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街商戶被強制垃圾分類后,店面總是油膩膩的重慶雞公煲都變干凈了
來源:上觀區情2019.1.30

在上海中心城區中,一些餐飲業發達的馬路在人們印象中往往會與“油膩”“臟亂”這些字眼掛鉤,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餐飲商戶未按規定投放餐廚垃圾。但在長寧區華陽街道,截至今年1月,街道653家沿街商戶中有99.5%都參與了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讓商戶們甘愿“被管束”的原因,則始于去年5月街道推出的一項定制服務:上門收垃圾。
1月30日上午,上海志愿服務文化推廣季系列活動“垃圾分類新時尚 志愿公益嘉年華”暨長寧區華陽街道文明實踐活動在兆豐廣場舉行,來自華陽街道內社區、街區、校區、園區、文藝區和商區等“六區”的參與者共同倡議,用實際行動助推垃圾分類。
商戶主動投放垃圾
重慶雞公煲定西路店的“老板娘”陳世芳是參與者之一。她告訴記者,在街道上門收垃圾之前,自己和周邊同樣開餐飲店的“鄰居”們都習慣將廚房和前廳的垃圾全部混裝,每天結束營業時將一大包、一大包的垃圾堆在餐廳后門。由于飯店經營的菜品多油多湯汁,廚余和餐巾紙等干垃圾混合在一起后,“油膩感”往往多倍放大,每天產生的垃圾都離不開“銷魂”的臭味和揮之不去的油漬。
“垃圾扔不好、扔不對不能全賴商戶,有時候他們也找不到可以就近扔垃圾的地方。”負責商戶垃圾清運的上海液光市容環衛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環衛作業負責人董幸福告訴記者,在同華陽街道展開前期排查時他們發現,拒絕去專門投放點扔垃圾的沿街商戶最集中的原因就是路途遠,因此商店門前的馬路上街沿、廢物箱、電線桿、樹穴、人行道以及周邊小區的垃圾桶、弄堂門口的墻角,就成了沿街商戶棄置生活垃圾的“終端”。
上門清運車
上門收取垃圾的方式也延伸到了同樣存在垃圾投放難的老弄堂
“我們統計過,垃圾分類前,長寧每個街道平均每天出現道路小包生活垃圾的點位高達155處,其實這也是中心城區的‘常見病’。”董幸福說。
去年4月,長寧區在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試點基礎上,開始試點沿街商戶的生活垃圾分類。在首個參與試點的華陽街道,“上門收”成為解決商戶扔垃圾難、分類有抵觸的主要辦法。5月2日,一輛輛播放著專屬音樂的環衛清運車駛上馬路,每天中午和晚上,只要聽到熟悉的旋律,商戶們就知道,是清運車“唱著歌”上門收垃圾來了。
然而,一開始商戶們雖然愿意配合“定時定點”,但“分類投放”的積極配合者卻并非大多數。此時,清運團隊采取了“看、查、說、幫、撿、記”六步走的辦法,對于商戶扔出的垃圾,先看是否做到最基本的干濕分類,再打開垃圾袋檢查是否有“暗搓搓”混裝的現象。如扔出的垃圾存在“作弊”“造假”現象,清運人員先展開現場勸說,接著輔助商戶進行干濕垃圾分類。如果商戶仍不愿配合,清運人員則當面撿起并分類所有錯置的垃圾,每一戶商戶投放垃圾的情況也都有清晰的記錄。
環衛上門清運商戶的生活垃圾
而今,液光環衛公司的工作人員每天開著“三分類”的清運車分別在每天12時30分和18時兩個時段上街,每輛車在華陽地區“兜一圈”收取垃圾的時間大約4小時。眼下,大部分商戶都能做到干濕垃圾分類,部分商戶已經能再細分一步,做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濕垃圾“三分類”。
陳世芳告訴記者,街道上門收垃圾并要求商戶先行分類后,餐廳的環境立即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她介紹,現在餐廳后廚的干濕垃圾分開放置在兩個桶里,前店的剩飯、剩菜和紙巾、餐具也分開投放,可樂瓶、易拉罐則單獨放在回收桶里,最令人頭疼濕垃圾在扔掉前,店員還會專門把湯汁瀝干再放入垃圾桶。“其實一點不麻煩,關鍵是真的臟、油、臭的垃圾少了很多,后續清潔方便太多了。”
華陽街道負責人表示,自去年5月試點沿街商戶生活垃圾定時定點上門收取以來,區域內道路暴露垃圾數量大大減少,商戶倒垃圾不便的反映也較之前大幅下降。商戶自覺養成的垃圾分類習慣則最令人欣喜。董幸福告訴記者,眼下清運人員上門收取到干、濕、可回收等“三包垃圾”的頻次越來越高,規范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意識越來越強。
更多資訊
-
項目結構封頂,上海這個新城打造國際一流教育綜合型社區2023.9.21
9月20日,金橋臨港平和項目結構封頂。該項目覆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預計2025年9月對外招生,總投資達32.9億元,總建筑面積30.1萬平方米。對標國內外一流教育社區項目,引入業內最先進的設計理… 查看詳情 >
-
九成企業感到貿易便利,八成認為成本下降,上海自貿試驗區政策效應顯著2023.9.21
9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主題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張江科學會堂舉行。 作為全國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十年來,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不建“… 查看詳情 >
-
大虹橋傳來喜報,又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入駐,看看哪家是你熟悉的企業?2023.9.21
“選擇大虹橋,就是選擇未來”,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關于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干政策措施》發布后,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核中核”的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讓更多海內外有識之士把投資興業的目… 查看詳情 >
-
首單、首次、首筆……上海自貿區十周年,銀行業保險業交出了怎樣的答卷?2023.9.21
截至6月末,上海自貿區內銀行業機構數量達588家,其中區內法人機構49家,分行級機構121家,分行級以下機構418家。保險機構數量為135家,其中區內法人機構16家,分公司54家,分公司以下機構65家… 查看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