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這樣東西免費,但企業都“省吃儉用”,余額能賺錢還能決定未來

來源:上觀2021.2.24

摘要:314家企業位列《上海市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名單(2020版)》。

對企業的碳排放量實施配額管理,是全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用能效率提升和能源結構優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2月22日,記者從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314家企業位列《上海市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單位名單(2020版)》。

“天花板”設太低,會“卡脖子”?

通俗點說,企業要排放炭,絕對不是想怎么排就怎么排,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的單位都有一個排放量的“天花板”。

實際年度排放量如果頂穿了“天花板”,那只有兩條路可選:第一條,在碳排放交易平臺上購買其他單位的“余額”;第二條,無法按規履行配額清繳義務的,將被監管部門責令履行義務,還可能被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并留下不光彩的失信記錄。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度,上海碳排放交易體系配額總量為1.05億噸(含直接發放配額和儲備配額)。這相當于上海碳排放總量的一種“天花板”,各相關單位可獲得的碳排放配額只能從這里分一杯羹。

不少企業擔心,“天花板”設得太低,可能會“卡脖子”。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表示,上海的配額方案能夠兼顧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其中就包括一些企業因快速發展導致碳排放量猛增的情況。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林立表示,2020年納管企業的基礎配額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取行業基準線法、歷史強度法和歷史排放法等方法來確定。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優先采用行業基準線法和歷史強度法等基于排放效率的分配方法。

以工業企業為例,基礎配額采取歷史強度法來確定。這種模式下,如果企業產品去年的單位產量碳排放比2017年至2019年的年均值更低,而年產量維持不變,那么就會產生沒有用完的基礎配額。

對于3年內碳排放強度持續上升的快速發展企業,監管部門也明確,碳排放強度累計變化超過30%的,就取2019年碳排放強度數據來分配2020年的額度,這樣更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

“省吃儉用”能獲利,有發展后勁

“大手大腳”的結果是自掏腰包彌補“虧空”,甚至還可能面臨法律風險,一系列舉措倒逼排放單位重視轉型升級、調整工藝,降低碳排放量,在碳排放配額上“省吃儉用”。

省下的配額既能為新的發展留足空間,也可以放到市場上交易,因環保而得到充足的回報。

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場于2013年11月26日啟動,至今已有7年多。根據公開的資料,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場共有包括納管企業和投資機構在內的676家單位開戶交易,所有現貨品種累計成交量1.28億噸,累計成交額13.91億元。

據透露,上海碳排放配額價格自26元/噸起步,最高達到過48元/噸,目前約為40元/噸左右。

假設某企業某年的實際碳排放量低于配額,省下了10萬噸碳排放配額,那么按照40元/噸的市場價格,可以獲得400萬元的利潤空間。

高效管理碳配額資產,還能實現控排企業、碳資產管理公司和商業銀行的三方共贏。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業內率先嘗試了“碳資產賣出回購”業務。根據合同約定,春秋航空向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賣出50萬噸2015年度的碳配額,在獲得相應配額轉讓資金收入后,將資金委托興業銀行進行財富管理。

約定期限結束后,春秋航空再購回同樣數量的碳配額,并與置信碳資產分享興業銀行對該筆資金進行財富管理所獲得的收益。既保證了控排企業的無風險履約,又盤活了碳配額資產。

完善的市場體系,讓企業在得益的同時,增進了經營者履約的自覺和對誠信的高度重視。2013年,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先后啟動,上海是至今唯一一個連續7年100%履約的試點地區。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