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上海車展首度聚焦“碳中和”,產業鏈將結構改革,蔚來、沃爾沃等車企已行動

來源:上觀2021.4.21

數字化、綠色化雙化融合已成行業共識。

2021年上海車展,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成為市場關注新熱點。國家“雙碳”(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行業帶來挑戰和機遇。4月20日,由騰訊和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發起的碳中和驅動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論壇中,業內專家熱議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等減碳關鍵路徑。

至205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持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汽車產業碳排放將持續提升,對道路交通減碳形成巨大挑戰。如今,汽車產業已達成共識,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系統工程,產業鏈將迎來結構改革,汽車加速電動化、智能化,正在推動綠色生態和新興商業模式重構。

騰訊公司副總裁鐘翔平表示,互聯網科技企業與汽車企業已經深度融合,共同面對這個時代的命題,用數字化的手段更好助力綠色發展。比如,吉利汽車與騰訊開展深度戰略合作,騰訊將助力吉利完成“用戶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升級,打通產品研發、制造、使用、售后服務等全產業鏈數字化閉環,雙方還將探索共建“碳中和”開放平臺,通過科技手段、科學管理,推動汽車全產業鏈的低碳發展;長安汽車則發布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將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全新定位,提升軟件和效率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打造“新汽車”+“新生態”產業公司,成為數字化電動汽車普及者。

“汽車產業的減碳,需要關注多個維度,包括產品技術低碳化、運行使用低碳化、制造過程低碳化以及生產和上游能源低碳化等維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表示,在汽車產品技術低碳化方面,主要包括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兩個方面;在能源使用方面,國家持續擴大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水平,到2035年達到百萬量級保有量。

對此,沙龍智行CEO文飛談到,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是能源與汽車產業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產業鏈雛形初步建立,技術研發取得積極進展,市場化步伐不斷加快。同時,電動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加速了智能網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建設智慧交通系統建設,將從更高層面提高交通效率,減少能源消耗。

在運行使用環節,行業共識一方面通過完善新能源汽車的充換電配套設施,提高電動車的使用體驗和普及率;另一方面車企也在發力構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用戶運營能力,搭建數字化運營體系,形成有效的用戶低碳出行運營機制。

蔚來汽車在此領域已有明確方向。不久前,蔚來與中石化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建設充電換電網絡,走向了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企業的協同發展。在此基礎上,提高充電、換電的公共服務效率,打通用戶、App或者小程序以及充電樁體系,讓補能的基礎設施之間互聯互通。同時,車電分離的BaaS(區塊鏈即服務)也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創新,運用數字化能力對電池資產高效集中的管理,提高電池使用率。

在碳中和目標提出之前,汽車產業早已投入綠色制造,通過數字化平臺和管理體系,提高生產效率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此基礎之上,綠色產業鏈的建設還存在不少挑戰,需要從汽車產品的研發設計階段,構建綠色的產業鏈體系,并追溯供應鏈生產過程各環節的碳排放。

業內人士認為,行業需要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建立產品碳排放的計算和追蹤體系,實現碳排放的數據透明化和可追溯化,以方便車企展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行動。從用戶的角度,也需要數字化方法,讓用戶像了解產品配置一樣了解車輛使用背后的碳排放,逐步形成綠色低碳的行為意識和生活習慣。

如今,產業行動已經開始。比如,長安汽車制定了2025年降低制造過程碳排放60%以上的目標,通過能源結構調整、低碳工藝開放、能源智能調配及綠色直供等手段,將生產效率、環保對策效率及能源效率有機結合。還比如,沃爾沃汽車成都制造基地在整個生產和運營環節已實現100%可再生電能的使用,成為國內首個實現電能碳中和的汽車制造基地。極星也已經開始探索在全生命周期計算供應鏈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供應鏈、生產制造、物流以及用戶在使用汽車和報廢各階段的碳排放數量。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