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米摘“國字號”金獎,用10年選育良種,9月中旬上市民餐桌
來源:上觀2019.4.18

近日,滬上唯一稻米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松江大米”在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中摘得“國字號”金獎。
本次鑒評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主辦,各地選送了41個優質粳稻品種和62個優質秈稻品種,以日本漁昭越光為粳稻對照品種、泰國香米為秈稻對照品種,分組進行了食味品質鑒評,評鑒起點高、權威性強。由松江區農技站自行選育的“松1018”憑借氣味、外觀、適口性、滋味等方面的優異表現,喜獲粳稻類金獎。
“一家煮飯,滿弄堂香”
“松1018”摘得桂冠的背后,是長達10年的選育。區農技站高級農藝師、“松香粳1018”育種人陸銘昌介紹,松江區從2008年就開始選育良種。“從種子雜交到選育,再到一年年試種后品性穩定,一晃就是10年。”他表示,選育過程關鍵是堅持,堅持下來才收獲了現在口感好、產量高的優質水稻品種。
外觀光澤透亮,稻米清香味濃厚、松軟適口,這樣的“松1018”獲得評委認可,也得到市場和農戶的肯定。中晚熟的“松1018”和早熟的“松早香1號”一道成為松江大米主力軍。去年,松江大米種植規模3.59萬畝,其中“松早香1號”1.1萬畝、“松1018”2.49萬畝。因市場供不應求,松江大米今年的種植面積計劃在往年的基礎上有所增加,預計達3.9萬畝。
松江水稻栽培歷史悠久。上世紀50年代,松江水稻栽培專家陳永康選育出“老來青”,創造了當時全國水稻單產最高紀錄。對于松江大米,當地有一種說法:“一家煮飯,滿弄堂香。”品嘗過的市民都知道,松江大米煮出來的米飯軟糯、噴香,冷了之后也不會結塊、變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稻米品質要求更高,“松1018”這樣的優質松江大米契合市場消費需求,也勾起了上海市民“舌尖上的記憶”。
9月中旬可端上市民餐桌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稻米。陸銘昌告訴記者,松江大米的高品質與水土有關,松江的土壤主要為適合水稻生產的青紫泥,有機質含量豐富,養分充足,加上耕作層普遍比常規土層厚8—10厘米,更有利于作物生長。
此外,松江大米主產地位于黃浦江上游,土地平坦,河流交錯,成方連片,受黃浦江保護水資源的滋養,加上光照充足、氣候適宜,更是賦予松江大米天然優勢。大米品質好,加工也講究,據介紹,松江大米加工設備從國外引進,共有原糧清理、脫殼、谷糙分離、碾米、分級、色選、打包七道程序,加工的大米色澤晶瑩、品質更高。
再過1個月,松江大米早熟品種就要下種,9月中旬可端上市民餐桌。讓市民餐桌更豐富的同時,這種高品質大米也在一步步豐厚種糧戶的“錢袋”。“高產稻一畝收成600公斤,收益1800元,‘松1018’畝產不低,因為品質好,單價更高,畝產收益可達3500元以上,在原來的基礎上會翻一番。”陸銘昌算的這筆賬,是松江種糧戶實實在在的增收賬。
更多資訊
-
“片區+園區+村居”幸福社區融合發展全覆蓋,來看趙巷鎮這份“幸福答卷”2023.11.17
新時代幸福社區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是共享、多元、歡娛的專屬空間,或是有心、有愛、有趣的生活體驗,100個人心中或許有100種想法。做好群眾心聲的聆聽者,以溫暖家治理體系和新時代品質城鎮幸福趙巷建設,… 查看詳情 >
-
原汁原味展現“兩萬戶”歷史生活,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館建成開館2023.11.17
“這種19寸的黑白電視,阿拉老早用的,現在都沒有了。”“奶奶以前就住在這里,那時候工人新村的條件算很好的。”11月17日上午,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館在楊浦區長白228街坊建成開館,許多住在周邊的居民聽聞消… 查看詳情 >
-
閔行這個地方將建成全球最大新文創電競中心?上海首份電競產業白皮書發布2023.11.17
11月16日,為期四天的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在現場,為探索“新文創”的更多可能性,閔行區聯合超競集團共同發布《上海市閔行區電競產業發展規劃白皮書(2023-2025)… 查看詳情 >
-
聚焦三大高強度纖維,上海金山全力打造“國際纖維之都”策源高地2023.11.17
11月17日,第五屆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3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年會開幕式在上海市金山區舉行。會上,金山區發布并解讀了打造國際“纖維之都”暨建設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宣布將…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