多參觀者在案例展前駐足良久。前不久,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市民分站時,和總書記親切握手的社區干部陳子明在參觀案例展后激動地對記者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帶領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再出發,取得了不凡的成績,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據悉,本次展覽是虹口區從全區各個部門和社區征集的在全國、全市具有影響力的首創案例200余個以及照片近萬張,其中100個首創案例也是首次展出。展覽將在白玉蘭廣場展出兩個月,觀眾可預約參觀。
更多資訊
-
佘山鎮推進高新科技園成片式二次開發2023.10.25
佘山鎮擁有山水一體的自然資源、一二三產業齊聚的產業體系和日趨完善的產業配套。在推動全鎮產業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喚醒現有資源使之蝶變升級,激發產業體系現代化發展成為擺在佘山鎮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由… 查看詳情 >
-
外高橋全球招商成果初顯,引來全球循環材料科技巨頭首個中國研發中心落戶2023.10.25
10月24日,優美科(Umicore)研發中心項目簽約儀式在外高橋舉行,這也標志著優美科集團在中國的首個研發中心項目正式落地外高橋。優美科研發中心的簽約落地,也將進一步促進保稅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 查看詳情 >
-
2023臨港集團創新發展大會舉辦,200億創投基金正式揭幕2023.10.25
10月24日,臨港集團召開2023年度創新發展大會。會上,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牽頭,聯合臨港集團等共同發起出資設立的科創投資基金正式揭幕,總規模達200億元,未來將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服務于上海市、臨港… 查看詳情 >
-
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楊浦創新的答案在一個個“園”中2023.10.24
區域雙創指數近8年年均增長率保持兩位數,主要創新類指標均位列上海市前列;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約1200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0件,研發投入強度超5%;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8家、高新…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