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打造公共活動帶,重塑歷史街巷,涵蓋居住商辦,黃浦老城廂未來這樣更新

來源:上觀2020.7.22

摘要:依據招拍掛計劃,黃浦區近期擬出讓4幅經營性地塊,主要分布于老城廂及擴大范圍的北部,均為地鐵上蓋、TOD區域、沿江區域的節點地塊。

基本完成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后,黃浦老城廂將如何更新?在今天舉行的上海2020區域發展宣介會(黃浦區專場)上,黃浦區領導面對線上線下90多家開發企業代表介紹了黃浦區重點區域和重點地塊的發展潛力與優勢,歡迎企業參與到黃浦區新一輪發展與建設中。

近年來,黃浦區聚焦城市空間,架構發展戰略,城區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重點功能區煥新提升、亮點紛呈。其中,老城廂及周邊地區地處黃浦區中心,作為上海城市之根、文化之源,是備受矚目的城市更新焦點地區。黃浦區對外重點介紹了老城廂的方案規劃。

圍繞風貌保護、空間布局、功能體系、公共空間、設施配套等五方面,黃浦區提出了老城廂更新的方案策略。

老城廂是上海市中心城區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一,規劃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江南地域空間特征和豐富的建筑肌理,既有豫園、書隱樓這樣精美的明清江南傳統園林和宅第,也有規模各異、中西合璧的近代石庫門里弄住宅及宅院公館,還有更加西化的外廊式住宅和獨立式花園洋房等,體現了開放、包容和靈活的居住生活和社會生態。在方案中,風貌肌理區域約占50%,區域內有歷史風貌保護街坊26處,風貌保護道路與街巷38處,各級文物點103處,優秀歷史建筑25處。

老城廂風貌區內容量整體將向風貌區外轉移。區內低層建筑連片呈回字形布局,基本保持低層高密度的傳統建筑群意向,形成低層肌理區。新增高層布局在現有高層周邊,在河南路兩側較為集中。區外作為容量承接地區,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和西藏路、金陵路等主要道路,布局新建高層建筑。

方案提出,圍繞老城廂,將架構一軸三心多組團。“一軸”為方浜路-晝錦路公共活動帶;“三心”為依托豫園、文廟和慈修庵形成特色商業、文化、旅游、辦公核心;“多組團”為形成多個居住、商辦功能組團,并通過歷史街巷串聯。

在公共空間體系上,北部由方浜路-晝錦路作為公共空間主軸,西接太平橋地區,東望外灘。南部沿蓬萊路設置綠化空間,并通過南北向街巷空間匯集至小南門(警鐘樓),銜接董家渡與黃浦濱江。

在慢行系統方面,構建以方浜路為骨干、沿城市支路與街巷發散延伸的步行網絡,串聯各級公共綠地、廣場和公共活動中心。結合歷史園林地標,增加口袋公園和城市小廣場。結合風貌歷史街巷,完善慢行體系。

城廂歷史上共有十座城門,方案提出,進一步挖掘歷史城門文化遺存,強化環路意向,并考慮結合原11路環城巴士設置有軌電車。

此外,以構建步行可達、混合集約、活力便捷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原則,還將布局各項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文化、體育、基礎教育、醫療、菜場等社區配套。

黃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領導說,黃浦區和市規劃資源局共同開展城市設計研究工作,深入老城廂及周邊地區約466公頃范圍,以保護城市文化遺產和傳承歷史文脈為核心,以地區復興為目標,探索運用新的方法激活歷史空間,聯通外灘金融集聚帶和新天地功能區,打造更富活力、更具魅力、更加宜居的歷史人文活力街區和綠色生態城區。以期創造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更新,傳承富于底蘊的歷史遺產與街巷空間,激發活力,彰顯海派文化。

在這一概念方案基礎上,依據招拍掛計劃,黃浦區近期擬出讓4幅經營性地塊,主要分布于老城廂及擴大范圍的北部,均為地鐵上蓋、TOD區域、沿江區域的節點地塊。共涉及17個街坊,可出讓總用地約26.3公頃,總建筑量約94.4萬㎡,其中居住占比約37%,商辦占比約63%。四個地塊分別為:

金陵東路沿線64-67、70-73、198、200-3街坊地塊(14號線豫園站及穿越段),將重點發展“新商務、新消費、新文旅、新居住”四大功能,地標級高層寫字樓,打造社區辦公及共享辦公功能,藝術特色商業配套消費業態,富有上海風情韻味的特色文旅體驗區,具備健康特色和智慧特色的高品質高層住宅。

老城廂地區515街坊地塊(露香園二期),功能業態為集老上海風情廣場、文化體驗、創意辦公、高品質住宅于一體。

老城廂地區546、547街坊地塊,地塊處于老城廂的核心位置,毗鄰藍綠絲帶,功能業態為集時尚體驗商業、創意辦公于一體。

老城廂地區555-570、583街坊地塊(福佑地塊),地塊擬探索多樣的利用方式,混合布局居住、文創、商業、酒店和旅游休閑功能,結合街弄和街墻界面形成一個真正小尺度、多功能、有活力的混合型街區。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