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賽道”,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點在哪?
來源:上觀2021.7.17
被稱為“雙碳”的碳達峰、碳中和,無疑成為今年以來用能企業口中的最熱詞匯之一,也成為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概念。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并明確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就是所謂的“3060”雙碳目標。對于任何國家而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是一場硬仗,也是一次大考。
通向碳中和之路,需要有怎樣的認知和準備?日前由上海市工經聯等主辦的一場“2021科技創新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論壇上,或可以找到答案。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厘清一個概念,“碳中和”并不是要實現“絕對零排放”,而是使碳排放量和清除量達到平衡,即通過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將碳排放對自然產生的影響降低到凈零程度。例如,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發可再生合成燃料技術路線,構建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供給側看,就是要脫離對化石能源依賴,實現電力的脫碳與零碳化,這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由于碳排放主要來自電力、工業、交通、建筑四大領域,“低碳化”和“碳中和”不僅是能源變革,更是幾乎所有終端用能技術和設備,包括交通、建筑、工業各部門的低碳、零碳轉型。
黃震在論壇上透露,其在與相關省市部門交談這一話題時,不少地方擔心:碳達峰、碳中和以后是否會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他的觀點是,實現“雙碳”目標特別是碳中和與經濟社會發展絕不是對立關系。現在政府部門或者科技領域,經常講“彎道超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是“賽道超車”的概念,而是“換賽道”的概念,壓根就不在原來的賽道上,是重新定義人類社會對資源利用的方式。因此,對所有企業和行業它是挑戰,更是機遇。
專家認為,碳達峰是量變,碳中和是質變,但碳達峰的量變是走不到碳中和質變的,“如果沒有顛覆性技術出現,沒有系統性社會變革,沒有一場綠色革命,不可能實現碳中和。”未來碳中和的社會一定是緊緊圍繞著零碳電力展開,黃震也一直建議各級政府盡最大力量提高非碳基電力發展的速度和供給能力。未來的煤電定位,將從目前的主體電力到保障性電力和提供電網的靈活性轉變,這是大勢所趨。
“雙碳”將是一場綠色革命,會引發數以百萬億計的投資和產業機遇,也會構建全新的新零碳產業體系。
現在的能源利用介質石油、煤、天然氣,完全靠自然稟賦,中東地區有石油,造成了地緣政治、地緣經濟,你沒有石油就非得向他們買不可。未來將是另一幅景象,是完全基于技術創新的,太陽能包括風能說到底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就看你有沒有本事,用創新技術更高效率地把它轉化過來。
可以說,誰在零碳技術上創新率先領先,誰就是未來新賽道的引領者,就有可能引領下一輪產業革命。
現在不少企業正加速推進這一變革。前幾天在滬參加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不斷切換頻道,談到雙碳目標,她認為對于格力而言,形成綠色研發、生產、消費、回收產業鏈閉環,是減少碳排放、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高效路徑。目前,格力電器擁有的31項“國際領先”技術中,有29項技術與節能有關。上海能源保障主力軍申能集團也在為雙碳目標的實現不斷攻堅。據集團總裁倪斌透露,“十四五”期間力爭新增新能源裝機800萬至1000萬千瓦,在能源供給中的占比達到50%,其參與共建的崇明橫沙零碳島綠電項目,也將于2025年形成全島自發自用、全島平衡、余電外送的綠電格局。
更多資訊
-
大零號灣創業者:業績不是大風吹來的,必須奔跑追趕|夜訪上海科創園區2023.5.11
“企業處在初創期或快速發展期,必須奔跑、追趕……” 【小編說】夜上海,美麗精彩不只在于五光十色的商圈、熙熙攘攘的咖啡館酒吧。近日,我們夜訪位于上海市區、郊區的一個個科創園區,觀察那里的“亮燈指數”,與… 查看詳情 >
-
2022上海“五五購物節”啟動新消費,拼多多投38億助力煥新上海品牌2022.8.1
“平臺‘全城熱購,多多拼單’五五購物節上海專區已于7月30日上線,用戶搜索021即可直達。平臺將聚焦上海老字號、上海好農貨、國際消費季等主題,投入38億元消費補貼,助力掀起消費熱潮。”7月30日上午,… 查看詳情 >
-
2022咖啡消費報告:上海咖啡館數量全球第一,咖啡“濃度”顯示上海城市消費韌性2022.8.1
咖啡文化,折射出上海的消費韌性。7月29日,在第二屆上海咖啡文化周新聞發布會上,美團發布《2022中國咖啡消費洞察報告》(下簡稱報告),為即將開啟的咖啡文化周活動預熱。 報告顯示,上海咖啡館數量位列全… 查看詳情 >
-
“奶罐”成文化科技創新平臺,將園區打造為文化新地標2022.7.22
在北京,曾經有家名叫雙橋乳品廠的企業,被譽為首都“奶罐”。十年前,它遷入大興瀛海工業園,“奶罐”騰籠換鳥,老舊產房改造成為現在的E9區創新工場。如今,這里成為北京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試驗田。 E9區創新…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