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風、上海根、海湖韻、教化城、賢者地……上海五個新城“畫風”日益清晰
來源:上觀2021.9.16
“亙古通今、大氣規整、雙軸簇心”“山水間、上海根、科創廊”……在上海都市圈的第一個圈層,五幅意蘊悠遠、引人憧憬的城市設計“工筆畫”正越來越清晰。
近日,上海五個新城總體城市設計成果正式印發。什么叫總體城市設計?這種城市設計對五個新城的規劃建設將起到怎樣的作用?未來,五個新城各自將呈現何種差異化的城市空間意象?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熊健。
總體城市設計引導城市有序發展
城市設計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指的是對城市形態和空間環境的整體構思和安排,貫穿于國土空間規劃的不同層次。熊健告訴記者,本次新城總體城市設計是在市政府已批準的相關區2035總規基礎上,貫徹新發展理念和目標要求,對既有規劃的再優化,也是對已印發的“1+6+5”新城規劃建設總體政策框架的具體落實、對《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導則》的實踐應用。“基本任務是整體保護自然山水空間架構,傳承歷史文脈,塑造城市整體空間意象,引導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基本內容為明確城市風貌與特色定位,確定城市總體形態格局、城市景觀框架、公共空間系統,劃定城市設計重點地區并提出實施措施與建議。”
本次五個新城總體城市設計通過功能融合、空間融合兩個維度,促進產城融合。在功能上,強調匯聚高能級的產業功能和公共服務,同時提供多樣化、高品質、可負擔的住宅,形成產業和人口相互支撐、不斷升級的良性循環;在空間上,強調生活和就業融合。“一方面促進產業社區向綜合城區轉變,營造產業創新氛圍的同時滿足就業人口多元的居住需求,另一方面要促進居住片區向復合街區轉變,在社區植入工作、休閑、學習等多樣化的復合空間。”
如何更高質高效地用好土地,是城市發展的關鍵。在五個新城的總體城市設計中,均設專章講述保障系統性用地布局。熊健表示,為應對城市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實現“底線約束、內涵發展、彈性適應”的發展模式,上海市2035總規通過劃定戰略預留區、建立空間留白機制,為未來發展留足戰略空間。
此前,為響應臨港新片區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奉賢綜合保稅區建設等國家和上海重點戰略,南匯新城和奉賢新城的部分戰略預留區已經釋放。在本次總體城市設計中,本市調整優化了新城的用地和空間結構,重點保障產業、住宅、公共服務、綠地等系統性用地需求,根據功能需要,部分釋放了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的戰略預留區。
根據不同特質塑造差異化城市意象
在《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中,上海市提出,總體城市設計要注重城市色彩、天際線、公共空間、建筑風貌的整體塑造,強化空間品質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熊健告訴記者,整體性即強調著眼全局,綜合考慮山水環境特征、歷史文化要素、城市發展階段,明確全域全要素的空間特色;系統性關注的是影響空間品質的不同條線,重點關注生態、歷史文化、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等對城市形態產生影響的要素,安排好空間結構;協同性關注的是城市設計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通過不同系統間相互配合,使得城市環境整體最優。
根據這樣的要求,此次新城總體城市設計中,每個新城都根據各自空間發展的不同特質,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空間策略,塑造了差異化的城市空間意象:嘉定新城突出空間耦合,打造“教化城”;青浦新城聚焦空間疊合,塑造“江南風”;松江新城促進空間縫合,營造“上海根”;奉賢新城強化空間聚合,打造“賢者地”;南匯新城強化空間匯合,創造“海湖韻”。
熊健告訴記者,每種空間策略看似類似,卻又有著細微差別。比如耦合,字面意義是指兩個以上的要素通過相互作用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從現狀格局來看,嘉定新城城市各功能要素彼此分離,目前尚未形成一個相互作用的整體,例如遠香湖中心有生態景觀環境,卻缺少交通和高能級功能的支撐,因此本次總體城市設計采用空間耦合策略,強化嘉定新城各類發展要素在功能與空間上的相互呼應和復合衍生,以橫瀝時空軸串聯古今,以紫氣東來軸打造新城區功能骨架,以遠香湖新城中心形成服務輻射嘉昆太地區的中央活動區。
青浦新城的疊合策略較好理解:以水網作為組織青浦新城空間的重要紐帶,有機疊合路網、綠網、公共服務等要素,注重依水塑城。
縫合,是松江新城總體城市設計中提出的空間策略。松江新城作為“一城九鎮”試點城鎮,經過20余年的建設,在五個新城中相對更成熟,但也存在不同功能片區碎片化、南北空間割裂等空間問題。“形象地說,松江新城就像一個不同歷史時期發展的重點區域拼貼起來的城市,例如大學城、泰晤士小鎮等。因此本次總體城市設計強化松江新城各功能片區間的縫合,強調生態和文化滲透、功能和交通連通。”
聚合,針對的是奉賢新城的特點。奉賢新城中心地區擁有由中央森林和金海湖組成的7平方公里優質生態空間資源,同時也存在生態建設品質不高,城市中心培育緩慢以及九宮板塊功能分割、能級不夠等問題。因此,本次總體城市設計聚焦奉賢新城中心區的生態林地資源,通過聚合交通、功能、生態等多元要素,將“中央森林”和“人民之環”作為重要空間載體。
南匯新城的匯合,指的是海陸相匯的空間結構,未來將匯合全球開放經濟功能和空間要素資源,賦能沿海發展帶。
新城有助于形成上海都市圈“核心內圈”
五個新城的建設定位,是“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如何理解“獨立”“節點”?
“上海2035總規明確了新城‘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綜合性節點城市’的定位,如今‘新城發力’,是在城市遠景空間結構基礎上做出的空間戰略選擇,更強調城市功能的獨立和復合多元,更加突出新城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熊健說。
熊健認為,五個新城,正逐步從“附屬城區”向“獨立城市”轉變,從“配角”向“主角”轉變,不再是衛星城和郊區新城,也不再是簡單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要各自集聚100萬左右人口,形成功能完備、能夠自給自足的獨立城市,既包括產業、交通、居住、公共服務等基本功能,也要凸顯各新城的特色功能,與上海大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一樣,建成現代化的大城市和長三角的增長極,與中心城區一起率先形成上海都市圈“核心內圈”。
“新城發力”的核心,是進一步優化上海空間結構,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因此,五個新城作為區域城市網絡中的節點,其能級和地位要進一步提升,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上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撐點。”
熊健告訴記者,本次新城總體城市設計是指導后續新城單元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相關控制要求將通過新城單元規劃等法定規劃予以落實。“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城建設是一個政策、資源、人氣、功能不斷集聚積累的過程。今年以來,五個新城規劃建設動作頻頻,新城規劃建設導則、‘1+6+5’政策框架、新城總體城市設計陸續發布,五個‘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樣貌也漸漸明晰。未來,五個新城將推動上海大都市圈、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向更高水平邁進。”
更多資訊
-
復工復產中的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抗腫瘤藥產線已恢復,檢測機構備戰報復性增長2022.5.5
作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在此輪抗疫中成為主力擔當,隨著第一、第二批近兩千家重點企業“白名單”發布,上海生物醫藥企業開始防疫和主業生產兩手齊抓。 據悉,在首批666家重點企業“白名單”… 查看詳情 >
-
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原來是它2022.5.5
在漕河涇開發區園區、寶冶集團、石庫門釀酒廠、上海東方壓縮機廠、福陸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這段時間,上海不少企業、園區、商超增加了新“門衛”,這就是來自上海電信的“天翼數字哨兵”,短短幾秒,它就能核查人員… 查看詳情 >
-
滬郊食品企業積極復工增產,讓市民餐桌更豐盛2022.4.27
疫情之下,米面糧油是每個家庭不可缺的,但要想吃到羊角包、三明治、手抓餅或許就有點難度了。近日,在滬郊金山,部分食品加工企業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努力以更多美味可口的食品豐富市民餐桌。 “早上8點,我們的面… 查看詳情 >
-
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閉環運營,把耽誤的工作進度搶回來2022.4.18
疫情防控期間,嘉定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24小時待命,堅守在崗位陣地。3月24日起,位于安亭鎮的上汽集團設計中心開始封閉管理生產,62名員工堅守一線,用了三周時間,把原先耽誤的工作進度搶了回來,完成榮威… 查看詳情 >