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奏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創想曲”

來源:上觀2019.1.3

摘要: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瞬息萬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拓展創新創想創造的空間,拿出更多硬招實招妙招,承擔好新時代的新使命。

從“追求卓越”到“富于創造”,日前舉行的市委學習討論會主題與上一年一脈相承。前者指明了發展取向,后者強調了實踐要求。“富于創造”就是要想創造、能創造、善創造,為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注入加速前行的新活力新動能。這對統籌發展體制機制、干部隊伍素質能力等,都賦予了全新的內涵、提出了全新的考驗。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瞬息萬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拓展創新創想創造的空間,拿出更多硬招實招妙招,承擔好新時代的新使命。

堅守開放協同的信念,創新創業再跨越。更好承接“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不忘初心,再起宏圖。做好科創板制度設計和增量改革,打好“創新牌”,關注AI+IC等長周期、高風險、大投資新興產業融資需求,優選首批上市企業,支持科創企業做大做強,激發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活力源”。抓住自貿區擴區機遇,下好“先手棋”,推動生物醫藥、綠色再制造、高端制造服務等產業開放創新,優化監管模式;從構建國際信息通信樞紐、發展跨境數字貿易等方面,探索全球數據港建設,將自貿新片區打造成面向國際、聯動國內的開放型經濟 “最前沿”。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走好“協同路”,高標準規劃智慧長三角、集群長三角統籌布局,建好區域大數據交易中心、編制長三角產業地圖;對接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智慧民生應用、無人駕駛等先行先試;擴大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服務輻射面,促進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建設,積極引領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建成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

堅定勇毅前行的步伐,戰略引領再求先。聚焦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提高配置全球資源能力和創新效率,換道超車,顛覆超越。重點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領域,加強原始創新、硬科技創新和前瞻布局,加大投入、加快轉化、加速迭代,跑出“加速度”、勇闖“無人區”,研發制造代表未來競爭力的產品,為國家解決“有與沒有”問題。在一般性產品領域,重在解決“好與不好”問題上發力,注入創意、創想、設計、時尚等新元素,加快形成品牌、做到最好水平。上海推進科創中心2.0,要更好激發企業主體創新動能,尤其要在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上集中發力,從產業創新平臺、技術創新中心、創新產品推廣、開放應用場景等方面加大支持;發揮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等作用,促進企業推動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與此同時,以5G為引領,加快實施上海連接、樞紐、計算、感知四大工程,推動物聯感知網全市覆蓋,打響“雙千兆寬帶城市”的品牌,優化數字密度和“雙創”生態,提高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堅持深化改革的方向,鼎故革新再出發。上海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已有基礎優勢不應成為繼續前行的障礙,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統盤考慮、善于策劃,敢于打破思維定勢、突破路徑依賴,重塑格局,脫胎換骨。我們要圍繞落實全市產業地圖,建立從統籌招商、項目落地到政策配套、全程服務的機制,優化產業布局、行業結構及要素體系,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根據區域產業定位,吸引全球創新企業、創新資源集聚上海、深耕市場、創造傳奇;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民用航空、綠色化工等重點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品牌競爭新優勢。對照全球城市標準,對照先進生產力需要,加快推動“3+5+X”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圍繞“騰籠換鳥”突破倒剪刀差、利益平衡等難題,加快建設創新濃度高、人才集聚度高、經濟密度高的“產業新區”。加快實施全市資源利用效率評價辦法,形成地均、人均產出和單位能耗、產業能級標準,推動低畝產田轉為高畝產田,實現向存量要空間、以質量求發展。

堅信可期可及的未來,精準謀劃再發力。目前上海處于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期,我們要保持定力、穩中求進,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的戰略空間,精準施策,精細極致。我們將以人工智能為引領,打造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促進智能制造、現代金融、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現代農業等領域AI的深度滲透,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凝聚變革生產力的核心力量。加快推動AI向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健康和養老等領域拓展,促進應用場景廣泛覆蓋、城市管理智能升級、社會治理效能優化;營造更好的“AI+”體驗和應用氛圍,讓AI為美好生活帶來更多可能,更好服務民生發展。我們將聚焦各類企業在上海落戶及扎根發展的新需求,加強政策集成、優化營商環境,提高企業的感受度、獲得感,努力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促進民營經濟等進一步提升發展的動力與活力,做好“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的優質高效服務。堅持競爭中性的原則,將最好資源配給最合適企業,給最優企業最佳成長空間,推動形成國資、民資、外資合作共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等各方面共同發力,譜寫、奏響新時代和諧的交響樂。我們既要有撲下身子干事業的激情,敢想敢試、創造智慧;也要有持之以恒抓落實的韌性,至微至顯、善做善成。面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社會智能化治理、民生科技服務等領域的問題癥結,盡快求解最佳的解決方案,推動功能優化、品質提升。進一步加大產融結合的力度,借助科技金融與金融科技,推動實體經濟與金融協同高質量發展。我們要放飛想象力,展現大手筆,用有限的戰略資源,去承載更多的發展任務和經濟容量,向著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理想目標而奮發前行、不懈奮斗。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