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一個僅十畝“鴿子籠”園區,一年竟產出稅收6.5億
來源:上觀2019.4.19

去年7月,松江區邱家灣老廠區人心惶惶。由于其不在上海市104個規劃工業區塊內,且部分企業未能通過環評,其中14家生產加工型企業面臨必須限期清退搬遷的窘境。對這個僅占地10畝的老廠區來說,清退14家企業,足以傷筋動骨,掀起一場“波瀾”。不少企業已“打包好行李”,準備出去另謀生路。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時隔不久,這批“遠走他鄉”的生產加工型企業之中,有9家“轉型瘦身”后,又吃起了“回頭草”,把企業銷售服務公司注冊回邱家灣老廠區所屬的申田經濟園內。這些企業被大家稱為“飛鴿”企業。
據悉,在占地10畝,僅擁有一棟辦公樓的申田經濟園,注冊有3900余家中小微企業,去年稅收近6.5億元。6.5億元意味著什么?與集結了中國最優秀一批公司的A股相比,這個僅靠中小微企業稅收的園區,能夠排入A股市場上市公司前500強,抵得上數百家上市公司利潤。
這些中小企業為何會對申田經濟園如此“衷愛”?園區何以憑借“小身材”,產出這樣的高稅收?
企業迫不及待吃上“回頭草”
邱家灣廠區地處松江區岳陽街道中心地段,由襪子弄右拐,沿著邱家灣的曲尺小道復行數百步,便可以看到被夾雜在老舊居民區和學校里的有些老舊的廠房。
園區環境并不“高大上”,為何這些中小企業遷出后實現了轉型升級,仍要把總部注冊回來?
“這是因為我們的服務好。”申田經濟園副總經理董鋒告訴記者。
服務好在哪里?企業最有發言權。記者來到了上海嘉傳弘機械有限公司。該公司便是這批被清退的14家企業之一,其原來一直在邱家灣園區做小型五金加工生意。
“當時就知道,公司生產場地想再留在邱家灣基本沒可能了。”上海嘉傳弘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老高告訴記者,“原以為收到清退通知后,園區便會對企業撒手不管了。沒想到,園區還多次來關心我們的搬遷倉儲、用地等問題,并幫忙協調解決辦法。”
“園區工作人員三天兩頭來廠區了解情況,讓我們有困難盡管提,還幫忙找新的場地。”老高回憶,當時,同期面臨被清退的其他企業搬遷后,現有的大型設備和產品短期內無處存放,申田經濟園臨時開辟邱家灣廠區部分場地讓他們用作臨時倉儲,以解燃眉之急。
如今,上海嘉傳弘機械有限公司已和另一家企業合并,對原有加工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在其它地方進行生產,但卻重新將銷售總部注冊回申田經濟園。截至去年底,共有9家與嘉傳弘公司同時被清退的生產型企業,陸陸續續地重新把其銷售服務公司或總部注冊回申田經濟園。
董鋒告訴記者,之所以沒有將生產加工業務搬遷回來,是因為邱家灣老廠房面積較小,不適合作為生產廠房,未來將有新的發展定位。“我們也想借助此次企業清退搬遷的機會,進行業態調整。”
“公司搬遷大概花了小半年的時間,但年銷售額前后基本沒受影響。”老高坦言,小小一個銷售貿易公司,注冊在哪都可以,選擇回到申田經濟園,是因為這里的“店小二”對企業的一片熱誠和貼心服務,讓他實在不想離開。
憑什么能留住“飛鴿”企業?
同樣是邱家灣廠區“老伙計”的上海開天建設公司,落戶在此已有二十余年。面對其他園區拋來的“繡球”,公司負責人陸瑞其坦言,一度萌生過離開園區的念頭。
不過,同時浮現在陸瑞其心頭的,還有這些年申田的各種“好”。
“比如說公司年檢換證,我根本不用掛心。臨到時間,申田的工作人員就會打電話到公司,通知我們換證和注意事項。還有稅收等政策,也有稅管員來和公司協調。”
陸瑞其說,申田經濟園經常主動送來貼心服務,盡可能地給企業開方便之門。這么些年往來頻繁,互相已知根知底,可以開門見山敞開談,不用觥籌交錯地應酬,云里霧里地“打太極”。公司許多涉及政府職能部門的事項,都大可以放開手交給園區代辦。
“如果沒有園區的幫助,我想了解新出臺的政策法規、稅收優惠等,必須要自己上網去查。”陸瑞其認為,公司最終留下來的原因是綜合多方考量的,但萬般原因都指向一處—— “在申田的服務下,公司可以心無旁騖地做生意。”
“服務必須到位,才能把這些‘飛鴿’企業留住。”申田經濟園總經理朱迪告訴記者,申田經濟園除了僅10畝廠區和一棟辦公樓,別無他長,稱得上是“鴿子籠”。在這小小的“鴿子籠”里,足有各類企業3900余家,其中大多以服務、科技、商貿等不占用土地資源的注冊型中小企業為主。
朱迪將這些企業稱為“飛鴿”企業:幾個人,幾臺電腦,一間辦公室,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或是電腦維修企業就能注冊成,這樣的企業請來不難,走時更容易。“一旦他們對服務不滿意,覺得留著不稱心,馬上就能離開。”
讓小微企業更好地享受到政府的便利服務,本就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與規上企業相比,相對弱勢且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也更渴望貼心方便的服務。
近年來,雖然松江區G60科創走廊的百億級大項目如雨后春筍般落地,但服務小微企業的步伐并未停下,并因此獲益匪淺。
朱迪表示,地處松江老城區的岳陽街道工業用地緊張,區域經濟發展一度陷入瓶頸,正是這些“飛鴿”企業,給區域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園區2017年稅收超6億元大關,2018年稅收接近6.5億元,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除了邱家灣老廠房,僅擁有一座3層小樓的申田經濟園總部,位于榮樂中路鬧中取靜處。底樓為辦證大廳,為企業辦理工商稅務證件和其他相關許可證,2樓則設招商、企業服務、管理、辦證等部門。
記者注意到2樓的招商部,說話聲此起彼伏,電話鈴不斷,隱隱約約傳來“您好,我是申田經濟園”。
據介紹,這個部門雖然只有4個人,但卻一刻都靜不下來。四個人要負責園區中2000余家企業客戶的委托開票、納稅申報、繳納稅收、及時申報、入庫等業務,不是填寫表格就是在與企業電話溝通。“排除特殊情況,我每個月至少要撥打1500個電話。”管理部部門經理錢美玉估算。
“申田經濟園細化了‘戶管員’聯系制度,將3900多家企業分別落實到45名工作人員頭上,要求工作人員對每家企業每月至少走訪聯系一次,并建立相應檔案。”朱迪告訴記者,小微企業納稅體量小數量龐大,政府職能部門經常難以顧及到,申田經濟園在其中便扮演著“店小二”上傳下達的角色,將G60科創走廊相關政策、稅改文件、工商年檢公示等及時送達企業。
“鴿子籠”里也能飛出“金鳳凰”
大中型企業都是從小微企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正如20年前,阿里巴巴還是杭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團隊里最初僅有“十八羅漢”,而現在它是擁有近9萬名員工的“巨人企業”。
22年前,上海通靈疏浚工程公司的老板盧敘生單槍匹馬來到申田經濟園創業,如今公司占據了整個上海航道疏浚業務的絕大多數份額。煉油廠海濱碼頭、外高橋港區五期水工碼頭、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疏浚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都由該公司承接。
在申田經濟園,除了通靈疏浚工程公司,還孕育了上海物業管理領域領頭羊之一的孜誠公司等一批園區中“土生土長”的企業,稱得上是“鴿子籠”里飛出了金鳳凰。
目前,園區新注冊企業每年以500到600家的速度增長,給園區帶來了活力。在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大背景下,申田園區內開辦一家公司顯得十分方便,最多只要跑一次。
據介紹,在申田科技園開辦企業,前期只需通過網絡將所需材料傳給園區,便由其負責制作申報材料。申報材料完成后,再由企業審核,確認無誤后,只需“跑一趟”園區簽字確認,即可直接在家“坐等”營業執照。
企業辦理變更手續是申田經濟園的另一大工作量業務,諸如企業經營地變更、營業執照變更、股東變更等變更量等業務每日多達20個以上。為此,申田特設一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企業變更材料,另有一名客戶經理每天跑一趟工商營業部門,負責遞送材料和拿證。
除了貼心的“軟性”服務,申田經濟園的“硬貨”也不少。記者注意到,在園區辦公樓中,有一間辦公面積最大的辦公室,里面足有十多名會計在埋頭做賬。
“小微企業因為規模較小,一般沒有專門的會計,這時候就需要在市場上尋找代賬公司。然而,這樣的公司在市場上良莠不齊,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容易在這方面吃悶虧。為此,園區專門成立了代賬部門,服務企業。”朱迪介紹,園區的代賬服務每月僅收數百元,遠低于市場價格。
選擇松江區,選擇申田經濟園,成熟公司也有自己的理由。“相對于其它地方,申田經濟園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融資,爭取政策優惠和增值稅退稅,解決實際困難。松江區又是G60科創走廊的核心,平臺大機會多,能夠讓我們挖掘更多客戶,發展壯大。”通靈疏浚工程公司相關負責人顧瓊告訴記者。
據透露,未來邱家灣老廠房或將改造為創意園區,孵化培育具有“金鳳凰”潛質的初創企業。
更多資訊
-
“片區+園區+村居”幸福社區融合發展全覆蓋,來看趙巷鎮這份“幸福答卷”2023.11.17
新時代幸福社區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是共享、多元、歡娛的專屬空間,或是有心、有愛、有趣的生活體驗,100個人心中或許有100種想法。做好群眾心聲的聆聽者,以溫暖家治理體系和新時代品質城鎮幸福趙巷建設,… 查看詳情 >
-
原汁原味展現“兩萬戶”歷史生活,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館建成開館2023.11.17
“這種19寸的黑白電視,阿拉老早用的,現在都沒有了。”“奶奶以前就住在這里,那時候工人新村的條件算很好的。”11月17日上午,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館在楊浦區長白228街坊建成開館,許多住在周邊的居民聽聞消… 查看詳情 >
-
閔行這個地方將建成全球最大新文創電競中心?上海首份電競產業白皮書發布2023.11.17
11月16日,為期四天的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在現場,為探索“新文創”的更多可能性,閔行區聯合超競集團共同發布《上海市閔行區電競產業發展規劃白皮書(2023-2025)… 查看詳情 >
-
聚焦三大高強度纖維,上海金山全力打造“國際纖維之都”策源高地2023.11.17
11月17日,第五屆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3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年會開幕式在上海市金山區舉行。會上,金山區發布并解讀了打造國際“纖維之都”暨建設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宣布將…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