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社會治理的重心,如何下沉到居民區?浦東這個街道這樣回答

來源:上觀2021.7.29

真正破解“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2017年5月,浦東新區開始建立村居層面“家門口”服務體系,積極構建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格局,為群眾提供就近、便利、可預期的“家門口”服務,實現“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務就在身邊”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作為首批試點街鎮之一,浦興路街道堅持發揚首創精神,經過多年探索,在構建居民區“家門口”服務體系和15分鐘服務圈上進行了對版對路、適地適生的生動實踐,在居民區“家門口”服務站層面深耕培植長島路“家門口”服務站等典型樣板。

7月29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參加“推進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集中采訪活動,來到浦興路街道,了解如何進一步推動社會治理的重心下沉到居民區,真正破解“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據了解,長島路“家門口”服務站總面積1550㎡,分為上下兩層,按照“辦公空間趨零化、服務空間最大化、服務項目標準化、服務標識統一化”的“四化”要求,進一步壓縮辦公空間,改變一人一間、一人一桌的傳統模式,變為共享工位,去除了居委會的“行政化”,把更多的活動空間讓渡于居民。在充分聽取居民意見的基礎上把硬件標準化和軟件個性化相結合,合理配置首問接待區、聯勤聯動站、紅色港灣、閑怡居、童趣園、社區議事廳等功能,打造有溫度、有顯示度、有參與度的公共空間。自2017年運行以來,累計參與居民近12萬人次。

本著“能下沉則下沉、可下沉盡下沉”原則,通過下沉行政資源、整合社會資源、挖掘自身資源,建立需求、服務、項目“三張清單”,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社區嵌入式“七大類”服務(即黨群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法律服務、健康服務、文化服務、社區管理服務)。發揮服務站“15分鐘服務圈”輻射效應,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助餐服務,開展老年人關愛、健康咨詢、親子沙龍等便民服務。此外充分發揮“三會”實訓室現場教學、觀摩交流、實戰運用三個功能定位,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共同行動為基礎,善用、活用“三會”制度(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積極引導各類組織、各類群體融入社區。圍繞小區整新工程、停車管理、電梯加裝等開展“三會”,推動“家門口”外環境和軟服務的同步提升,讓小區的每一處改造、每一步變化都有群眾參與的身影,進一步提高群眾認可度、滿意度。

浦東新區地區工作黨委副書記朱敏介紹,截至目前,浦東新區全區已建成村居“家門口”服務中心(站)1308個,覆蓋全部村居,通過力量在基層匯聚、資源向基層傾斜、服務在基層提供,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好事、辦成事。“遠程智慧幫辦”、“24小時自助服務終端”,讓百姓不出村居就能全天候辦理各種政務事項。居村聯勤聯動站通過強化執法力量下沉、“五聯”機制(即:聯合指揮、聯防預警、聯勤發現、聯動處置、聯考評價)運行等,真正實現“居村治理、一站統管”。“三會”實訓室建設聚焦“實訓”“實戰”“實效”,在引導居村干部群眾規范開好“三會”中,有效激發百姓在“家門口”的有序參與意識。

為確保“家門口”服務品質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浦東新區積極探索推進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以“實戰管用、干部愛用、群眾受用”為標準,研發“家門口”智能化平臺,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智慧運用底座,推動治理場景開發應用,持續為基層減負;大力實施基層治理隊伍建設“雙培”工程(即培訓“全崗通”金牌社工、培育社區治理骨干),為“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深化不斷增能。

“浦東新區將以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引領區建設為核心使命,努力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聚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城市治理體系,持續深化‘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踐,持續推動基層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創新,全面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勇當現代城市基層治理的示范樣本中彰顯引領作用。”朱敏說。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