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人才環境收稅政策都已備齊,臨港未來有哪些“金礦”等你來挖?

來源:上觀區情2019.8.22

摘要: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臨港已初步形成了“2+3+4”產業體系,是中國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園區之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提出,新片區要發揮開放型制度體系優勢,推動統籌國際業務、跨境金融服務、前沿科技研發、跨境服務貿易等功能集聚,強化開放型經濟集聚功能,整體提升區域產業能級。

臨港是上海產業體系最為完備的區域之一,產業發展將是臨港新片區建設的重要看點。未來,這里將飛出哪些“金鳳凰”,受到世人的普遍關注。


“2+3+4”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臨港已初步形成了“2+3+4”產業體系,是中國高端裝備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園區之一。

近年來,臨港在前期已形成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上,抓住全球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等智能制造領域突破式發展的重大機遇,重點培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先導產業,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裝備、海洋裝備、智能汽車三大支柱產業,積極拓展軟件及信息服務、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四大新興產業。誕生了核電、汽車、集成電路等領域多項“全國第一、世界一流”的產品,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的關鍵技術。

中船、中車、上海汽車、上海電氣、三一重工、卡特彼勒、西門子、ABB等一大批國內外龍頭企業相繼落戶臨港。臨港還引進了寒武紀、商湯科技、地平線科技、圖森未來等多個獨角獸企業,以及彩虹魚、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新松機器人等一批高科技項目,先后獲批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國家中德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

今年以來,在一批重大項目的帶動下,臨港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投資逐步釋放。特斯拉超級工廠(一期)總投資約160億元,廠房第一階段主體結構已接近完成,后續將開始產線安裝和設備調整,力爭11月份具備組裝生產條件。

除了特斯拉項目外,積塔半導體一期正常施工,主體廠房5月底封頂。漢能移動能源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聚焦光伏領域的裝備、靶材和芯片等板塊,總投資約757億元,該項目已于今年4月12日完成簽約,將于9月底前完成過渡廠房改造工作,并于四季度投入使用。


聚焦兩大核心產業

打造高端產業集群,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是臨港新片區揭牌后的核心建設內容。具體而言,臨港正依據自身產業基礎,聚焦新能源汽車和集成電路兩大產業進行發力。

新能源汽車領域,臨港地區的規模與影響力正與日俱增,已落地特斯拉、上汽、奔馳等十余家業內頂尖企業,基本形成國產自主品牌、外資頂級品牌與造車新勢力同臺共舞,建成項目產能持續攀升、在建項目加速建設達產、儲備項目加快選址落地的良性發展格局。

截至今年2月底,臨港地區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落地總投資已超過240億元,2018年,臨港地區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80億元。為加快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先導產業賦能智能網聯汽車,臨港籌建了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目前已基本建成4.2公里封閉測試道路和26.1公里開放測試道路,東海大橋海鐵聯運運營示范項目申報上海市“AI+交通”示范場景,打造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集成電路領域,臨港已落地新昇、積塔等代表性企業三十余家,并正與業內標桿企業密切接洽,涵蓋設計、制造、裝備、材料、封裝和測試等產業鏈關鍵領域。從地理分布上看,在重裝備產業區已基本形成以集成電路裝備與材料為主題的產業集聚區,與臨港科技城的人工智能、軟件及信息產業形成“軟硬結合、遙相呼應”的發展態勢。

從產業協同上看,集成電路產業與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臨港主要產業形成了“產研結合、相互賦能”的協同效應。目前,已入駐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新昇半導體300mm大硅片(一期)已實現10萬片/月的產能,初步打破我國大硅片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旻艾信息科技自落戶臨港地區以來,利用緊鄰自貿區便利的商務與物流條件,把握上海及長三角地區豐富的客戶資源,2018年實現營收5000余萬元。


多項政策配套即將出臺

新片區的設立,無疑將讓臨港產業發展插上強大的“引擎”。

《總體方案》提出,臨港要建立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前沿產業集群。建設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基地,優化進口料件全程保稅監管模式,支持跨國公司設立離岸研發和制造中心,推動核心芯片、特色工藝、關鍵裝備和基礎材料等重點領域發展。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及應用示范區,加快應用場景開放力度,推動智能汽車、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建設民用航空產業集聚區,以大型客機和民用航空發動機為核心,加速集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試驗驗證等配套產業,推動總裝交付、生產配套、運營維護、文旅服務等航空全產業鏈發展。建設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維修和綠色再制造中心,建立綠色認證和評級體系,支持在綜合保稅區開展數控機床、工程設備等產品入境維修和再制造,提升高端智能再制造產業國際競爭力。

為此,相關政策配套也將陸續出臺。創新稅制安排是新片區的一大亮點。稅收優惠政策也體現出臨港新片區錨定關鍵產業領域的決心。《總體方案》提出,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五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又一關鍵要素。《總體方案》中,“人才”出現10次,指向人才引進和自由流動。《總體方案》關于人才自由流動、特別是海外人才引進的便利化舉措,不僅有利于公司今后的發展,將助力企業向全球性的產業領軍者發起沖擊。

與此同時,臨港未來還將進一步實現“產城融合”。《總體方案》提出,實施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制度,在電信、保險、證券、科研和技術服務、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放寬注冊資本、投資方式等限制,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業內專家認為,這些領域的市場需求很大,開放的市場將對全球頂尖企業發出極強的吸引力,同時也將塑造一座面向國際的未來之城。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